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23_魔山传记 Ⅲ 无夜之城_奇书网
返回

魔山传记 Ⅲ 无夜之城

首页
分卷阅读23(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场面一时有些沉寂,几个被银月亲王收买的大臣们自然要反驳:

“开放贩卖丝绸布料的经营特权,便说是牟取暴利,助长奢侈;那推广农耕织造技术,总是好事一桩,该不会别有用心、贻害我西州之民了罢?阁下又待如何狡辩?”

“恰恰相反!所谓‘传授农耕技艺,承办粮道、盐运和绢丝,提供军力支援’三件大礼,如果说后两项至少还有一点明面的好处,就数第一件最是望梅止渴、毫无实质意义可言!”

易逐尘斩钉截铁道,扬手从袖子里取出一幅卷轴,“刷”的挂在大殿的柱子上:

绢丝织就的缎面上,绘得密密麻麻,赫然标注着每一座山峦、河流、城池的名字,不知曾经花费绘图者多少心血,正是那位老祭司日前赠送的山川地理图!

“诸位请看,这是西部八州的总地形——西州三面环山,一面临海,境内多丘陵和山地,是以农田稀少,以种植棉麻、果树、各类珍贵草药山货为主。譬如青州、鹿州和墨城,三州的棉麻产出,已占秋水河西域四

分之一强;百川和濯州,早有‘百草之乡’的美名;定宁州的瓜果栽培,独创高山层架、反季间种之法;还有应州和贺州,也是天下闻名的盐矿丰产地,渊源由来已久。所有这些优势,便不及中州的耕作之术先进了?是否都要开山垦殖,全部改种桑蚕和稻粱,以推广农田为上?各处的地利条件千差万别,只须因地制宜,发挥本土所长,自然惠及民生,真有必要一味照搬别处的做法?

农田司的梁大人理应了解,以最贫瘠的应州和贺州为例,土地多沙砾岩石,青苗、小麦之类的作物根本无法成活,若是强制推行栽种,首先就得大规模围海造田、烧山伐木,修建水渠、灌溉打井,哪一样不需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非短时间可以奏效。放弃上天赐予的饭碗,偏要折腾己方之短,可谓舍本逐末,结果必定事倍功半、劳民伤财,两头不讨好;若是不打算在西州大举推广耕种……”

说到此处,顺手弹了弹摆在堂下的机车,冷笑道:“人家不过献上几架根本无甚大用的犁车和织机,派遣几个外来的农工巧手,便值得如此感恩戴德、众口称颂么?晚生很有理由怀疑:银月亲王和各位大人,其实是来断送夜帝城的后路的吧?”

大殿内又是一阵轰动。

他一面洋洋洒洒地阐释,一面逐一对着地图细细详解,指点江山,旁征博引,直把人看花了眼。巧合的是,适才出语诘问之人,正好是掌管农田司的大臣梁如海。这书生对西州的风物人情、地理特产、朝政时局,乃至官员的职位名称,俱如数家珍,了如指掌,已经不能用预先收集情报、做足准备功夫来解释!

那梁如海目瞪口呆了半天,忍不住问:

“那、那……请先生指教,既然不能跟银月亲王订盟,魔军即将兵临城下,夜帝城该当如何应对?”

身为一国重臣,要向一名来自外邦的特使请教治国保民之道,原本就显得突兀。此时的堂上众人,震服于这书生的雄辩和口才,居然没有一个想到阻止,都极有兴趣听他的演述。

易逐尘眼中刹时闪现无法掩饰的光彩,潇洒地一挥衣袖,负手徐行几步,仍是以那卷地图为示例,从容道:

“指教不敢当,权且与各位共同商榷。兵法有云:合纵连横,远交近攻。合则同,不合则谋。兵法又云:以静制动,以不变应万变。西州地处大陆边陲,西临轩辕海,东面和北面与中州、北州相交,南接南部五州。近可与中州、北州鼎足而立,远可与东州的日帝城、南州互相呼应,联成一线。乱世称雄之道,以维持各方的平衡、掣肘为上,韬光养晦,避其锋芒,最大限

