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我甚至于喜欢欣赏风情万种的女人,看风姿绰约的少妇,偷偷窥视亭亭玉立的少女,柔美的身材可给人带来美好的享受。
其实这并不肮脏,有时也会感性认识人体之美,冲动也不失人间之雅兴。所以我也是个情种之人,情趣广泛不愧儒雅,懂得音乐、诗词文学与歌赋的我,偶然也会哼唱几支曲子,与人对弈地玩几盘象棋。
于是我回到现实中,把这些内容记录在案,变成了素材,日积月累进行提高写作能力的锻炼,虽然偏离创作的初衷,却也有程度不同的进步,比如说开始思考问题达到某种的境界。
创作文学作品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为代价,甚至要用毕生的精力去进行创作,文学作品是智慧与心智的劳动结晶,是心理活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理解的表述。
创作的冲动,让我不得不接受精神痛苦的折磨,头脑发昏,体力不支,甚至于丧失了记忆力的现实,刚刚思想的事就会忘掉了,不能安静下来进行思考。
这是劳累过度的表现,有时候在写作的时候会出现痉挛,使我六神无主,接受心灵的磨砺与肉体的痛苦惩罚,在锻炼意志力与忍耐力,时常一个人不得不忍受寂寞与困惑不解的行为。
我已经按照自己的长远规划完成了写作必须走的各个阶段的路径,自我感觉开始转向良好的状态了,开始意识到写作是长期的、艰苦的、必要的、为代价,需要一个人全身心的付出,不间断的伏案练习,不断地修炼自己吃苦耐劳的品德。
自从沉浸在读书破万卷的浩瀚书籍中,就始终如一没有间断过练习,几十年如一日,才会有了水到渠成的心灵感应,但觉得还差画龙点睛关键一笔,不断地修改文章的环节。
第52章劳碌的命
东方的早晨,还沉浸在朦胧中,周围黑漆漆的,一夜的煎熬,疲惫不堪的我先是静静地坐在凳子上,然后揉一揉惺忪的双眼又忙碌起来,习惯一大早烧水沏茶,点燃香烟一系列习惯的动作。
点燃香烟猛吸一大口,获得自然的欣然,再瞧着茶杯中的茶叶,在杯中旋转沉淀的情形,心也就会跟着沉静下来,于是再伏案提笔。
昨晚的烟蒂横七竖八地堆在烟灰缸里,也懒得倒掉,无意中抬头,瞧着被烟熏的墙壁,再瞧见手中的香烟正冒着缕缕的青烟,向屋顶上弥漫升腾,这都是自己干的事情,又闻到了自己身上呛人的难闻的烟草的味道。
家里人反对我抽烟,并劝说过多次,对身体没有一点好处,危害极大,可我就是不听劝告,还固执己见,谁的话也听不进去尤其是把老婆的话当成耳边风。
此时醉眼朦胧不甘寂寞的我又在抒写,东方初现了微微地光亮,在不经意间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黑暗渐渐地退却了,流泄出了黎明的曙光,人们从熟睡中也悄然醒了过来,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与拚搏,大地仿佛也被人们吵醒了,逐渐地也从沉睡中醒来。
我丢下笔,站起身伸个懒腰,舒展关节的筋骨,打着哈欠走到阳台,阳台上的花卉汁浴在了刚刚露出的阳光中,叶子在光合作用下变得绿油油的,叶片透着生命旺盛的深绿色。
清晨睡懒觉的人自然不会感受清晨的美妙时光,带给人的清爽,不过看一眼手表不早了,准备继续做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几十年没有变化的工作、学习、生活。如此也要摆正心态积极乐观,无论在顺境或者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情,避免搅扰心智的平衡。
对一个多愁善感,费力不讨好的人,自然清楚,人生努力了就没有什么可以遗憾的。遇到困难、挫折和不如意也没有什么,随时光流逝,明白了取舍,侧重于应该注意些什么默默的承受一切就是啦。
我忙忙碌碌,简直就是一个劳碌的命,闲不住,这一点我相信天命,在生活中忍受种种人的虐待,经常这样想,吃亏是福,这话对,让善良、呆板、木讷、不灵活、不会变通的人吃点亏是好事,好人的心理素质差不懂人间冷暖情趣,完全按照自我的心情做事上不讨人喜欢,所以仔细想,做这样的人是对自己负责,不然的话,人生难得圆满。
