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平反之案
皇宫.乾元宫
「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太监公公喊道。
新帝坐在并未露面,而是坐在一个细小锦珠串成的连幕后,关于新帝不爱露面的原因有很多传言,有年轻的官员谣传新帝的脸上有道疤,有年资较大的官员猜测新帝此举是想透过神秘感提高自己的威严——而最具说服力的当然是老鸟的猜测。
「皇上,臣有本奏。」一位身着从二品官服的人走出说道,萧韵偷偷瞟了一眼,不认识,看来是新人。
新帝没有回答,只是连幕后的人影动了下,升上太监主管的小栗子会意,把那位身穿从二品官服的人的奏摺呈上给皇帝。
萧韵悄悄地打了个哈欠,上朝,还真无聊呀......
帘幕后的人影似乎把奏摺翻了一遍又一遍,接着,一道带着些微怒气的冷晒声传出,奏摺啪一声被甩到地上,「萧相,你可知罪?」
萧韵一听,斜眼瞄了那从二品官员一眼,诚惶诚恐地跪下道:「微臣不知皇上所言何事,还请皇上明示。」
「自己看看那奏摺是怎幺写的!」冷漠的声音传出,萧韵也立即把甩到地上的奏摺捡起来一翻,嘴角一抽,他这又是得罪谁了?把他写的好像要谋反一样,啧啧啧。
萧韵脑中马上思考好说词,一脸吃惊无比的模样,「皇上,为何有人要汙衊微臣?这奏摺纯属无稽之谈!皇上圣明,还请皇上三思。」
萧韵这幺一说,那位从二品官员也有点急了,「皇上,微臣所奏句句属实,不信大可随意问位官员,皇城内这几日是否都在沸沸扬扬的传萧相要平反,告先皇。」
哦,和皇城有关,又是从二品,所以这人是皇城府尹喽?萧韵面上不动声色地保持微微的笑容,但实则内心已经把这皇城府尹的祖宗十八代都翻出来骂过一遍,这人是无聊啊!想参和他的事?门儿都没有!
「皇上,萧相要平反实属情有可原,且八年前那案子确实也疑点重重。」一位穿着从一品官服的男子站了出来,菱角分明的脸庞自然而然的带着一种不怒而威的气息。
「哦?尚书可有意见?」帘幕后传来了带着一丝兴味的冷漠语调。
——没错,众臣没想到,第一个站出来替萧相说话的会是当初也被派去调查萧家通敌叛国之罪的刑部尚书!
萧韵眨眨眼,不对呀,他这几天是跟许多文官混的挺熟的,还把礼部的人给拉拢住了,但应该不包刮这刑部尚书吧?
「皇上,当年因情势所逼,因以并未全面性地调查,今既然萧相提出了平反之说,臣也想重新调查此案。」刑部尚书一板一眼地说道。
帘幕后沉默了好一会。
众臣都知道,朝中的老臣在这八年来安王的换血下,着实剩不多了,尤其是文官,而刑部尚书、礼部尚书及大理寺正卿是为几在文官中还存在的老臣,皇上答应了刑部尚书是不给大理寺卿面子,不答应又是不给刑部尚书面子,两头为难呀。
「皇上,微臣此案现在由大理寺卿所办理,莫不,就如同八年前一般,交给大理寺卿和刑部尚书协同办理吧。」萧韵出声解围,声音里带着股不易察觉的冰冷。
「如今已无『情势』所逼,柳大人和狄大人想必也可以『好好』查案了,本相说的没错吧,尚书大人?」他提高语调,脸上还是笑笑地问道。
刑部尚书颔了下首,同意萧韵所言。
帘幕又沉寂良久,才传来冷冷的一声令下,「那便依萧相所言,由柳爱卿和狄爱卿协办吧。」
「皇上,这于礼不合啊!」那位皇城府尹又开口了,「先皇已逝,莫非萧相要柳大人和狄大人去皇陵审问?」
萧韵面上波澜不惊,四两拨千金道:「先皇已逝,自由太后代替先皇受审。」
「这!萧相你!」听此大逆不道的宣言,开封府尹指着萧韵,却说不出一句反驳的话。
「好了!」帘幕后的人声音冷然的喝道,「萧相和狄爱卿、柳爱卿留下,其余人等退朝。」
众臣面面相觑,只得道了声「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后,依次离去,而开封府尹瞥了萧韵一眼,忿忿地拂袖而去。
「小栗子,摆驾御书房。」冷淡的语调从幕后传来,一位五官俊冷深邃而分明的高挑青年掀开锦珠串成的帘幕走出,看也不看萧韵等三人一眼,逕自往御书房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