其实蒋介石的边缘化是自找的。老毛做出这个设计的同时,蒋介石却不合时宜地抛出臭名昭著的独裁言论,将中国设计成一个类似于德意日的法西斯国家。有了这种设计,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不倒向老毛才怪。
可以说,当时如果蒋介石设计出一种跟老毛分庭抗礼的真正保障民主自由的政权形式,这是老毛所喜闻乐见的。“兵者凶器也,君子不得已而为之。”以老毛的爱民,是不希望打仗的。但老蒋偏偏反其道而行之,老毛的心情就沉重了。再后来,美国这个世界上“最民主”的国家竟然明目张胆帮助老蒋的独裁统治,老毛就更加窝心凉了。
从蒋介石正式提出独裁的观点开始,中国就只剩下唯一的一个可以继承孙中山的追求民主自由的领袖,这个人的名字叫做毛泽东。此后的三年时间,全中国的民主进步力量倒向老毛,老蒋身边只剩下军阀和亲信。
民主自由这杆大旗一直被老毛扛到革命胜利。而且此后还一直扛着直到现在。中国的八个民主党派,就是那时候支持老毛的,一直支持到现在。
但老毛毕竟是马克思主义者,西方民主的弊端从一开始就让他记忆犹新。尤其是本来可以避免的内战因为美国的关系在死了数百万人才尘埃落定之后,老毛对于西方国家的印象极其糟糕。老毛收编了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和自由主义者,却唯独对于西方国家依旧按照马克思主义的教科书来加以解读。事实胜于雄辩,世界上最“民主”“自由”的资本主义国家导致了中国人数百万在战争中的死亡,这个单应该谁来买?
也正因如此,老毛从一开始就不相信“民主”“自由”真正能够给老百姓带来幸福。与其给反动派以自由来屠杀人民,不如永远不让反动派上台。“联合政府”从美国恶意的破坏那一刻就已经死掉了,中国从此只有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
民主是要的,但不是屠杀剥削压迫人民的所谓“民主”。自由也是要的,但对人民的利益有伤害的时候,自由也要靠边站。老毛的这种想法是一种逼不得已,他是中国人千辛万苦选择的真正领袖,他必须为中国的未来负责。他不能看到从此以后,再有中国人杀中国人。那种“矫枉过正”的民粹思想重新在老毛的心里萌芽了。但建国初期老毛还是在新民主主义的大道上继续前进的。而且老毛这时候提出了“社会主义民主”的观念。新的国家,新的民主,新的自由,新的幸福,这是老毛的愿景。
但政客显然不是这样想的。在他们看来,民主就是几个人几百人以至几千人商量之后就可以发动政变,可以让人民从前获取的胜利果实吐出来,让他们继续在中国的政治舞台上嬉笑打闹。新的国家一出来,政客发现自己无路可走了,所以就利用“社会主义民主”的机会出来颠覆国家。并不是当时所有批评者都是颠覆者,但这样的颠覆者却是有的。在他们看来,共产党做了什么不重要,表明自己的立场才最重要。所以他们的批评只有五个字,打倒共产党。也就是把老毛辛辛苦苦建立的崭新的国家颠覆掉。理由么,“民主”“自由”。美国人台湾人说中国不民主,不自由,所以要打倒。
后世很多评论者批评说老毛利用政治宣传的武器逐渐铲除异己,达到思想独裁的目的。这种批评有一个重要的漏洞。那就是一般要加强思想钳制的话,从新的国家建立开始,就必须要着手了。因为这时候最适合这一招。整个天下都掌握在手里了,思想控制还不是一句话的买卖。而“反右”等运动却等到了建国八年之后。在此之前,只零零碎碎有过一两次批评红学的文化事件,也批评过马寅初,暂时也不是大事件。更多倒是反腐败反贪污反掉了试图政变的一个军事集团。如果老毛想要思想控制的话,从兵法上面来说,他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期。因为八年的时间,足以让民主自由的观念彻底深入人心,任何人想要重回独裁都不再可能。而事实上老毛此后孤注一掷,也正因为对“民主”“自由”已经不堪忍受,又错过了思想战斗的最佳作战时期,才会民粹思想复苏,利用“大民主”反戈一击,血战六零年代。
“大跃进”是老毛试图利用经济发展来自动抵消政治和文化劣势的第一个举措。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反右”。老毛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奋斗了几十年的“民主”,给了阴谋家更多的机会,国家大厦发生地震,必须要平息。用“人民的民主”反对“敌人的民主”,于是有了“反右”。老毛在这里决策失误了。“民主”问题固然是一个政治问题,同时也是一个文化问题,解决这个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利用文化的手段来加以解决。如果人民的声音还压不下敌人的声音,那么政治的举措也就必然会放空炮。这是老毛太神经过敏了,美国给他的教训太大,让他不得不小心谨慎,查缺补漏。
