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箓应着,眼睛却狠狠盯着罗倾。
罗倾感到身心愉悦,哼着小调,带着他的小箓儿回家了。
于是,往后里他唯一的乐趣便是不断出现在药庐里打断南箓与钟莫离的好事,摆着长辈的架势,看着他们的尴尬,钟莫离的那点不自然很快变为习以为常,对他客客气气,却让南箓憋了一肚子火,渐渐地不再听他话,越发晚归了。
罗倾做了好长一段棒打鸳鸳的事,渐渐觉得没意思,可只要想到他的小箓儿每日下山都与钟莫离卿卿我我,他便觉得心里难受,又不知为何难受,自己都已经默认人家关系了,有什么理由拆散他们?
他在这种矛盾中,觉得日日受着煎熬,本是顶好的脾气,竟变得焦躁,每日见着南箓时觉得难受,见不着时更觉煎熬,便连南华也看出了他的不对劲,小心翼翼熬了一只老母鸡炖汤,罗倾怪异地看着她。
南华解释:“你近来焦躁不安,需要多补补。”
“焦躁不安为何要补身体?”
南华难得的温和耐心:“女子来月事时常会焦躁不安,补补身体就好了,紫姨告诉我的。”
罗倾差点没一口鸡汤喷她一脸。
他的姑娘却是笑得温和娴雅,绝对是故意的!
“心情可有好些?”
罗倾一顿,点头,果然还是女儿贴心。
“与你生活了快四百年,倒还是第一次见你如此焦躁。”南华不疾不徐说着。
她一心留在山中修炼,她的弟弟,她的养父,在做什么,可以全当不知道,可心里究竟是有几分明白。她是这个家中唯一的女子,有着女子的细腻,必须维持这个家的安稳。
罗倾并未回答她,看着南箓出了门,扔下鸡骨头也匆匆跟了去。
南华看着桌上的碗筷,叹了口气,那吃了一半的鸡,透彻的汤,放了许多安神定气的药材,她花了两个时辰才熬好的。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她搅动勺子,慢慢喝着剩下的鸡汤,窗外依稀下着凄厉的春雨,缠缠绵绵,整个空气都是湿润的,她从小生在霖山,见惯了这样的雨天,却依然有种淡淡的悲凉。
罗倾知道自己很焦躁,他取出搁置了许久的琴,一曲又一曲地弹着《潇湘水云》,幽幽紫淮香弥漫在屋中每一个角落,那琴曲越发弹得慢了,心中的焦躁依然无法平复。
他现在一看见南箓下山便觉不安,于是给他们安排更加繁重的课业,十八般武艺,琴棋书画,道法佛法儒家教化轮着来,南华一声不吭地接受了,南箓虽然默不作声,眼中却有怨气,更加努力地学着,完成课业时无论天色再晚,依然往山下去,几个月来,竟是瘦了一圈。
那一夜,南箓已是很晚才下山,过了子时依旧没回,罗倾躺在床上辗转难眠,可又捏不出一个理由去寻个究竟,那孩子最近也暴躁得很,动不动就给他脸色看。
雨夜无月,一片漆黑中,他听屋檐下滴水的声音,一滴又一滴,格外清晰,却在那个漫长的夜晚,始终没有听到开门的声音,他在心里默默数着,猛一睁眼,竟看得清屋中一切,不知觉中已经天色大亮。
南箓一夜未归。
这是从未有过的现象。
灶房里传来南华做早饭的声音,又是新的一天,明明什么都是一样的,罗倾却是从未有过的焦躁不安,连早饭都未吃就要出门,打开门时恰好见南箓站在门口,显然是刚回来。
“你昨夜去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