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还又另外一件事让她十分的在意,便是她身上的因果锁,许是因为帝京顾氏的因果牵连太多的缘故,那锁链的感觉十分的明显,每次灵气在她身体里运转的时候,便能感受到那锁链寸寸勒紧的感觉。
就像是被人勒着脖子,连喘息都变得艰难,又仿佛置身于一个偌大的蛛网之中,越是挣扎,越是紧绷。
她有一种感觉,如果这锁链一日不除,她的修行也便止步于此了。
越是修行,这种感觉越是强烈,强烈的她常常停下灵气的运转,静静的一坐便是一夜,她想了许久,终于想通,觉得机缘这种事可能是需要契机的,这个契机没来,所以她只能如此,至于那庞大的因果牵连,她始终记得见果知因,该上门的肯定要上门,她如何急也急不来的。
便是想通,心情也难免低落,虽是过节,但毕竟她还在孝中,倒是多了许多避开热闹的机会。
年节热热闹闹的过去了,没出正月十五,顾木蓉便听说唐家来人了。
唐老大人接了赵青萍托人送来的信,便意识事情蹊跷,唐老大人年纪大了,遇到的事情也多,年轻时也在帝京待过,许多事情自然也知道门道,当初赵府要将赵青萍接走,他便觉得帝京那样子,外甥女儿怕是适应不了,只是赵家在外名声好,赵将军对陛下忠心耿耿,赵夫人在外也是贤良淑德,并没有听说什么不好的传闻,唐老大人便没有坚持。
如今收了信,得知赵夫人想将赵青萍嫁给安瑞大长公主的养子,若真是光明正大的提亲倒也无所谓,也不知赵夫人怎么想的,竟然想着走歪门邪道!
虽然赵青萍字里行间写的并不明显,但是老大人一看便心里明白,他那娇娇哪里有这般的心眼?肯定是被逼的急了。
若不是过年,唐家人早便到了,因着年节的关系方才拖了几日,平州郡距离帝京本就不远,唐家的人正月十五的前一日便到了帝京,递上了帖子,要见赵将军。
具体的情况顾木蓉并不知晓,她收到了赵青萍给她的信,才知发生了什么事。
却原来是唐家前来提亲,要为赵青萍二舅家的五表哥向赵家提亲,她五表哥也算是和赵青萍青梅竹马,只比她大上月余,可以算是一起长大,跟玩伴一般,她五表哥是唐家男子的标准长相,剑眉星目,身材高大,虎背熊腰的,十分的威猛,一看就是一员虎将。
赵青萍自己听到消息都吃了一惊,她从来没有想过要嫁给外祖家的表哥,她本以为自己喜欢书生斯文的那种男子,如同余公子那般俊俏斯文的少年,可惜她被那位恶心个半死,便又觉得天下的书生都是些斯文败类,还不如嫁给武将,起码她表哥做不出那般恶心的事情来。
结论便是,赵青萍自己并不排斥这桩婚事,只是可惜这事她不能自己做主,还是要等着伯父拿主意。
她倒是不知道伯父如何想,只是知道她那位大伯母对这桩婚事十分的反对,也是她一心想要算计着将自己嫁给那位恶心的余公子,又怎么会喜欢这般横生枝节的事情,这几日,除了她身边的两个侍女,身边的人,个个都私下里‘偷偷’的说武将的坏话,什么唐家心怀叵测,看中她未来的县主身份,或是嫁个武将有什么好处,不知何时夫君便会战死沙场,后半生如何凄苦……她去哪儿都能听见,似乎生怕她没长耳朵似的。
便是赵夫人也寻了她,隐约的表达了怕她走了自己娘亲的老路,话意虽不明显,却也苦口婆心,一副生怕她走上歪路的长辈口吻。
赵青萍听得恶心,却又努力忍耐,好不容易送走了赵夫人,便提笔给顾木蓉写信,一肚子的气愤,将那余公子骂了个狗血喷头,恨不得马上嫁给表哥!
这信自然是有稳妥的路线送到顾木蓉手里,赵夫人本就因为赵青萍变了性子这事记恨上了顾木蓉,自然也安排了人盯着赵青萍,怕她又联系了顾木蓉,可惜两人之间早就约定了联系方式,赵青萍身边两个侍女都十分机警,谢言酌属下又有一堆的能人,送封信并非难事。
顾木蓉看了信,只觉得好笑的紧,嫁给武将又如何,只要不造反,顶了天自个儿战死沙场!文臣才是惨,没事搞内斗,最倒霉的时候将整个家族搭进去!勋贵更是没有几个顶用的,闲的一房一房的纳妾,生一堆孩子,斗得乌烟瘴气!
平州郡毕竟不比西沙郡,离西北的蛮人还是远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