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我的意思是,”那女子一看就是一个常去农家乐的主,“外面买的菜,再怎么新鲜,也比不上自己种的嘛。”
贺清扬:“……那倒是。所以你的建议是?”
“我来的时候就看到啦,你们那里有几块田地是不是?你说说看,好好的一块地,怎么不利用起来呢?种些蔬菜蘑菇什么的,现摘现吃,多好?对吧,别人的农场里面,都是这么做的。对了,尤其是木耳,我最喜欢吃了。”
贺清扬呵呵笑道:“你说得是。菜呢,我们一定会种上去的。至于木耳呢,那就免了,那玩意儿好像是长在树上的吧?”
女子:“……”
除了田地和鱼塘之外,其他游客还针对小山的利用和开发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当然,也有不少游客,极其渴望进入广寒宫里一游。
“老板啊,你们这里提供住宿不?我觉得你的农场很有意思,想要在这里住一段时间。”
“啊,这个啊,不好意思哦,暂时不提供。不过,出门左转,沿公路一直走到头,好像有一个住宿的地方,你可以去那里看看。”
“你说的是那一间破破烂烂的旅馆么?”
“额,破不破烂,我还真不知道。不过,它确实勉勉强强称得上是一家旅馆。”
“可是,你为什么不提供住宿呢?”
“这个,我们没有地方啊。”
“怎么会?”那人一指她身后,“我看这一幢房子就不错嘛,从外观来看,挺漂亮的。”
他第一天来农场的时候,就很欣赏这套房子,早就垂涎三尺了。
贺清扬心想,也就只有外观不错,进去之后,你住哪儿?躺地上啊。
她不便明说,只得委婉地拒绝,“那个,真是不好意思哈。这是我们的员工宿舍,不对外开放的。”
“是吗?那老板,你们农场还缺员工不……”
贺清扬:“……”
当然,所有的要求和建议当中,最令她感到惊讶的,是两个女生提出来的。
那两个女孩一看就是大学生,撑死了二十岁,都是长发飘飘,清秀可人的模样。
“老板,我想问问,那个,你们的员工制服卖不卖啊?”其中一个女生红着脸,吞吞吐吐地说。
贺清扬以为自己听错了,问道:“什么员工制服啊?”
“就是那个小姐姐身上穿的那一件啊。”那女生指了指正在传菜的织女。
贺清扬只得道:“那个啊,她身上的那一件,当然是不卖的。”
人家那是织锦天/衣好不。
那女生道,“啊,我的意思,也不是说非得要她身上的那一件。我指的是,那种布料和款式的衣服,能不能卖给我一套啊。”
“我也要,我也要。”另一个女生赶紧说。
“这个啊,我得问问她,”贺清扬道,“衣服是她自己做的。”
她也不晓得织女用的是什么布料,能不能仿制一件。
“哦,好的,那就麻烦老板了。”
“不客气,不过,你们买那种衣服干什么?”贺清扬奇道。
“穿啊。”
“哦,你们在另一家农场工作吗?”贺清扬还想将织女的衣服作为自家农场的统一款式呢,她可不想被别的农场捷足先登了。
“不是啊,不是,”那女生摆手,“我们还在读书呢,没有兼职。我们是喜欢那种衣服的款式和布料,觉得它的形制特别正,质感特别好,所以想要买来平时穿的。”
“平时也可以穿么?”
“当然啦。哎,老板,你听说过汉服没有?”
“这……听过,但是不熟。”
那女生便将汉服的来龙去脉,以及她们对于这种服饰的热爱之情通通普及了一遍。
贺清扬听得津津有味。
当然,她是一个俗人。
人家讲的是文化和历史,她听了半天,就听出两字:商机。
☆、实木家具
“这样吧;你们把联系方式给我;”贺清扬道;“我问过我的员工之后;再跟你们联系。如果她说可以的话,我就让她做两套;然后快递给你们,怎么样?”
“可以啊;”一个女生忙道;“不过,我估计,我们的需求量还不只两套呢。”
“是啊,我们有一个汉服社。如果她们看到小姐姐身上的这套服装,一定都很喜欢。”
“那行;你们先回去;和你们的社友商量一下;然后我们再来确定数量和价格。”
“老板要给我们优惠哦。”
“放心,一定。”
两个女生兴高采烈地走了。
贺清扬不由得感慨;织女就是好啊;既会种田,又会织布;还会传菜,简直就是一个顶三个。
虽然农场需要改进的地方还有很多,但是贺清扬想了半天,最终决定先从房子问题着手。
原因很简单;钓鱼啊,新鲜蔬菜啊,还有汉服啊之类的东西,都是部分客人的要求。只有房子问题,可以说是每一个客人都有的共同需要。
因为截止目前为止,他们的各种休闲娱乐活动都是在户外进行的。
现在天气温和还好,再过几个月,就该进入夏天了,然后是秋天、冬天,到时候,不管是温度,还是环境,都不适合户外活动,客人们非得有一个遮风挡雨的地方不可。
于是,广寒宫的装修就成了当务之急,被提上了议事日程的第一条。
一提到“装修”二字,贺清扬的头都大了。
就算她自己没有相关经历,但是没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她深刻地了解,这既是一项体力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