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竞争人事局副局长这个位置的人员不少,但最具竞争力的恐怕就只有兰大有和俞任。兰大有的优势在于人脉,而俞任的优势在于学识、学历和能力上。
组织部很为难,既不能挡了市委主管干部的副书记的秘书,也不能不考虑市纪委书记的秘书。权衡利弊,组织部的领导还是找了俞任,请他考虑是否可以换一个位置,并保证他获胜。
俞任听罢,心里顿生反感,对公选的公平性产生了质疑。
俞任明确表示,自己不会另选岗位,一定会去竞争。
公选一共有四个阶段。一是公选公推。即由全市党政机关的党政一把手,对每一个岗位的报名人选进行无记名投票,以得票多少排出名次,从高到低,选出前三名作为入围人选。二是笔试。即对入围者进行综合文化考试,测试入围者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的把握程度,对复杂问题的处理解决的能力。三是面试。由有关方面代表组成面试委员会,对入围者进行当面考评。最后一项是把三项考核成绩相加,评出入围者的最后名次,经过市委常委会综合考虑,统筹研究,最后批准。
在第一个阶段,矛盾的焦点集中在拉选票上。每一个报名者都不遗余力地动用任何关系,以确保自己首轮出现。
俞任表现得很沉稳,既没有找领导求援,也没有找别人帮忙。结果,兰大有以最高票拔得头筹。而俞任也以第三名的成绩入围。
在笔试阶段,俞任发挥自己的优势,当仁不让的获得第一名。
在面试阶段,俞任又是发挥得淋漓尽致,独占鳌头。
经过过五关斩六将,俞任夺取了公选公推的第一名。
最终的名单,已经上报市委,就等着开常委会了。
一天,俞任像往常一样来到领导的办公室。
“马上就要开常委会了,事情很快就能定下来了。”领导一边跟俞任说着话,一边在俞任呈上的文件上签字。
俞任对领导说:“我有一个想法想跟您汇报一下。”
“什么想法?”领导问道。
“我不打算去人事局了,我想下基层。”
“噢?”
领导有些诧异,不由抬起头来,认真地看着俞任。
“你说说,你是怎么想的?”领导说。
俞任回答道:“我这一段时间想了一下,感到人事局面太窄,我没有什么兴趣。”
“那你当初何必报人事局?后来,组织部不还让你重新考虑去向了吗?”
俞任暗想,看来,领导什么事都知道了。
俞任说:“我当初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只不过是想参与竞争而已。后来组织部劝我改志愿,我心里就窝里一股火。觉得这是在做交易。他们越想让我改,我就偏不改。我就是要试试,看我到底行不行。现在的结果,已经证明了这一点,所以……”
领导点点头,又摇摇头,道:“你呀,太争强好胜,这样下去,不太适合从政啊。你想上哪儿?”
俞任说:“想到县里去。”
领导沉吟了一下说:“各县的位置基本上是满的,只有成田的县纪委书记一职刚刚空出来。”
“我愿意去。”
俞任马上表态。
在上常委会之前,俞任退出了市人事局副局长一职的竞争,转而去了成田县就任了县纪委书记一职。这件事,在相当范围内产生了反响。
有人说,这小子真有个性,真拗。也有人说,俞任太狂了,这简直是在玩票儿。
对俞任的所作所为,好朋友们不无担忧。怕他因此给领导层留下轻狂傲慢的印象,影响今后的前途。
俞任听了“哈哈”一笑,把别人的议论和担忧当成了耳旁风,不管不问。
临赴成田上任的前一天,俞任写了一首诗,表达了一下自己的心迹,也算是给朋友的一个答复:
俞任写道:
“风转灵台总有期,惊鸿崩壁当适之。
独耸绝崖作岸处,正因少年轻狂时。”(本章完)
第二十九章桃色事件(1)
导读:
“你说什么?”俞任忙问道,“这么说,唐振欺男霸女这事儿是真的?”
“当然。”冯军道。
“那为什么没人管?”俞任怒道。
冯军无奈地一笑,道:“管?谁管?谁能管?谁敢管?”
“什么?”
俞任的眼睛瞪得雪亮。
正文:
胸怀壮志的俞任,带着少年特有的锐气来到了成田县。他牢记着老领导和郭处长的教诲:有为才能有位。
俞任以诗言志。他在自己办公室的正面墙壁上,挂上了一幅立轴。那是他写的一首诗中结尾的两句,自己用怀素体书录的。第一句是:倚得长铗寒日月;第二句是:不负弯弓配虎贲。
俞任决心做携长铗配弯弓的虎贲,在成田的舞台上,演出人生精彩的一幕。
任何一个地方,纪委的工作都是复杂而敏感的,既负有严肃党纪国法的重任,又有保一方平安,维护干部队伍稳定的职责。
初出茅庐的俞任,没有想的太多,凭着满腔热血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要与腐败现象做斗争。
天随人愿。
俞任刚刚到任没几天,就接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