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8_冰糖葫芦羊肉串_奇书网
返回

冰糖葫芦羊肉串

首页
分卷阅读18(1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第24章冰糖葫芦羊肉串第二十二章

第二十二章

平庸和张慧娘下午5点来钟在杭州武林门码头上了船,五点半大客船准时解开铁丝缆绳离岸开向目的地苏州。客船只行驶了一会儿,平庸和张慧娘就连忙下了铺位走出船舱来到了船头,两人站在船头上享受着清爽的江南秋风,看着船下的河道渐渐地宽了,运河两岸边上那些古老的旧房子、山墙、桥梁,如同走马灯一样经过他们俩的视线,那些居住在临河人家的小门和石阶通向河边,俨然地就像是一个个屋前屋后的小小码头,那一些停泊在岸边的货船,那些在灯影下洗刷的船民和拴在船上的小狗……真是都别有那么一种江南风情引人深思遐想。

夜深了,只有大客船的马达声还在寂静的夜里回响着,整船的人几乎都已经入睡了,天空上稀稀拉拉的星星一个个懒洋洋的挂在天空中,似乎是也没有什么精神头了,运河两边的景物朦朦胧胧,模模糊糊的了,平庸和张慧娘这才恋恋不舍地手牵着手进了船舱,回到各自的铺位上去睡觉。

第二天一大早上,两人一觉醒来的时候,大客船已经到了苏州码头,两人提溜着一些包包裹裹的东西随着人群下了船,找了一家旅馆,放下随身携带的东西,平庸拿着在上海新买来的红梅牌照相机出了旅馆,两人兴致勃勃地游览了留园和拙政园。这一整天两人在两个大花园里照了许多相片,比在上海和杭州两地都还要拍照的多,这一些相片给他们俩的生活旅途上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留园,坐落在苏州古城西北的阊门外,建于明朝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当时被罢了官职的太仆寺少卿徐泰时的私家园林,名为东园。清朝嘉庆三年(1798年),刘恕在已经破落的东园旧址的基础上重新改建,命名为寒碧庄,但世人却把寒碧庄叫作刘园。太平天国时期,刘园逐渐荒芜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湖北布政使盛康花了许多银两把刘园买了下来,用了三年多的时间进行大规模的改修和增建,并以刘园的同音易名为留园。日本侵华战争期间,留园又被弃置,曾经沦为军队养马的场所。解放之后苏州市政府接手管理留园并进行了大规模的整修。留园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并列成为中国四大古典园林之一。

留园总面积约3万多平方米,分中、东、西、北四个部分。中部是全园的精华,以山水为胜。水池居中央,有小蓬莱岛,架曲桥连接两岸。周围环有土质假山和明瑟楼、涵碧山房、闻木樨香轩、可亭、远翠阁、清风池馆等等景物,临水而筑,错落有致。东部分别以五峰仙馆和林泉耆宿之馆为核心,东西并列,布局紧密,建筑外观富丽堂皇,内部宽敞明亮,装饰与陈设亦相当精美。西部南北狭长,以土山为主,山上的枫树成林,小溪溪流宛转而清澈,溪边的水榭遍植柳树,隔出了一片桃园,名为小桃坞。北部有冠云峰、瑞云峰、岫云峰,居中的冠云峰是北宋花石纲的遗物,高约6.5米,亭亭玉立,是江南最大的一块太湖石。据说这块石头是取自太湖水底,几十个人凿挖了27年才把它弄出了水面,具有皱、透、漏、瘦等太湖石的特点。三峰周边还建有水池浣云沼和亭台楼阁等景观,均为赏石之所,自成一组院落。其中冠云楼地势较高,游客站在上面不仅可以一览全园景致,还能朦朦胧胧地望见那个著名的虎丘。

留园的四个区块各自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利用建筑群对各个景点进行隔断,同时又通过窗棂将景物相联,并建造曲廊连接全园的各个部分。曲廊随势而变,时攀山腰,时畔水际,逶迤曲折,全长700余米。廊壁镶嵌着刘恕当时所收集来的历代碑刻300余方,称留园法帖,其中尤以明朝董汉策刻的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的二王法帖最为有名。

留园集住宅、祠堂、家庵、园林于一身,建筑布置精巧、奇石众多,每一处景观都是巧夺天工,每一块石头都让人惊讶于大自然的奇思妙想,每一棵树都是绿意盎然,蓝天绿树红花流水,空气一年四季都充满着湿润的芬芳。

拙政园是天下园林之母。全园分东、中、西三部分。总体布局特点是东疏西密,绿树清水环绕,水面面积约占全园面积的1/3,水是全园的纽带和灵魂。东部地势空旷,平岗草地,竹坞曲水,芙蓉树、天泉亭等亭阁点缀其间显得更加美妙。兰香堂是东部的主厅,厅中部屏门南侧为漆雕的拙政园全景图,把全园景色融于一壁。中部以远香堂为主体,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三十六鸳鸯馆和十八曼陀罗馆等体现出江南建筑的精巧。西部以池水为中心,回廊起伏,水波倒影。西部的盆景园和中部的雅石斋分别展示了苏派盆景与中华奇石,雅俗共赏,无形之中就陶冶了游客们的情操。拙政园里最大的盆景,150多岁的五针松,虽然还没有什么名气,却是相当珍贵的大盆栽。

