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就这么将人给放了,周护院也不放心,流民既然有三千多人,那么落草为寇的绝对不会只有这两百多人,这里面有多少人会杀回来他根本不知道,自来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周护院觉得他有必要将这些潜在的威胁给提前找出来,消灭掉,最起码在李若松和成栋回来之前要将所有的事情给摆平,若是不能将觊觎这里的流寇们给一网打尽,一旦到了后面闹出点什么事,周护院觉得自己会对不起李若松对他的信任更对不起自己将军的身份。
作为军人,周护院觉得自己有义务保护刘家沟的老百姓不受流寇的劫掠,就算不是为了护佑一方百姓,这些流寇若真是抓住村中百姓威胁他,他估计会妥协,到时候李家人就会不保,其他人他若是尽力了却没能保住,他最多是愧疚,可要是李若杉出点事情,他恐怕会后悔死,他不能够容忍任何一丁点会给李若杉造成威胁的事情。
所以,在之前那一批流民们被放走的时候,他就已经派了人跟在这批流民身后监视他们,尤其是去投靠大首领的这几个人,在跟流民们了解情况的时候周护院就已经打听到了这几个人的来历,几乎都是村子里的赖子,不是偷鸡摸狗就是仗势欺人,说白了,人以群分,这群人就没一个好东西,要说很有可能会回来报复的,这些人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周护院安排跟着他们的人在发现他们进了大首领所在的那个山窝后,观察了一段时间,发现这里根本就是个匪窝,且在看到十多位女子被当众凌虐后,几个人立马赶回刘家沟,将所见所闻都跟周护院说了一遍,周护院听完,立刻请李齐出面劝村长带着全村去避难所呆着,包括李齐一家人,除了演武堂的学子们以外,不允许任何人留在村子里,李若杉打滚哭闹了很久都没有让周护院松口。
村长被李齐喊到家中来的时候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确切的说,村长就没想到流民们被打跑之后还能有什么事,之前流民们进村的事情在他们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已经被周护院给解决了,村民们觉得高兴的同时越觉得很安心,总认为只要有演武堂在他们刘家沟就是绝对安全的。
所以当村长被告知他必须带着村里人全部躲到山上时,村长第一反应就是蒙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也不知道他能不能将所有人都带上去。
村长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因为村里不少老人家都不愿意离开,叫嚣着就是死也要死在自己家里,还说演武堂的人应该全力保护住他们的平安,否则他们这些人为什么要给他们送粮食送蔬菜,这些老人在说这些话的时候完全忘记了,送给演武堂的粮食和蔬菜都是李齐一家人出银两跟村里人买的,从来没有少过这些人一文钱。
也有人觉得周护院他们是小题大做了,流民而已能有什么大本事,昨天来了两百多人还不是被他们给打跑了,就是再来两百人他们也完全不用怕。
对于村民们的这种反应,周护院只是冷冷的笑了一下,吩咐演武堂中所有人将这些人强制驱赶到山上去,面对那些抱着树木或者石磨不肯离开的人,周护院抽出佩剑,轻描淡写的朝着那人看了过去,佩剑贴着那人的头皮看在树木上,两人合抱的大树应声断成两截,那人坐在地上,觉得那一剑不是看在树上了,而是砍在了自己的脖子上。
有了这么一遭,反对的声音一下消失的无影无踪,村里也有人的孩子送在演武堂中习武,根据孩子们的说法,周护院是个有本事、脾气不好、言出必行的人,他现在只是砍树,谁知道等会儿会不会砍人,反正李齐也说了,不过是先躲一两日,反正他们是能够回来的,当下,也不同周护院争执了,麻溜的各回各家,很快收拾好各自的衣裳和家中贵重物品,拖家带口的上了山。
山上有一处宽阔的洞穴,是周护院带队搞演习的时候发现的,洞穴很大,也很干燥,入口比较隐蔽,是个躲避的好地方,周护院进去转了一圈,将洞穴定为避难所,用来应付突发状况
第230章崇拜李家