最近有件事挺有意思,一位六旬的老汉拿着厚厚的稿纸去找编辑,对她说能不能看一看我的稿件。
年轻的女编辑抬头瞧了一眼他手里厚厚的稿纸,不屑一顾:放下吧,我一定会替你把这稿件印发的,老人离开时感激涕零,唯唯诺诺的朝她尽量用不习惯的微笑去面对这位能够赏识他的女编辑。
出门后老人禁不住老泪纵横,心理感觉到了轻松愉快。写了很多年,却从没有被印成铅字而登载,渴望与努力奋斗使他不服输,但他知道写作需要天赋,需要积累经验及对生活细节的认知和观察的过程。
这个老头儿整天呆在屋子里闭门造车,又如何能写出好作品,倔强的老头一根筋地撞了南墙也不回头。
看到这则故事,不仅没有引以为戒,我仍然也固执己见到了愚蠢的地步,继续着老者现在走的路,也就是我的将来无奈的人生之路。
我没有吸取吃一堑长一智教训,而自认为自己能够在学习上独辟蹊径,能够寻找到文学艺术的捷径呢?结果也碰的头破血流,却也不甘心放弃,简直不可救药了。
天色朦胧亮的时候,大地从沉睡中醒来,我试图睁开眼睛,困倦的厉害再次想进入晨曦的梦魇,犹豫再三,还是决定放弃舒适的床铺而穿戴整齐,节能灯光燃亮了,陷入沉思默想,继续展开想象的翅膀自由飞翔。
一阵咳嗽,喉咙里好像有痰,又似乎没有,觉得难受不适,人到了一定的年龄段会经常闹点小病,所以养成了看医书,给自己开药方,其实人过四十体力不支,人生自古逃不脱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大夫不给自己看病,然而我喝了自己开的治咳嗽的药缓解病情,记得一位现代的文学大家,被咳嗽夺取了性命,长期伏案劳作,操劳过度死于典型的肺结核。
我曾经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为天才而惋惜。而我却也为写作而苦恼,不断抽烟为的是在理论中徘徊,却不能挖掘掌握写作的技巧为自己所用的苦闷心理。
有天赋的聪明人极其孤独,在寂寞中默默地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他们都具备坚如磐石的意志。我想我也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这不是美丽的幻想,而是不知疲倦地正在做下去的事,虽然单调乏味,令人难以理解的行为却让他再次地投入到情趣与爱好中。
第53章思索人生应打破条框
一天,我看到放学的孩子们,兴高采烈,蹦蹦跳跳地涌出校门,拥簇在一起欢呼雀跃,这是小学校门口的情景,叽叽喳喳像小鸟一样歌唱的孩子们在相互追逐戏耍。其中一些调皮的学生拉拉扯扯,甚至于勾肩搭背,在熙熙攘攘的拥挤中你捅我一下,我偷偷地拽你一下,甚至于追逐笑骂,表现了半大小子的天真无邪的坏样儿。
我目睹了这情景,脑海里浮现为人师表的老师们,在传授课程的知识,同时也激励学生要有远大理想、人生的抱负,这样的思想言行,不乏其人在受启蒙下的学生会选择远大理想为人生的奋斗目标,这无可厚非的教育。
父母同样都会督促自己的孩子刻苦学习文化课,何况只有一条学而优则仕的途径可以走,是一条人生的坦途,学生们在双重负荷的教育下,通过十几年受教育和学习,真正的步入社会后,才觉得人生不能只靠理想而生活,需要选择生存下去的职业。
我不反对学而优则仕这样理想人生的教育,只是人人才智不同,人人建立在理想教育上未免有点牵强附会了,职业教育应该是多数人的理想选择吧。
我认为教育体系应该建立在职业教育的基础上而进行教育,一个人要学习最基本的生存的技能,要因人施教,培养孩子各自的适应生存的能力,培养孩子们自我因材施教的思想,也要培养社会那种平等的职业荣誉感,意识领域最好不要把人与工作分三六九等,做什么工作都要有荣誉感,不论是工人、农民、军人、商人、师长、医护人员要有同等对待人际待遇。如果在老师们的正确引导下,顺其自然,特别的聪慧者要积极地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可继续上大学、读博士深造,实现人生更大的自我价值目标。而多数人的教育要进行技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