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_苹果花_奇书网
返回

苹果花

首页
分卷阅读1(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突然,熄灯了,宿舍一下黑暗了,我拿出两张小卡片,走到陈肖红的床前,揭开她上铺的床帘,把一张小卡递过去,说:“平安夜快乐!”陈肖红吓了一跳,说:“含晖,谢谢你,圣诞节快乐。”她的鼻音很重。到了108室,赵怡也上床了,我把另一张小卡放到她手上,说:“MerryChristmas!”“什么呀?”赵怡的声音又脆又亮,“圣诞老人要我转交的。”我把卡片放在她手中便转身走了。

回到宿舍,发现出去的人全都回来了,曾燕和雅冰点亮了蜡烛。韩襄的目光真美。

我也点燃了蜡烛。看书。写日记。

12月25日星期五

上午上中国近代思想文化,很闷,没做笔记。因坐在靠走廊的窗边,于是看窗外的风景。棕榈树上有几只小鸟,又叫又跳,自在极了,风吹着弯弯的长树枝,枝上的鸟儿就像在玩跷跷板。不过,我更喜欢那几棵高大的木棉,姿态优美洒脱,叶子不稀不密,青的、黄的,在风里轻轻摇舞,实在是美。最喜欢窗外的走廊,阔廊,大拱,圆柱,有古希腊建筑特色,配了外面高雅的棕榈,潇洒的木棉,有味道。大二的时候见过廊下飞着燕子,一直期待它们能在此做窝,可它们只喜欢来做客。

上应用心理学时,我们从三楼转移到了一楼,还是找了一个靠窗的位置,只是不靠走廊,这更写意。窗外是草坪、花丛和大树,落叶不少,聚在窗边,诗意极了。我借了赵怡的笔记,一边听离奇古怪的心理案例,一边抄上两节课中国近代思想文化的笔记,赵怡真厉害,笔记做得又详细又有条理,几乎把老师的话全录下来了,字迹还很工整。

下午到图书馆借了弗洛伊德的《心灵的激情》,以前借过,想再看一遍。还借了一大本《外国文学研究》。

晚上没到教学大楼复习,在宿舍看书。韩襄也在。

很美的夜晚。

12月26日星期六

下午,为庆祝我及另两位舍友的生日(同是12月),我们宿舍十二个人围了一起打边炉,我当了主厨。因是用电饭煲(两个),所以极慢,为了打发那漫长的“暗夜”,我们许了许许多多的愿,先祝汤水快滚,接着是肚内的残余物质快消掉,再者是祝这次期末考试及格,下去是以后老了别太丑……终于等来了那个可鼻可口之物,于是集体大嚼。几经等待又几经歼灭,终于饱得不能动弹。站起来更是难受,使人想起池塘里大肚皮的小蝌蚪,可惜又没它们那纤细灵动的尾,我们几乎步履蹒跚举步维艰了。

不得已,我们便“散步”去了,到了宿舍门口,知情的何淑珍摇着身子走过来,问:“去哪?”“散步。”何淑珍抖着齐肩的卷发,笑吟吟地说:“噢,原来是鼓腹而游。”笑得我们要死,但又不能太放肆,因为一笑,就感到肚子像个快爆炸的大西瓜,只得像企鹅一样,微张着笑口笨拙地缓缓而行。

我们游了三个湖,一个西湖,两个东湖,走了两个花园,一个茉莉园,一个杜鹃园,最后走大操场。刚开始不敢说话,就曾燕悄声说想跳进湖里泡澡,结果大家一想笑就感到西瓜马上要破,就再也不敢开口了,走完三个湖才轻声细语地说,再后来用正常音量小心翼翼说,走了两个多小时了才敢哈哈大笑,因为冷,操场上人很少,就听到我们十二个人的狂笑声。

12月27日星期日

上午,赵怡的学生李宇华他们从德镇来了,捧着一大束鲜花,说:“Miss,圣诞节快乐!”

想起实习总让人感叹,还记得出发那天的情景,我们是一大早出门的,大家都很高兴,不断叫着“图书馆,Bye-bye!”“南师大,Bye-bye!”“大排档,Bye-bye!”“公车站,Bye-bye!”……大家一路上兴奋不已,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也记得回来的那天,我们都没说话,就默默拎着行李上车,学生都在课室上课,没有熟悉的面孔,没有熟悉的声音。我们都不看彼此的脸,就这样,在静默中告别了那个似乎生活了很久的地方。回到南师大更感失落,中学的生机这里没有,中学的笑脸和招呼这里没有,这是一个多么安静而冷漠的大学校园啊,我们花了一个多月才重新适应。

那一个半月流逝得太快了,那几十个日子又紧张又充实,还很新鲜,学生喜欢叫我们miss和sir,他们又聪明又笨,又可爱又可恶,很有趣,我很喜欢我的学生呢。最好笑是晚自习时,我们在班上巡堂,我呢,装模作样扮老成,还狡猾得要死,雅冰被学生逮住问物理化学,顶不住,就借上厕所逃跑,赵怡总管不住学生,突然见原班主任来了,赶紧对学生说:“嘘!别吵了!班主任来了!”弄得全班都笑了。那一个半月,有趣的事和棘手的问题层出不穷,让人心烦,又让人欢乐,回到南师大,我们一直惦记着他们,经常跟他们写信、寄卡片、寄书。