有些族老们倚老卖老的不肯走,被家中小辈直接敲晕了背到山上去,李齐一家人进山洞的时候正好听到那些族老们怒斥晚辈们的声音,说着说着就有些指桑骂槐起来,从说小辈们不知道尊重长辈,说到李齐一家子仗着有几个臭钱就开始瞧不起他们这些族老们,动不动就要求他们做这个做那个的,一点尊重他们的意思都没有。
刘家沟大部分村民都一脸尴尬的看着李齐一家人,平心而论,李齐一家子对刘家沟的人真的已经不错了,要是搁其他地方,他们是想都不敢想的,他们靠着李齐一家人盖了房子或者修整了房子,买得起新衣裳吃得起肉,孩子们能读书能习武,家中还有了余粮和银两,一年前这种日子他们想都不敢想,现在却过上了,他们对李齐一家人除了感激还是感激,可偏偏家里有几个人不省心的老人家,偏偏这些老人家还是村里的族老,偏偏还就是他们没办法顶撞的长辈,这几家人的小辈脑袋低的都恨不得埋进土里的,那几位老人家还在那里喋喋不休的骂,以为他们低着头是知道自己错了,却不明白这是因为家中小辈太过于羞愧没脸见人了。
李齐很淡定的听着写着人含沙射影的骂了一个时辰,等到这些人陆陆续续骂不下去停下来了,才淡淡的说道:“渴了?不骂了?既然不骂了那就好好歇息,你们家中的晚辈们最好记得给你们带了水上来,否则你们就只能渴着了。”
李齐的话一出口,山洞中大部分都愣了,水这东西,平时他们用着都很方便,只要将家里那个被称为水龙头的东西一拧开,水就哗啦啦的流出来了,除非是山上的山泉没有了或者是不够用了,他们根本就用不少去河里挑水,这一年多来,李齐一家人带着阅微堂里面的木匠和铁匠以及阅微堂、演武堂的学子们给村里一百多户人家都装上了这么个玩意,因为太过于方便了,以致于水这种东西让人很容易遗忘掉,比如这次,他们带了被褥和衣裳,带了金银首饰,带了房屋地契,却忘了带水上来。
李齐既然能提出这件事,自然是做好了万全准备的,只不过这会儿他懒得理这几个人拎不清的老东西,便没说出自己的水让他们一些的话来,升米恩斗米仇,有的时候施恩太多了只会让人越发觉得有些事情是你应该做的,他们是理所当然要享受的,所以你做得越多就会错的越多,且责任越多他们的不满越多,说白了,都是惯出来的坏毛病,他们说这么多,真要让他们回到一年多前的那种日子,不用他们家人多说,他们家那些晚辈都能冷落他们到他们死。
李齐借着这件事对李若杉和周谨言说道:“你们两个要,不管日后做什么,从政也罢,从商也好,有些事情你们不能处处想着要把事情做得完美,要把事情做得一步到位,姑且不说这些事情能不能做到这样,但就后期带来的麻烦,你们就不能这样做,尤其是面对老百姓的时候,当官的是人,有贪欲,从商的是人,同样会有贪欲,那普通的老百姓就没有贪欲了吗?
不,有的,且越是穷的地方,那些人的贪欲就会越强。
你们俩要,只要是人,就不可能没有缺点,没有软肋,有句话叫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这句话说的是很有道理的,我们经常说自己立身要正,可是谁能做到真正的正?只要你是人,就不可能,有的人爱财,有的人爱色,有的人重视子女,有的人重视父母,你没能让这人为你所用不是因为这个人清高,而是因为你没抓到他的痛点,只要抓到了,不管是谁,就是高高在上的那位皇帝,照样会听你的话。
比如我和你们祖母最在乎的就是你们爹娘和你们兄弟二人,若是有一日有人拿着你们来威胁我们,那我们肯定会妥协,别看我们好像很多时候软硬不吃的样子,其实不是我们软硬不吃,而是因为对方给我们的东西都不是我们需要的,银两、地位、权势我们都不需要,我们需要的不过是一家人能够在一起,平平安安、健健康康的,其他我们都无所谓,所以,你们记着这一点,施恩不求回报这是一方面,施恩要求回报是另一方面。
我们李家为什么要给刘家沟的村民们做这么多事情,一方面固然有偿还当年恩情的成分,虽然这些恩情并没有多少,可也不能否认当年有人拉过我们一把,替我们说过一句公道话,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让他们能够记恩,在遇到事情的时候能够再帮我们一把,而不是拖我们的
请大家记住网站新地址http://.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