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他们便见到三天前的那个晚上唯一还留在皇帝身边、他们刚刚才提起过坏了他们行刺皇帝的大事的少年走了进来。
程咬金霍然而起,对他怒目而视。但他手上脚上都戴着镣铐铁链,这一起来便是叮叮当当的作响,提醒了他现在自己是没法跟这“臭小子”对抗的。
其余二人也都站了起来,戒备警惕的看着李世民,心中转过的都是类似的念头:这小子这么晚来这里干什么?前面三天那什么“柴队正”那样温文有礼的审问我们看来都只是个过场,这个睡在皇帝身边的小子才是正主儿,现在他终于出面了,是要对我们动真格了吗?
这三人正或愤愤不平、或疑惑不安之际,却见李世民从怀中掏出一张方折,展开了往那跟着他进来的侍卫面前一扬,道:“圣上给了我这手谕,让我来提审这三个贼人。”
三人心头均是一震,想:果然!要来的,终于要来了!
那看守的侍卫仍是一副万分恭敬之态,双手接过方折,飞快地看了一遍,果然上面写的大意是着令千牛备身李世民提审三名瓦岗犯人,一切由其便宜行事,无论他要带那三人到哪里去、对那三人做什么事,都不得多嘴质疑,亦不得多加阻挠云云。手谕上还批示着一个“敕”字,并清清楚楚地加盖了玺印。
看罢,那侍卫把方折交还给李世民,躬身道:“臣奉圣上敕意,请问李侍卫有何吩咐?”
李世民道:“把他们三人脚上的铁链都开了,只保留手上的镣铐便可。我要带他们到另外一个地方去作秘密的审讯,他们这样子脚上锁着铁链走路不方便。呃……还有,他们手上的镣铐的钥匙,你也拿来给我。”
“遵命!”
那侍卫掏出挂在腰间的钥匙,把那三人脚上的铁链都打开了,手上的镣铐的钥匙则交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向那三人淡淡的说了一句:“跟我来!”转身领头而行。
那三人虽是不明白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但到此境地也不容他们多想,便跟在他身后走出了那个狭小的房间。
李世民在前、三人在后跟着,曲曲折折地沿着庑廊走了好一段路,竟是来到了龙舟的出口之处。李世民仍是从怀中掏出那皇帝的手谕让守卫着出口的侍卫看了,然后下令停在出口之处的一条小舸驶近过来,与那三人上了船,由一名船工负责撑船,载着他们很快就来到岸边。三人又随李世民从那小舸登上河岸,穿过在岸上护卫龙舟船队的隋军骑兵的营地。这一路之上,李世民只要一出示皇帝的那份手谕,人人立时对他万分恭敬,弯腰鞠躬,无一人敢对他作任何的查问,更不要说会有阻挠之举。
于是四人很快就走到荒郊野岭之上。李世民从隋军营地的军门走出来之前,甚至还叫守门的士兵给他牵来四匹快马,他们每人各乘一匹,放开四蹄泼啦啦地飞奔,不消片刻已跑到甚至都看不见运河上那艘庞然大物的龙舟的远处去了。
李世民忽然一勒缰绳,停了下来,回头看着身后的三骑跟上来之后也停住。他从怀中掏出刚才那看守他们的侍卫交给他的钥匙,分别给三人解开了手上的镣铐——三人手上之前戴着镣铐,铐在一起的两手分不开,却还是可以当作是单手一样控制马缰,只是当然操控起来不如双手灵活——,然后说道:“好了,我只能把你们送到这里来。余下的路,你们自己走吧。小心点,别走大道,不要给等会儿追过来的官军又抓回去了。我这一招只能用一次,你们要是再给抓回去,我可就没办法了。”
后记:
1、世民宝宝好大胆子吧~~居然是伪造皇帝手谕私放重囚哦~~以前跟晴儿说过世民宝宝会做一件即使他是皇帝也无法容忍臣子做那样的过分之事,就是这一件啦~~没有谁能事前猜到吧?
2、仍是延续演义的设定,这部分会写得比较有神秘感~~就是有着一些预言、天命这类东东~~各位就当家言好鸟~~
☆、杨广X李世民-226矛盾
226矛盾
那三人从龙舟出来,就已经有点猜到李世民其实是想帮助他们脱身,但毕竟还是不太敢相信这“臭小子”会那么好心对待他们。其后李世民领着他们一路穿过驻扎在岸边的隋军营地,他们就更是没有任何的怀疑了。这时听他这么说,虽然不至于大惊失色,却还是颇感不解。
这少年……到底是怎么回事?明明三天前的晚上他是那样舍生忘死的救皇帝性命,现在怎么忽然就站在了他们这一边了?莫非……这仍然还是一条诡计?那什么“柴队正”彬彬有礼的“询问”他们这三个囚犯,没能从他们口中套出任何关于瓦岗的事情;现在这少年又假装对他们好,助他们脱困,其实只是想骗取他们的信任,从而讹得他们自己把瓦岗的事情都泄露给他知道?可是……要真是这样,他不是到了这个看起来要与他们分开的时候,都还只字未问他们一句关于瓦岗的事情吗?
三人一时之间面面相觑,实在是猜不透李世民的真心实意是什么,竟是不敢就此离去。
李世民见他们这般模样,不觉轻轻蹙起那两道剑眉,道:“你们还在这里耽搁时间干什么?我是乘着皇帝睡着了偷偷溜出来的。他一醒过来没见我在,就会到处找我,我伪造了他这手谕之事也会很快被他发现,只怕官军现在已经正赶过来追捕你们了。”
三人又互相对视了一眼,魏征率先开口道:“我听那些人都称你为‘李侍卫’,你是姓‘李’的,对吗?”