中午,赵怡请李宇华等到南师大的湖心餐厅吃饭,把我、雅冰和袁丽英也叫上了,我们四个是在同一间中学实习的。饭后,学生还想约赵怡去玩,被赵怡一挥手打发回去了,赵怡烦死了,因为李宇华喜欢她,这个高一男生长得又高大又帅,还很纯情,我们便取笑赵怡,被她狠狠瞪了几眼,那样子可爱极了。

12月28日星期一

早上一拉开床帘,看到韩襄坐在窗前发呆,她的床铺已收拾好,去上课的书也准备好了,还冲了一杯茶,热气上升,像轻飞的霜。她转头看了我一眼,我也看着她,看了好久。

去洗脸时,我一直很不安,又快乐又紧张,结果把衣服都洗湿了。回到宿舍,韩襄已走了。陈肖红帮我打了早餐回来,是我最喜欢的珍珠肠粉。“你真好!”我夸奖道。“当然啦!”陈肖红又露出她特有的贤惠小媳妇的笑容,“因为你对我也很好呀!快吃吧,要不迟到了。”于是我们三下两下把早餐吃了,赶去上课。

中午回到宿舍,发现韩襄的酒杯上插着一支黄玫瑰,刚刚要绽开,典雅又明艳,美极了。那酒杯不在她的桌上,而在我的桌上。她正坐在床沿,看着我。“给我的?”我问。“是啊,喜欢吗?”她笑了笑,还是看着我。“喜欢。”我说,就再也说不出话了,就看着那朵黄玫瑰笑,心里响起那首歌:“像一阵细雨撒落我心底,那感觉如此神秘。我不禁抬起头看着你,而你并不露痕迹。虽然不言不语,叫人难忘记,那是你的眼神,明亮又美丽,啊,有情天地,我满心欢喜……”

这支黄玫瑰,骄傲地遗世独立地煞有风骨地立在我的锈迹斑斑的窗前,看了我一个中午,一个下午,一个晚上。

晚上,又点着蜡烛看书,火苗随着夜风一跳一跳地晃,把黄玫瑰的影子投到我身上,脸上,我想逃上床去,却在桌前坐了一个多小时。

12月29日星期二

今天上了一天课,有我最喜欢的中国现代散文研究和《文心雕龙》研究,这学期的课程都不如前三年的有意思,可能是被实习影响了。

中国现代散文研究是新的系主任陈老师上的,他自己就像一篇散文、一首散文诗,朴素,文雅,澹泊宁静,很喜欢他的风格。

《文心雕龙》比较艰涩,选修的人不多,不过我一向喜欢文学理论,文学概论,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概论,西方文论,美学,艺术抽象研究,都喜欢。我也更喜欢教文学理论的老师,感觉他们的面更广,研究更深,思想更深刻。如教中国古代诗歌美学概论的覃老师,他表面很冷,讲课用语很专业,声音又低沉浑厚,课堂好像很枯燥,还似乎高深而遥远,但他腹有诗书,对中国古代文论和诗词研究很深,讲起来慷慨激昂,极其沉醉,很有感染力,让你自然而然就走进他的世界。

说到学养精深,就想起大二教古代汉语的王老师,博学,谦和,严谨,愉悦,自得其乐,每节课都讲得津津有味,生动有趣,好像那些古文字,全是一个个活的有故事有灵魂的生命似的。

某些老师却相反,没有深入的研究,显得浮浅、无趣。如教唐诗的杜老师,总以一己之心度学生之腹,就抓住“裙钗”“玉臂”等词不放,无聊无趣之极,降低了唐诗的美感和趣味,我们讨厌死了。大一有个青年男老师也这样,花两节课讲“文化”一词,却并非讲文化,只“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地表演,我一直等着他告诉我“文化”的内涵,结果下课后脑子空洞洞又一团乱,只剩下他的表情动作插科打诨,气死我了。就算某些学生趣味如此,作为老师,也没必要、不应该迎合他们,更不应该自己做“榜样”。

晚上莫慧娴请我吃宵夜,到工大的竹园餐厅,说要庆祝我生日,我说:“不是已经打过边炉了吗?”她说:“那是集体的,这是我个人的。”“可后天才是我的生日呢。”“怕那天门口排长龙,我没机会呀。”她哈哈笑。这个家伙!不过,我也想出去,不想再一晚上看着那支黄玫瑰。

这一次我们不敢吃太多了,就吃了一碟凤爪、一碟田螺、一碟青菜、一碗龟苓膏。竹园餐厅很热闹,喜欢这里轻松的环境。原来平安夜那天莫慧娴跟她哥哥的朋友就是在这里喝茶的,“那时候我就想请你来。”她说。“为什么?”“因为你是我们的二小姐呀。”莫慧娴像看小孩一样看着我笑。我明白了,她是想谢我,因有几次回老家她是坐我爸的顺风车回去的,她是那种典型的知书达理知恩图报的贤妻良母型女孩,读中学的时候,我根本没想过会在大学跟她同宿舍,还能成为朋友,我们是截然相反的人。

回到宿舍已快熄灯了,韩襄坐在床上看书,见我回来也不看我。我很想跟她说话,却什么也没说。

熄灯后,我点起了蜡烛,她终于转过头来了,那么明亮纯净的眼。她没生气。

写日记。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