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七种田记_分节阅读_14_小七种田记_奇书网
返回

小七种田记

首页
小七种田记_分节阅读_14(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小七在屋里坐下,趁着陈实去给自己烧壶热茶的时候,思绪又飘到了十年前的那个冬天。那真是一个最累的冬天啊,自己带着一春他们还有刘武他们三个,整个冬天都在那座生机岭上忙活,在年底时,岭上大部分的地虽然都被开垦了出来,但必须都得种上东西,要不然,等明年春上春雨一下,气温回升,又是满地的青草。栽种些东西进土里,最多明、后年这两年去锄锄草,而两三年过后,栽种的东西会长大、长高,那些野草就难以存活了。

栽种些什么作物好呢?这是小七从买地后就一直在想的事,小七首先想到的是麻,家里地里的麻早已发成一大棵一大棵,是该大面积的移植发展了。如果发展的好,自己的又一个挣钱的计划就可以施行了。麻就种在房子对看的生机岭的反边吧,那边下面的地势比较平坦,容易锁住水分,最适合种麻。左边种什么呢?

小七左想右想,终于把左边和对看的这一面要种的东西给想好了,左边那面就种上一片茶地,反面种麻的上面是斜坡,种麻可能产量会不好,就划进茶地里算了。对看的这一面,小七预备栽种上一片果树林,也不去花什么心思种植一些当地没有的水果,到时候会不会因为气温、水土等问题而难以存活,也是个问题,所以,小七决定还是种一些当地普遍的水果,就种些桃、李、梨就可以了。之所以种这些,只种一片而不是整个生机岭,小七也是考虑了一番的。

种上整座山头的水果林,水果挂枝时,肯定会有附近村、乡的人来偷,如果栽种的是当地没有的果树,说不定等不到果子成熟,就整座山头都给人偷光了。不是不可以去搭个小木棚守在果树林里,别说抓不住,就是抓住了,三句不和动了手,闹出了官司,也是不好的。所以,小七选择了种当地常见的水果,而且只种上对看的这一面,当地的人家都种有这些果树,即使知道小七种了那么一片,也不会有人来偷,种在对看的这一面,是为了时常出门就能看见对面果树林子里的动静。再加上村里这么多户人家,总有些人在屋前、田间忙活,即便有那么个附近什么村,心思不正的人来偷,只怕也会因为这点原因打消了念头。

正在为右边连着大前坑那一片要种上些什么而烦恼的时候,陈实过来坐在小七的身边,问小七想好种些什么了没有?小七把想好种些什么的这三个面说了,只是不知道右边种什么好。陈实听了只稍一想,就给小七建议:“不如种南竹好了,虽然村里家家都种有那么一小片竹林,南竹是个常见的东西,说不定也卖不了什么钱,但比把地空在那里要好,而且……”

小七问:“而且什么?为什么话不说完?”看陈实看自己的目光有些飘忽不定,小七心想,这小子定有什么鬼主意,不好开口说。小七等了半天,陈实才支吾了一句:“啊,我肚子不舒服,得去趟茅房。”说完就溜了。

小七略一细想,在心里感叹,这孩子的心机挺重啊,只要不用来对付自己和这个家的人就好。而且,陈实出的这个主意,也确实是为了自家好,小七也只有听取陈实的建议。

第78章

然后又是一通的忙,移栽麻,去附近的各个地方买茶籽回来种,忙的昏天黑地,还好,果树林现在也不用急,就算急也得等到明年春上,才好买树苗回来栽种。但是,小七决定再缓缓,过上个一年半载的再栽种果树苗,到时候不用管这一片的草地,直接挖些坑,把树苗栽进去就可以了,几年下来,果树长大,下面的野草就别想再活了。

等到果树长的半大,开始开花挂过时,已经过去了五年,茶地已经是一片青绿了。茶树的种籽发芽后,头两三年都不能去摘那些嫩茶,让它们自由的生长、发棵,把棵渐渐的发大些了,到第四年才开始采摘一些回来练手。小七带着刘武和陈实去过几回当地制作茶的作坊,看过和问过怎样炒茶。这第四年的茶就全当三个人练手了,三个人轮流学着炒茶,开始炒出来的茶不是烧焦,就是一堆碎渣,要么就是色泽暗淡,味道也差了很远。反正是自己种的,大不了炒了都留给自家吃,吃不了就送给村里的人吃。

