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您找孙儿?”一身家常便服的弈安王赫襄阔步进门道。
“来,来我身边坐下。”老太妃和蔼地招手道。
“想来必是好事,瞧祖母一脸笑意!”弈安王边走至榻上坐下边笑道。
“我儿聪明!祖母为你寻下一门好亲事,只是不知你意下如何。”
弈安王一听是亲事,料想是昭清王府的南乐郡主,心中浮起些许烦躁,蹙眉道:“老祖宗,现在正是我熙国为难之际,赫襄怎好在此时谈婚论嫁!况且那昭清王府现在态度暧昧不明,一边在皇上处信誓旦旦,一边和那卢回中结亲,实非合适的婚嫁对象!”
“哪个和你说是昭清王府的了?是这样的,今儿祖母见着上次寿宴上的那个尹离姑娘了,这丫头虽说家世寒微些,但看起来颇有灵气,性格也对我脾气。祖母年龄大了,心里一直想着抱重孙儿呢。熙国虽有劫数,但必不至于亡国灭族,何况劫数什么时候能过,现在谁也说不准,难道就不兴你娶妻生子了?尹姑娘呢就不必说了,天下哪家姑娘不心仪我的襄儿,就是不知道那尹姑娘,你喜欢不喜欢?”
“赫襄什么时候违背过祖母的意愿,何况是婚嫁之事,自然是由祖母做主!”弈安王唇角含笑道。
“那就好,今儿和太后聊天,太后也有点儿头疼昭清王办的糊涂事,我明日就去宫里请太后给你赐婚。他昭清王能这会儿为子娶妇,就不兴我弈安王府此时办婚事了?至于尹姑娘的名分吗,我想还是给个侧妃吧,一来给昭清王点儿警示,二来也给昭清王留点儿念想,南乐那丫头不是也盯着这个位子吗?”老太妃眼神清亮地道。
“难怪我听说祖父曾给祖母起过个小名‘阿狐’,祖母果然是七窍玲珑心,连孙儿的婚事也算计!”弈安王赫襄打趣道。
“算计?祖母还能不知道你,得了便宜还卖乖!若是对人家姑娘一点儿兴趣都没有,还不找上十条八条理由把祖母给回绝了啊。不过说实话,那丫头我也喜欢,她就像包裹在蚌肉里的珍珠,原始质朴,含蓄灵动,比那些雕琢出来的大家闺秀反倒有趣些。”
“祖母最是会品鉴人了,孙儿自愧不如,一切由您做主吧,孙儿就等着迎娶美娇娘!”弈安王笑道。
想起初见尹离时,猎猎山风下美丽动人的侧影,再想起前日从和国传来的密报,弈安王的笑意更深了,熙国的祸患说不定很快就可以顺利解决了,或许自己是时候迎娶美娇娘了。
端仪太妃瞧瞧弈安王的神情,自己也满意地笑了。
尹离返回家中时已是快晌午了,虽说自己的心头大患解决了,但也十分懊恼自己的鲁莽,不知当时自己怎会让急火迷住了心,巴巴地跑到弈安王府去等候楚大哥。不过幸好遇到了端仪太妃,歪打正着,也算是不枉此行。
想到父亲和尹莫马上要回来吃午饭,尹离忙进房换了件家常粗布衣,来到灶间帮忙。
“好香的味道啊,你俩做什么好吃的了?”尹离笑着问正在灶间忙碌的小禾和小如。
“早晨公子走的时候,说晌午想吃梅干菜烧肉来着,我就去买了几两五花肉,加了些梅干菜炖上了,现在也快炖好了。”小如笑着道。
尹离掀开锅盖看了看,道:“小如的厨艺是越来越好了,过两天由你去照顾姐姐,我也就放心了。”
说话间,尹父和尹莫就回来了,尹离和小禾忙摆好饭菜。
“你娘后天就回来了,这两天辛苦你照应家里了。”尹父道。
“不辛苦,应该的,我准备后天和小如一起去接娘回来,也顺便看看姐姐,爹爹意下如何?”
“也好!”
因了端仪太妃的话,尹离心中的担忧少了许多,但邵阳侯府发生的事仍旧让她心里耿耿于怀,只盼着楚荆赶快回来,只有他在身边,她才觉得温暖安全。
到了第三天,余年驾着辆租来的马车带着尹离和小如到乡下庄上接尹母。
赶了半晌的路才到,只见两间老屋被修葺一新,屋前有一个小院子,养了几只鸡鸭,种了一些小菜苗。
“姐姐,你在这儿过得好吗,还习惯吗?”尹离见到腹部微隆,身形依旧消瘦的尹君,含泪问道。
“过得很好,离儿不用担心我,你看,这都是乡里乡亲帮忙修葺的,于嫂也是出了大力的。你买了那么多日用的东西,屋里应有尽有。这儿环境清静,人也很淳朴,我喜欢带着我腹中的孩儿在这儿过日子。”尹君抚着尹离的手笑道。
“是呀,君儿现在住这儿我也放心了,我们谎称君儿是于嫂的媳妇,她夫君外出谋生去了,这里的乡亲都很照顾我们娘几个的。”尹母道。
“那就好!”尹离见尹君面色粉润也知此言不虚,渐渐放了一大半的心了。
“还有,姐姐要照顾好自己,切莫整日牵挂季府的人和事。”尹离道。
“离儿放心,自嫁进季府,你姐夫从未将我放在心上,如今季府中值得我牵挂的也只有腹中这个孩儿了。好在有他,以后我们娘儿俩也好相依为命地过日子了。”
“姐姐不牵挂就好,不过姐夫经过此次磨难会成熟许多,说不定等流放回来之后,反而知道珍惜姐姐了呢。”尹离安慰道。
“但愿如此。”尹君唇角也逸出一丝笑容。
等到别时,尹母和尹离千叮咛万嘱咐才舍得乘车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