度保存己方的实力。我若是夜帝城主,便不会轻易与任何一方联兵,以免授人口实,引火烧身,宁愿保持中立姿态,坐观其变。

各位看这地图——只需于秋水河西岸的扼关要塞布下重兵,层层设伏,重点在夜帝城两侧的墨城和蒙城严防死守,再以青州、鹿州贺州和应州为后盾。魔军号称十万之众,至少有五万是人族百姓变成的魔人,战斗力可想而知;剩下的四万多魔族精锐,受制于补给和长途跋涉,战线无法拉开,势不能持久,而夜帝城一旦表明置身事外的态度,魔军必定罢兵回撤,转战他处。想我西州独占天时、地利、人和之便,内修防务,安定民心,厉兵秣马,休养生息,假以时日,何愁国不富、民不强?待时机一到,天下匮乏,领一支雄兵长驱直入中州,东联日帝城,平定南五州,问鼎江山,易如反掌,何须急于这时四处求援,事必仰仗他人?迟早泯灭为附庸属地之列而已!”

当他于众人瞩目之下,毫无顾忌、滔滔不绝说完这番话,自己都没有意识到那压抑不住的热切之情;甚至当他脱口说出“想我西州”这几个字,也没有任何违和之感。以一个外来使节的身份,在各地官员齐集的公开场合,擅自评议他国朝政,例如“我若是夜帝城主”的僭越之词,已是极其冒犯无礼。何况作为雷武王朝承明太子的特使,刚才那些话,俨然将夜帝城与王朝所有势力联合的可能,都一举否定了,大大有悖于此次出使的目的。

然而包括夜帝在内的殿上众臣,并不以为忤,既钦佩这书生的学问和见识,更被他的热情所感染!

凡是夜帝城子民,有谁不期盼自己的家国兴盛强大,从此扬眉吐气,不受外敌侵扰?这书生的每一次立论,句句站在西州臣民立场,殷切恳挚之情,绝不矫饰——民心并不会总被蒙蔽。孰真孰假,谁是真正为西州的前途谋划,人人心里都有一杆秤。连那几个替银月亲王说话的大臣们,也对他肃然起敬,一改傲慢的语气,客客气气地问:

“如此,先生前来夜帝城……是为承明太子捎带何种信息?”

易逐尘挥手收回地图,交给身边的女子,微笑环视众人,“本特使向夜帝城主献上的,不多不少也是三件大礼!来人——”

随着他高声令下,殿外同样进来十几个魁梧汉子,抬着一箱箱装订好的抄本和书籍,整整齐齐码在台下,足有七八十卷之多。

“这是京城银都太学院里珍藏的一部分西州经史典籍。记得前朝的洛河皇帝,为在民间推广修文研读之风,曾在夜帝城里协助开办学宫,招纳各地学子,至今遗风犹存。承明太子愿将这些

书籍赠予夜帝城,共兴西州文运教化之功。”

早在洛河王朝时期,注重文治的洛河王的确花费不少精力在各地兴办私塾学堂,对于提倡民众读书习文的风气助益不小,这是当今雷武皇帝也不能抹煞的功劳,西州同为受益者之一。易逐尘这时提起这段往事,更以承明太子名义,将那些珍贵的西州典籍相赠,绝对是想唤起夜帝城民对洛河皇帝的好感,不着痕迹地转移到承明太子身上,而又显得十分自然,毫无强人所难之意。

其中以几位最先与易逐尘争论的老臣子为首,都是在洛河王朝协办的学宫里读书入仕,对此记忆犹新,乍听之下还不敢相信,不由好奇凑前查看,小心翼翼触摸那些泛黄的书页——果然全是难得一见的珍本典籍。立即脸泛红光,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这、这个……先生携来这等厚礼,需要……什么交换条件?”

易逐尘摇头道:

“不需条件,全部无偿送与西州。君子之道,以化成天下,德被社稷苍生,岂在一时一地的寸土和利益之争?承明太子唯愿与夜帝城修好,共促天下学子传道论学,以文会友,于愿足矣,可不像别人非得计较什么交换的好处……”

他故意瞟了下堂上的银月亲王,暗讽之意十分明显。这几句话真是干脆漂亮,足够大方:横竖承明太子也拿不出什么值得交易的本钱,索性做个顺水人情,还能在西州的文人之中赚足口碑,博得个慷慨助学的美名,顺便把竞争敌手也贬低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