到了第五年,总算是把手给练出来了,手上的茧也出来了,虽然炒出来的茶叶还无法和专门制作茶叶的茶作坊里出来的茶叶打比,但价格方面,小七可以便宜上一些,所以卖起来也快,薄利多销,总是没错的。

麻,早在前两年,一年三季生产时,小七也一年三次的跑遍榕城,甚至榕城以为的别的城镇,有时一去两三天才能回来,这两年,小七更是跑去离榕城有七、八天路程的城镇。总算给小七跑出一些门路,看着别的商家收了自己的麻,纺织出来做成麻布,又销往下一个布店。小七的心又动了,如果榕城有了这一系列的制作商号,自己也不用跑出去几天才能回来了。榕城的一些布店倒是有这些麻布出售,小七摸了一下,纺织的还不错,和棉布等等这些布匹也差不了多少了,但售价也是比棉布差不了多少,所以榕城这个地方的人都还是愿意去买棉布,有钱人当然会觉得棉布更柔软、更舒适、更轻薄,就连农村人,也更愿意买棉布,一年难得买几回布,做几回衣裳,价格差的不大,还是选棉布更合算。

第六年的冬天,小七开始实施他的计划,找了一家纺织作坊,把自己家里收回来的第三季的麻织成麻布,纺织时,要求不需要那么高,当纺织坊的老板把麻布交给小七的时候,还在为小七担忧:“你这个布,纺织的要求那么低,只求快不求精,和市面上出售的麻布成色不止差了一筹,只怕难以卖出去啊,再加上麻布本身就不好卖。”

小七边和陈实把麻布往牛车上搬,边笑着对纺织坊的老板说:“多谢老板提醒,我这里记下了。”小七把麻布拖回了榕城,在城里的一些布庄里代售,付给他们一些费用和抽成,麻布的价格却只有棉布的一半。一时间,这些麻布被抢购一空,基本上全是农村来的乡下人买走了。一个月后,小七去几家代售的布庄里看情况,回来的时候,小七的嘴都笑开了,一切都如自己计划的在进行。

随行的陈实不明白小七在笑什么,但对小七这次没有把麻都卖去了纺织坊,而是全织成了布匹,以那么低廉的价格卖了出去,很是不解,就问小七:“你这次为什么把麻都织成布,价格又卖得那么低?”小七想,是到了该解释清楚的时候了:“小实啊,这一次纺织、贱卖,都是我故意试探的,现在山里刘家有多少户在开始种植麻了?”

陈实不明白为何小七要问这个,但还是如实回答:“家家户户都开始在种了,看见我们家一年三季的运出去几百上千斤的麻去卖,虽然价格不高,但是大家都眼红了,跟着我们家都开始种了起来。”听完陈实的回答,小七更加有信心了:“小实,其实我是想在榕城开一个纺织坊加上成衣坊,合并的一个制衣坊,我们家的麻卖给纺织坊的价格低,织出来的布却卖到了几乎和棉布差不了多少的价格,所以才没多少人买。有钱的看不上,没钱的买不起,因此,我才想开一家制衣坊,我就把麻布的纺织要求降低到我们买的这些麻布这样,再制作成衣服,以比最差的棉布衣服更低廉许多的价格,在市面上卖,既然有钱人看不上,我们索性让他们更看不上,直接走最贫穷的乡下人的市场,农村人比较容易接受和购买,而纺织坊不收的那些短、成色差的麻,我们也可以以很低的价格收购,纺织成布做成麻袋来卖,麻袋与布袋的差价也很大。所以,相信会有许多人会来买麻袋。”一番话,说得已经十八、九岁的陈实满脸发红,眼睛直直的看着小七。

小七当时的心里咯噔了一下,看来自己心里想的八九不离十了。这个自己一手带大的陈实,真的在打自己的主意,几年的相处下来,小七有时也觉得陈实对自己的态度有写奇怪,不过当时陈实还那么小,自己也没在意。