而苏联模式的弊端到这里也就完全显现出来了。“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老天爷也故意作对,大跃进之后,连续几年自然灾害,国家更加处于艰难的境地。老毛被“民主”搞怕了,连错都不敢认。硬是牺牲彭德怀这个老战友,压下了批评的声音。痛定思痛,权力暂时交接,刘少奇成了主席。
很多后世学者研究此后的老毛,说他此后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斗争。跟前面提到后世学者的时候我的看法有所差异,这个判断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又不全对。这跟老毛本人的思想内核是有所差异的。老毛看重的不是权力,而是自己的乌托邦理想是否能够实现。从五四开始,老毛就是一个从乌托邦到理性再到乌托邦不断徘徊的特殊的知识分子。最初他的乌托邦是民粹,后来理性让他放弃民粹了。然后他的乌托邦是社会主义,他的理性让他把这个乌托邦变成了现实。抗战时他的乌托邦是“联合政府”,被美国的胡作非为绞成粉碎。1957年以后,老毛的乌托邦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
所谓“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就是经济、政治、文化三个方面的“大跃进”。老毛觉得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最终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社会主义在他来说,都不能满足。“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只有把这个传说中最美好的社会很快建立起来,才能保证中国人从此永远不会受苦。这是建国后老毛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乌托邦理想。到了1957年,这个乌托邦理想就开始启航了。但初航并不顺利,触礁了,老毛不得不暂时离开政权,修生养性。
老毛不是为了乌托邦带来灾难的第一人,但绝对是最重要的一个人。可以说,没有老毛的乌托邦,中国绝对要至少早发展十年。但如果只是如果,老毛的乌托邦非常强硬,成为他此后坚持到底的政治目标。
所以后世学者的说法有合理性,老毛此后是一种政治权力的斗争,却不是个人之间抢班夺权的斗争,而是一种政治理念的实现权力的斗争。
这个乌托邦也符合老毛一贯的思想。“民主”“自由”。传说中,共产主义社会是最民主最自由的,比美国的小打小闹更民主自由多了。老毛很向往,所以就必须一力促进。上帝给了老毛这个机会,让他不能让自己有片刻的偷懒。在这条道路上,神挡杀神,魔挡杀魔,老毛已经成为一个可怕的存在。
于是,有了“文革”。
但老毛此后一直是矛盾的。在晚年,两个老毛一直存在于他的思想里。一个是理性的老毛,那个拥有“毛泽东思想”的老毛。另外一个则是乌托邦的老毛,一个可怕的老毛。可怕的时候他杀人,理性的时候他救人。
晚年老毛只给后世留下了两个遗产。一个是文革的教训,一个是邓小平。文革的教训教育了全世界,让乌托邦的危害深入了人心,也让共产主义者审慎地认清了时代性,从此踏上务实的道路。邓小平则成为继承毛泽东和批判毛泽东那个审判者。老毛对自己的正确和错误定位是三七开。其实应该是五五开。前半世三七开,后半世七三开。合起来是五五开。邓小平对他的评价,没有提到三七五五,但在邓小平等人的心目中,其实也是五五开。他们推崇的“毛泽东思想”,是1957年之前那个毛泽东拥有的思想。1957年之后,老毛只是一个普通人,一个普通的乌托邦勇士,一个曾经挽救世界又危害世界的勇士。
我一直在想,如果老毛活到现在,他会想些什么?他一定已经真正赋闲在家,看着日新月异的世界,写信告诉我们,邓小平是对的,他错了。但他还是会怀念他的乌托邦,他会觉得如果让他搞,他会搞得更好。就像今日所有崇拜毛泽东或者反对毛泽东的人一样。
谨以本文纪念一个曾经被魔鬼夺取灵魂又最终恢复清明的勇者。毛泽东的思想永垂不朽。毛泽东的乌托邦最好朽掉。一个和平强大敢于打仗有节制的民主自由的社会主义中国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