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真个审美疲劳了。
一到公司果然如骆家英所说,散客还真不少,三张大方桌两张都有客。
一个四十五至五十上下的男性客人拿来三个南宋龙泉的鬲式炉,一字排开。我看看他人,衣着简单,手指干净保养的很好,只腕上的手表彰显出滴掉奢华的品位,听听口音却是东北人。这类南宋龙泉的货,除非专门做这个的行家,一般的藏家一出手就是三个大窑完整器的,有也多是江浙一带的地方区域客人。我都拿起来看看。然后拿出单子,开始询问他对每一个的预期卖出估价。
这位客人显然受过良好的教育,或许有着体面的职业和不错的社会地位,虽不是行家,但表达能力很好,让我很清晰的明了他的意思。其实这问客人也跟中医问诊似的,对方是否内行,对这东西知道多少,三两个问题一问便明了了。看你会不会问了。
东西都对,典型南宋龙泉大窑的货,且全部完美品,居然连一点小磕小冲都没有,我从他淡定的目光中察觉出他那种优越感和自信,但是对于我迟迟没有给出赞美的词汇多少有点失望和不屑。
价格才是关键。他给三件东西分别开出的价格是:15,20,30。
我哑然一笑,这样的客人,还是比较理智的,只是隔行如隔山,对于这三件看似没有区别的东西,给出这样试探性的估价,很能理解。
但是,我给他的建议,让他多少有点吃惊:3,8,80。
看似差不多的三件东西,形制气度釉质发色,一点点的差别,其实差很远。那件最弱的,3都未必有人要。
那件最好的,我个人很看好,不仅仅因为它是龙泉大窑的白胎,甚或可能被某些江浙一带的地方主义行家们YY为奏是龙泉仿官品之类,等等不知所谓的原因。。。而是因为它的形制气度、釉水发色各方面都刚刚好的,因为它是一件各方面都刚刚好的,经典宋器。给它估80还太保守了,如果按着私人古董商的路子做,我有信心,压一压,找合适的机缘,至少能买到120-150。
现在这个通胀时代,对于一定级别的藏家玩家们,不怕东西贵,只怕东西不够好。有的外行翻翻图录就觉得得了秘籍了,介个素炒作,那个素哄抬,哄抬炒作是很多,但是相当部分的东西,为什么看似差不多,成交价却差很远?没有无缘无故的贵,当然,也没有莫名其妙的便宜。
就像前面说的,我们这些业务人员遇到好东西完全可以打个马虎眼,然后跟客人私底下交易,绕过公司过给自己手上的客户资源,吃里扒外,里外兼修。我这个老狐狸的弟子小狐狸尾巴自然也是深谙此道。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嘛。
但是,现在不同了,因为有她,因为她是老总。我有种干活不是为公司干,公司看不见摸不着,我是为她,才这么卖力的。
但我这种做法,在公司体制下,却是“不合规矩”,“想出风头”,“出格另类”。我前面说了,这市场从流,越简单的标准越容易普及,越容易吸纳行外游资,所以,菜市场大排档似的,称斤论两的交易方式,才素主流。
其实骆家英已经点过我这点,我这会又这样“出风头”“出格的”给估价,已经是屡教不改,顶着风上了。
签了单子入了库,回到位置上。本来多好的东西啊,早些年准得抱着看上几个晚上。
真个审美疲劳了。现在,心里一点感觉都没有。自始至终,连个笑脸也没给这位客人挤一个出来。
一个白天的面无表情,到了傍晚被一条短信瞬间融化。
18:15【陈】:“吃饭了吗?到X号线XX出口C。”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