李世民点了点头。
“好,李侍卫,我们兄弟很感谢你这样救我们脱困。但是,三天前你才当着我们的面把那狗皇帝救了。如此自相矛盾之事,我们无法理解。所以,如果你不先解释清楚为什么你要这样做,说真的,我们不敢走!”
李世民听这人说得直率,心中暗暗的点头,脸上却是神色不动,淡淡的说道:“我这怎么是自相矛盾了?我作为千牛备身,是皇帝的近侍亲卫,身负保护圣驾的重责大任,你们要杀他,我当然要克尽职守的阻止。所谓‘食君之禄,忠君之事’,无非如此。而你们三人来自于瓦岗,关于瓦岗的事,我在替皇帝看奏章时都了解了一些。我知道你们的首领瞿让,还有最近新加入的李密,本来都是大隋的官吏、甚至是出身于贵族,可谓是‘官逼民反’才被迫落草为寇的。皇帝在处理国政大事之上确有重大的缺失,你们恨他,巴不得要杀他而后快,我也能够理解。是以你们行刺皇帝,虽不合法,却并非不合理,更并非不合情。皇帝想要把你们千刀万剐地凌尽处死来治你们的行刺之罪,我是劝阻不了的,那就只能赶在他真的把你们杀了之前救你们出来。”
三人又是面面相觑。这次是程咬金忍不住说道:“听你说这样的话,看来你似乎是个通情达理之人。既然你也看过关于我们瓦岗的奏章,知道我们都是被那狗皇帝逼成现在这样子的,那你为什么还要那样保护他?就因为他给你发了俸禄,你就应该那样助纣为虐了么?”
李世民眨了眨眼,缓缓的说道:“既然你们非要问个一清二楚,那我也只好奉陪到底了。三位为什么想要杀皇帝?就只是因为他做错了很多事,弄得天怒人怨、民不聊生吗?”
“这个理由,还不够吗?皇帝不爱惜他的子民,我们为什么还要那样犯贱,涎皮赖脸地非做他的子民不可?”那一直没有吭过声的秦琼这时忽然发了话。
“是的,这个理由,还不够!你们有没有想过,如果皇帝给你们杀了,朝廷会是怎么一番景象?真的能比如今的皇帝执掌国政对天下、对百姓更好吗?”
三人又再互相对望了一眼。但这时他们谁都没有回答。
李世民等了一阵子,没见他们接口,便继续说道:“我不晓得你们知不知道如今皇室朝廷里的情况。皇帝有四个兄弟:长兄杨勇为废太子早已被杀就不用说了;三弟秦王杨俊在开皇年间已然病逝;四弟蜀王杨秀与五弟汉王杨谅都在当年今上继位之时举兵作乱,但均被击败——杨秀被幽禁于内侍省至今,杨谅则囚禁至死。杨秀长年被囚,已是雄心尽失、锐气全无,朝中宫内也没有任何支持他的力量。除此之外,皇帝还有三个儿子:长子元德太子杨昭早逝;次子齐王杨暕不受皇帝宠爱……应该说,甚至是被皇帝讨厌,因此他与那杨秀是类似的;三子赵王杨杲虽然很是得到皇帝的疼爱,但年纪尚幼,而且并非萧皇后的嫡生。”
“因此,如果三天之前皇帝真的被你们所杀,皇室之内根本找不到一个合适的皇子可以继位。当然,勉强立一个年幼的皇孙——例如元德太子逝世之前还是留下了杨侗、杨侑等子嗣——亦无不可,但他们就更为年幼,根本不足以担当国家重任。如此主少国疑,只会令大权旁落在朝廷大臣之手。那你们说,当今朝廷之上,有谁有那样的威望,可以当上操控幼主、代掌国政的权臣?”
那三人听得张口结舌,更加的作声不得了。他们这些草莽之人,不要说回答不出李世民这样的问题,就连这会是个问题都想也没想到过。
李世民仍是等了一阵子之后就自己继续说下去:“当今朝廷之上,最受皇帝宠信而大权在握的,是许国公宇文化及。但我看他上呈给皇帝的奏章,总觉得他只是个胆小怕事的无能之辈,全靠他父亲宇文述当年一力辅助今上夺嫡登极的祖荫才能到达此等高位。一旦皇帝身死,他没有了这个靠山,凭他个人的本事,甚至是根本不足以在这朝廷之上能有安身立命之地,更不要说当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权臣了。而宇文化及以下,如裴世矩、封德彝等,虽然确实各有才学,但威望固然不足以作那权倾朝野之臣,对皇帝的失德之举也往往只敢阿谀逢迎、不敢犯颜直谏,可见都并非有胆气魄力之人,也就绝非能够镇服人心、操控幼主的权臣。在这么一个上无悍帝、下无权臣的朝廷之内,这朝局岂不是只会乱成一锅粥也似?”
他顿了一顿,看着眼前三人望着他已是全然的目瞪口呆之态,便也不再向他们发问,自顾自的又说了起来:“朝廷中枢若是如此软弱而混乱,可想而知这天下必定更是大乱之势,群雄并举,逐鹿中原。然而,三位不妨举目四顾,如今这天下举兵反隋的势力之中,有谁,真的足可一举扫平四海、赢得万众归心……”说到此处,他抬头举起手中的马鞭往天上那一颗煜煜生辉的北斗紫微一指,“……有谁,真的是有紫微下凡、真命天子的气象的呢?”
如果,请我们的网站地址《宅书屋》om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