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国的凤轩殿中,一群宫女正在侍候太后轩辕氏用早膳。
“太后,皇上来给您请安了!”绿衣宫女通传道。
“快请进来!”
“母后还未用过早膳?儿臣今日来早了。”赫曦笑道。
“无妨,近两日宫中热闹,我也有些疲累了,早起便晚了。我儿用膳没,陪母后一起用些粗粮小粥可好?”太后笑问。
“儿臣已用过,就由我来侍候母后用膳吧,你们都退下!”赫曦吩咐道。
众宫女悄然退下。
赫曦盛出一碗南瓜粥恭敬地递给太后,太后轩辕氏一脸慈爱,笑吟吟地接过粥,道:“我儿可曾见过今年参选的那些闺秀?”
“不曾,儿臣公务繁忙。”
“你呀,和你父王一样。”太后摇摇头,笑道,“我倒是仔细打量过这些姑娘,都不错。只是不知道我儿喜欢何种类型。”
“母后做主吧!”
“除了那几个必选的,母后也想给曦儿选几个称心的,自古男子哪个不想有个可心的红袖添香之人?”太后笑眯眯地道。
“儿臣还无这等闲心。”
“我儿忧国忧民,母心甚慰。也罢,这是我初步拟定的名册,你看一下可否下诏。”太后命贴身侍女递上入选名册。
赫曦接过名册浏览,道:“就这样吧,至于品级也由母后来拟定。只是皇后之位不需设人。”
“我儿另有意中人?”
赫曦摇头,“母后无须担心,待到天下一统,我自会给母后一个交代!”赫曦笑道,脑中不由得浮现出一位麻衣少女的音容。
“好!依你!”太后赞赏地点头道。
尹离自楚荆远赴黎国后,便倾心于陪母亲礼佛,除了经营家事,便是整日为母亲抄写经书,替母亲给家中的佛像一日三上香,初一、十五还随母亲去灵固寺拜佛。
“姐,你最近有些反常,怎么这般安静,还如此虔诚地向佛?不会是女大不中留,在祈求好姻缘吧?”尹莫笑侃道。
“莫胡说!”尹离道。
“听说宫中选妃之事已有定论,也不知邵唐姐姐和郑姐姐是否入选了。”尹莫终于寻摸出些尹离感兴趣的事来。
“哦。”尹离遂想起已有多日未见郑霜了,不知她在宫中还好吗。
正在思忖间,忽听小禾惊喜地来报:“小姐,郑小姐来了!”
还未等尹离出门,便听到郑霜兴奋的声音:“离儿,我回来了。”
尹离大喜,快步上前拉住郑霜的手,两人也有大半个月未见,乐滋滋地互相打量一番,便朗笑起来。
“太好了,郑姐姐果然如愿落选了!”尹离拉郑霜到房间去坐,尹莫识趣地走开了。
“嗯,这些日子可是闷死我了,宫里一点儿也不好玩!”郑霜脱掉披风,豪爽地端起一杯茶一饮而尽。
“霜姐姐什么时候回来的?”尹离又续上一杯茶。
“昨儿出的宫,今儿就来寻你了。”
“对了,霜姐姐,我家表姐邵唐可入选了?”
“没有!”郑霜不以为意道,“皇上此番就留选了七八人,杞阳侯府的安心昱、大将军府的卢琪分别封妃,还有就是户部侍郎家的林萱、平东将军府的顾箐、平南将军府的陆杨、大理寺卿家的王妍,这四人封了贵人,再有就是封了两个地方官员家的姑娘为才人。”
“哦,不知姑母会不会不快。霜姐姐在宫中有没有见过皇上,是不是像外界传说中的那般年少英武?”
“远远地见过,没打量清楚,身姿气度倒是不凡。不过我见过太后,不愧是辉朝的名门之后,那气质真让人叹服!”
“有沐姐姐的好吗?”
“不一样的气质,沐姐姐自然好,但太后已是有了年龄的,经过岁月积淀的气质更醇厚些。”
“哦,可惜沐姐姐已走了,不然我们又可以一聚了!”尹离遗憾地道。
“不妨,沐姐姐向来行踪不定,我早习惯了。有你陪着我就好,咱俩能过一日是一日!”郑霜笑道。
“听说许多贵族在选妃过后会纷纷结亲,不知我还能陪霜姐姐多久啊?”尹离笑眯眯地打趣道。
“放心!我爹还在大西北驻守呢,我哥做不得我的主,说不定等你定了人家,我还不知哪儿寻你去。”郑霜漫不经心地道。
尹离想起楚荆,心中凄然,便转移了话题。
重阳节,尹君回家省亲,尹离、尹莫和母亲拉着尹君问东问西,尹君正笑着作答,却见尹父从外面回来了,面露喜色。
“君儿回来了,在夫家还好?”
“一切都好,父亲身体可好?”
“好!好!”尹父见了尹君也甚喜,笑道。
“父亲,可是有什么喜事?今儿一进门脸色就大好!”尹离笑问道。
“是呀,刚听邵阳侯府的幕僚说起枫儿与吏部侍郎家的长女结了亲。”
尹离闻言,下意识地看向姐姐,只见她面上的笑容瞬间凝结。
“那我们岂不是要去侯府庆贺一番?”尹母问道。
“自然,枫儿这孩子我很看得上,你带着君儿姊妹去恭贺一番,君儿也亏得她姑母多方照应,也该多去走动一二。”尹父吩咐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