拙政园是一首凝固的诗,游人如果没有什么方向感的话,走进去之后,就会一转二拐的立即迷失于这些亭阁当中。拙政园里亭榭廊堂的取名,几乎都是来自一些古代名人的诗句佳文,其建筑亦浸透着诗意,每一座亭台都是一首诗,每一个水榭都是一幅画,整个建筑物都是诗意的物化。比如东部的主要厅堂兰雪堂之名就是取意于李白的诗句,“独立天地间,清风洒兰雪。”游客们漫步于回廊亭阁的时候,就如同漫步在诗情画意之中。拙政园的建筑、文学、美学和哲学的结合异常完美,是中国园艺在世界上的一大创举。

第二天上午,平庸和张慧娘来到了寒山寺。到了苏州,如果不到寒山寺,则不算是到苏州来做客。寒山寺和苏州的园林一样,都是姑苏城的象征,都是苏州人的一大骄傲。

唐太宗贞观年间,浙江有两个年轻人,一个名叫寒山,一个名叫拾得,他们俩从小就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寒山长大了之后,他父母给他与家住青山湾的一位姑娘订了亲,可这位姑娘却早已经与他们家的长工拾得互生爱意。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寒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里顿时就像是打翻了五味瓶。这可怎么办?他经过几天几夜的痛苦思考,决定成全好朋友拾得的婚事,自己毅然地离开了父母,告别家乡,决定到苏州的妙利普明塔寺院出家修行。后来好学的寒山在寺院里当了著名的主持,人们便将这个妙利普明塔寺院叫作了寒山寺。

拾得挺长时间都没看见寒山的身影了,心里感到十分奇怪,那一天上午他来到了寒山的家,寒山的父亲苦愁眉脸地把寒山留给拾得的书信给了拾得,拾得拆开信一看,原来是寒山劝他与那位姑娘结婚,这个时候拾得方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里很难受,他回家之后思前想后,毅然决定离开那位姑娘,到苏州去找寒山,皈依佛门。

那一天上午,跋山涉水来到苏州的拾得,在苏州城外找到了寒山,两人相见都很激动,高兴得坐在田野里说了许多心里话。当天晚上,两人漫步于江边的时候,寒山问拾得:“人世间有诽谤我、欺负我、侮辱我、厌恶我、笑话我、轻视我、欺骗我的人,我应该怎么办?”

拾得冲着寒山笑了笑,然后就看着江面上那些朦朦胧胧的渔船说:“忍耐他、让着他、敬着他、避开他、不要理会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唐朝有一个著名的大诗人张继,当年他泊船苏州城外枫桥的时候,触景生情,满怀旅愁,坐在船上喝了几杯闷酒之后,提笔写下了“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首诗。从此之后,《枫桥夜泊》的诗韵、寒山寺的古韵钟声便逐渐地脍炙人口,尤其是寒山寺越发地以这首《枫桥夜泊》的诗名而传播天下了。

平庸到了寒山寺里本来是想要跟寒山、拾得塑像默默地说说自己对佛教的见解,虚心地请教请教人生,然后再给这两个活佛烧上一株香。可平庸自从走进了寒山寺,也不知道为什么,他的第六感觉就觉得寒山、拾得都是那么一付大模大样,漫不经心的样子看着他,弄得他没有了什么情趣不说,反而倒让这二个怪模怪样的老和尚给弄得心里头沉甸甸的,说不出来那是一种什么滋味。

平庸花了两元钱敲了敲,听了听寒山寺里那个大钟的洪亮声音之后,便信步来到了寒山寺的最高处,他站在那儿放眼四处瞭望,望酸了眼睛,也没有看到江枫渔火对愁眠的那种江南特有的古香古色,令人遐思的情景,他像个傻子似的站在那儿,心里寻思着,古老的江河都早已经改了航道,那些古老的旧船也不知道让船家给荡游到哪儿去了,唐代大诗人张继的疲倦身影也消失的无影无踪了,只是不知道近代书法家张继的那支神笔是否还留存在这个世界上?

“带走一盏渔火,让他温暖我的双眼,留下一段真情,让它停泊在枫桥边……”这首由陈小奇根据《枫桥夜泊》的诗意发挥想象力创作,由毛宁演唱的《涛声依旧》,这些年来风行于华夏大地。此刻,平庸闷闷不乐地站在那儿,听着情愁和旅愁谱成的《涛声依旧》,将目光停留在灰蒙蒙的苍穹里,任意地让江南的秋风吹拂着,他极力地让自己的古怪心绪静静地平息了好大一会儿,这才跟着善解人意的张慧娘默默地离开了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寒山寺。

平庸和张慧娘乘坐公交车一路来到了苏州市市中区的繁华地带,两人下了公交车,随意走进一家富丽堂皇的大酒店。吃点什么呢?点菜,当然是平庸义不容辞的事情了。他拿着一张菜谱看了看,要了完两碗大米饭,一碗黄酒,一碗西红柿鸡蛋汤,一盘张慧娘最爱吃的海米炒油菜。心里寻思着,怎么说我也得要一道自己还没有吃过的好菜才行,他拿着菜谱看来看去的,最点了一道“天下第一菜”。

平庸看着服务员拿着菜谱走了之后,便洋洋得意,自娱其乐的摇头晃脑地吟咏着:“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来等着他要的这道“天下第一菜”。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