小七从那些纷扰的思绪里回过神来时,陈实正在那里抓了把茶叶丢进茶壶里,小七盯着陈实看了一会儿,脑子又开始乱了起来,直到陈实也转过头来看小七,两个人的视线一相对,小七马上就收回了视线,假意的打量外面的天色。心里却是乱糟糟,小七觉得自己心里真的很微妙,一方面有些害怕和抵触陈实对自己的想法,或者说是感情。,陈实对自己的感情表现得很明显,小七并不笨,而且还是一个同志的灵魂在作主。自从房子盖好,一人睡一间房后,陈实虽然在人前表现得不会怎样,但在人后,归自己的表现都很明显。两个人只是一个没说,一个装不懂。另一方面,自己又安然享受着陈实对自己的体贴入微。起风了,会带上件衣服给在田间、地里忙活的自己,一天忙下来,陈实自己还没洗干净,会先来给自己兑上温度刚好的洗澡水,自己睡房里的桌上,一直都会有一满壶的茶水,以免自己晚上睡醒渴了,没有水喝。餐桌上总有那么一两样自己喜欢吃的菜,等等如此。几年下来,小七说不感动、不上心,那是假的,看在眼里,都记在了心里,有时真想两个人就这么你不说、我不提,一直这么不明不白的过下去,小七不知道陈实在自己心里是这样的位置,喜欢是肯定喜欢的,爱不爱呢?爱的话,又有多爱?

第79章

小七从来不敢想这个问题,看着那个十二岁了,还和九岁的小小那么小个子陈实,一下子长成了眼前这个和自己一样高,比自己壮实、比自己好看的青年。是的,好看,无论是前世的自己,还是这世装着自己灵魂的刘大,小七觉得都不如陈实好看。如果说王八对绿豆,那是看上眼了。那么自己对陈实,还真是抱有那么点想法,过了这么多年苦行僧般的禁、欲生活,小七有时候都想不管了,直接把这个招人眼的陈实给拖上床去办了。

或许,这个陈实不但不会抵抗,还会配合自己的那些床上的运动花样。可办了又能怎么样,如果自己彻底的动了情,陷了进去,到时候陈实见多了外面的世界,看多了漂亮的女孩子,说不定某一刻他就醒了,要去过正常的天伦之乐的生活,而不是陪着这个大他六、七岁的“老大哥”。

还有,就是红姨,陈实的母亲,她会同意自己的儿子和一个大他几岁的男人一起生活吗?不,应该说是不同意她的儿子和任何一个男子一起生活,她不会时刻提醒她的儿子快点成个家?给她生几个孙子、孙女?

想到陈实,又想到了秋红,想到秋红,又想到了那第七个年头。自己带着陈实隔三差五的跑,又是雇人手,又是看场地,还要谈商家、看店面,好一通的忙,才把自己心里想了多时的制衣坊给办了起来。虽然规模小了点,场地也只敢租在了榕城的郊外,只能在城里先租下个小店面,出售麻纱制成的成衣。但总算是办了起来,织工、绣娘、染工请了一批,裁缝、帮工也请了一批,榕城里出售的店面就交给了刘武在打理,自己平时都在制衣坊里忙,售衣服的店面也就去的少。不过,刘武起初虽然打理的并不是十分的好,但后来渐渐也上了手,懂得看人眼色,少上个三、五文的,少赚一点,图个双方开心。第一年,生意虽然是有,但因为制衣坊规模小,请的人手需要发放月利钱,年关算帐时倒没赚多少钱。第二年,小七扩大了生产作坊,加大了麻的收购,并把成品运去别的城镇售卖,辛苦是辛苦了些,但是收入就多了一些。

所谓什么事都没有一番风顺的,小七的制衣坊这才刚开了个彩头,就有不好的事发生。有人拿着麻纱制成的衣服找上了刘武的店子,说是衣服买了没几天,才穿过两次就破了好几个洞,这不是唬人嘛,来人要求退钱,还要再多给他一些守口费,否则就到大街上四处和人说这个小七布庄里卖的都是穿不得的烂衣服,自己穿上才干了一天活,衣服就破了好几个口子。

