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总管一惊,心道:“皇上果然很疼爱这墨玉公主呀……”
普乐帝批阅着奏折,刚刚舒展开的眉头又不自觉地慢慢皱紧。
“父皇?”见普乐帝对着奏折发愁,暖墨忍不住出声。
“哎……”普乐帝也不避嫌,将奏折递给暖墨道:“漕运被毁,边兵的粮食只能经通关这条窄窄的官道发放到各地,这不,各地催粮饷的折子压了厚厚一摞。”
暖墨浏览着奏折,知道现在的形势确实紧张,当兵的就怕没粮吃,若军饷总是运不出去,迟早要出乱子的。当务之急,唯有疏通漕运,只有漕运通了,大批的粮食才能进的来,出的去。
父皇,怕是着急了吧。
“父皇,漕运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疏通的,急不得的。”暖墨忙给普乐帝宽心,“太子哥哥也在竭尽全力抢修漕运,这些日子忙得昏天暗地的,昨日视察永兴渠,大半夜才回到宫里呢。听太子哥哥说,这一两日就能修好了。太子哥哥这么努力,父皇不用担心的。”
普乐帝听了暖墨的话,心中的忧虑稍稍缓解了些,捏着暖墨的鼻子道:“你这鬼丫头,就知道趁机给你的太子哥哥说好话。”
暖墨嘿嘿一笑,嘟着嘴道:“我说的都是实情,太子哥哥确实很努力的!”
普乐帝闻言,敛了笑意,沉吟道:“太子努力,朕自是看得出来,怕只怕……”话未说完,便起身舒展舒展身体,道:“奏折批完了,朕要歇息了,墨儿也赶紧回去歇息吧。”
“是,儿臣告退。”暖墨见此,也不再多言,行了礼,便退了出去。
东宫,太子却是一夜无眠,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不停地走来走去。
“口子堵上了,怎么永兴渠的水位还没涨上去?”太子厉声质问着负责修渠的左屯卫军中郎将吴兴。
“禀太子,微臣带人沿河查了一夜,总算弄清楚了,下游一处有个小口子一直没被发现,昨晚下了一场大雨,把这口子冲开一百多仗,所以尽管别处的口子都堵上了,永兴渠仍然通不了。”
“一百多仗!”太子心惊,忙问道:“那要多长时间才能堵上?”
“口子太宽,恐怕得一个多月吧。”
“一个多月!”太子神色慌乱,忙问自己的贴身侍卫道:“皇仓还有多少米?”
“禀殿下,恐怕还有不到一万石吧。”
“怎么还剩这么少了?”
“本以为永兴渠这日就能通,所以这两日接连发了二十万石米。”
“哎呀!”太子长叹一口气,嘀咕着:“完了,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