这事也恰巧给有事回店子里找刘武的小七给撞见了,小七什么话也没说,先拿过来衣服看了一下,衣服确实很新,上面也确实有几个崩破的口子。小七猜想是用了那种霉干的腐烂过的麻布,才导致这种事情的,小七把衣服在手上翻来覆去的看了一番,发现这件衣服并不是自己制衣坊里做出来的衣服。虽然样子、麻纱看起来都一样,但小七敢断定这不是自己的制衣坊里做出来的衣服。可是人家找上门来,一口咬定是在自己的小七布庄里买的,小七也没了办法。一番思量下来,小七决定还是答应再多给那个人五两银子的封口费。

虽然事情暂时是了了,小七却在想怎样才能杜绝自己再一次吃这种哑巴亏。这天晚上,终于给小七想出了一个法子,虽然这个法子也不一定就能完全杜绝这类事件,但至少会好上许多。小七决定给衣服定下一个品牌,想到品牌,小七自然就想到了前世的背靠背、李宁、安踏、特步,但是经过再三思考,小七决定还是采用安踏这个品牌,因为安踏的标志简单一些,绣娘们更容易上手些,在衣服的领子上,小七也同样缝上个小布条,上面绣上M--165,L--170,XL--175,XXL--180,这个小布条虽然小,但是作用却挺大,首先是卖衣服时,能根据买衣服的人的身高,迅速的找来合适的尺寸的衣服,再来也起到了个防伪的作用。小七想,制衣坊真的如自己想的那样,做好做大了以后,肯定如以前刘记铁铺卖镰刀的事一样,纷纷有人学着制造,到时候,好坏都分不清,自己的制衣坊里长期收购麻的时候,总是由自己或是陈实亲自看过之后才收。那些因为在雨天而晒不到太阳、霉干的麻,小七是拒不收购的。小七知道这些麻的韧性极差,容易腐坏。

但是,到了那个时候,总有些人会贪利,收购那些已经霉干腐烂的麻,制成衣服在各个城里卖。小七不想到时候又有人找来店子里找麻烦。这些现代的英文字母和阿拉伯数字是这个时代没有的,一般人也看不懂,到时或许会有些制衣坊也会因为衣服上这么多的绣工而作罢。

即使有些贼心不死的,小七也想到了开发票的方式,一式两份,签名的签名,打手印的打手印,卖出的衣服有了什么问题,买衣服的人需要带上发票纸来换或是退货。

第80章

由于这一年,小七、刘武、陈实三个人都在外面跑的跑,顾店的顾店,只留小小留在山里刘家,带着一春他们四个在家里耕种。小七每隔十天半月的时间才回去一次,小小总是抱怨多多,怎么那么久不回来,家里事情一大堆,还有这个破房子,茅草又该换了,下雨就漏雨的,还让不让人住了。

小七本来想说:“你在家里可以带着一春他们换啊。”但一想还是没说,估计小小还是因为自己很久不回来,孩子也大了,即使想念也说不出口了,只能用抱怨的方式来引起自己和刘武的重视,知道这里才是家,这个家里还有这么个弟弟。

房子的漏雨问题,小七想也有,但问题肯定不大,要不然,不等小小说,一春他们也自己换了,小七看看眼前这房子,是该重新盖的时候了。现在制衣坊的情况也稳定了,刘武和陈实都上了手,小七就打算布庄让刘武继续管,制衣坊就暂时交给陈实管理。自己就专心来忙盖房子的事,请了一帮泥水匠、木匠回来,小七又请了村里的男人们帮忙,拆掉老房子,扩大面积的挖地基。等这些忙完,小七把大青砖和瓦都买了回来,选了个吉日,把大门的定向立了起来,图样也简单。房子修整好,能住进人进去,已经过了好几个月。

吃完饭,三秋和四冬去忙他们的去了,小七看看桌边的陈实和小小,感觉家里似乎冷清了许多,视线在房子的四周和已经长大成人的陈实、小小身上掠过。十年了,自己穿越过来后,一直在全身心的投入进这个身份,这个山村里,为这个家能过上好的生活,在挖空心思的奋斗。十年过去了,眼看着吃穿不愁,小房子变成大房子。但是,小七却开始觉得累了,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呢?是看着刘武成家,还是把制衣坊交给刘武的时候?或者是更早,是秋红来到这个家的时候?那也是第七年的事了吧!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