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明星到底也只是有很多人喜欢,对吧?可能对他来说,多少人喜欢他不重要,他更在意对他重要的人有多喜欢他。”
张丽华好像没想到王一博会说出这么哲理的话,有点惊讶,然后问:
“那你呢?你们感情那么好,你对他有多喜欢?”
王一博嘴角一抽,回答:
“无以言表。”
第50章
电影开场。
在第一个片段,王一博就出现了。他正在校园里跟朋友打篮球,背影音是黄小乐的声音。
“在我十六岁的时候,暗恋了一个学长。那份感情,到他毕业的时候,我从来都没有跟他说过。就一直那么安静,让他消失在人海......“
下一个片段是王一博的角色一个人走在校园,那时候他刚放学回家。天很晴,阳光灿烂,那时正值春夏之交。忽然有一个温柔的声音喊他的名字:
“朱夏!”
声音很小。好像怕他听不到,那个人再喊一次:
“朱夏!”
王一博转过身,看到面前是一个男人。那个男人好像二十五六岁了,但是身上还穿着高中校服,站在那里,向他微笑。那个微笑好像是看见了多年没见的好友。
那个男人就是成一。
这部电影其实同时讲四个故事。
韩亮在高中时暗恋朱夏是第一个。朱夏成年时偶尔碰见并爱上韩亮是第二个。成年版的朱夏在脑海面对少年版的朱夏是第三个。最后一个是成年版的韩亮在脑海面对少女版的韩亮。这四个故事平行地展开在观众的面前。
整部电影特别平静、温柔,有时候会有点伤感,但是总体好像是一首纯洁的情歌。纯洁得让每个人都想好像自己在青少年的时候都有过这样的梦,都希望过自己能遇见这样的感情。
电影收尾了,全场都沉默着。连王一博自己,虽然知道内容了,又直接看着拍戏的过程,还是一样被这部电影的美感染到。等到灯打开、音乐结束的时候,大家才开始离开。很多明星都跟成一说恭喜,这部戏一定会红到不行。
王一博转眼找肖战,看到肖战在灯光下在向他挥手。肖战旁边的肖妈妈和王妈妈都在看着他。他们三个脸上都写着开心和骄傲。
那时候,王一博想起他去年夏天的一场梦,就是他去领最享有声望的奖的那场,忽然发现他现在面前的画面就是他人生中最享有声望的奖了。
*
《抱着温柔》这部电影不管是评价还是票房,都好得逆天。
成一就不要说了,饰温柔深情的男主,演技好得没话说,又是导演和制片人,他现在不变成电影界第一男神的唯一一个理由就是因为那个位置本来就是他的了!张丽华也增加了不知道多少新粉丝,有好几个新代言。
学生演员们都有人来找,都有进娱乐圈的机会,尤其是王一博。这几天,他在网上有了新外号,终于撇开白雪和狐狸的关系了,这个新外号叫做“国民初恋”。
他演的帅气、善良却有点幼稚,一直想找到真爱的少年版朱夏特别受观众的欢迎。媒体说每一个少女都希望有这样的学长,这样的相思对象,所以就叫他“国民初恋”。
虽然他还没正式当艺人,还没跟什么公司签约,但是他也莫名其妙变成偶像了。
在这个过程当中,王一博第一次意识到什么是没有私生活。
那段时间,王一博很烦恼。大概每天都会有事让他觉得很烦。
第一个麻烦是有人在网上假装成他,开个微博,开始跟粉丝交流,甚至要骗粉丝的钱。这件事是成一的工作室发现,及时处理才不成大事。
但是为了不让一样的事在发生,王一博不能不开自己的官方微博。他开微博之后,粉丝开心地像过年一样,天天评论,天天点赞,天天发信,天天@他等等,每次他登陆就看到各种各样的消息,结果他连自己的微博都不看了。
然后不知道是谁发现了他本来的微博,粉丝也马上来围攻。幸好他从来没有在微博发什么关于肖战的事,偶尔转发舞蹈和一两首歌而已。但是有些歌真的是在想肖战的时候听,都是情歌。他的粉丝就开始分析每一首歌的含义,让王一博烦得要命,把微博给删掉了。
在网上是那样,在生活上,情况也不怎么理想。现在他去哪里都被认出,都有人拍照、录像,不能不戴口罩,还有不能跟那些人说“别拍我”。谁叫他是出名的电影演员?他要是因为被拍照、录像而生气,当天会上热搜,自己一直保持的形象就没有了,还影响到电影的名声。
甚至他去上课的时候,学校门口前面还有粉丝在等着了,有时候还有记者。下课的时候也有粉丝在等着。每天都是这样。王一博快要发疯了!
他什么都能忍,但是这样下去他没办法跟肖战一起出去!只要肖战和他在一起的时候被别人拍照,放在网上,哪怕只是朋友,肖战也一定会有大麻烦。更别说如果有人发现他们俩真正的关系,情况会乱成什么样子。每天王一博和肖战想见面也只能让肖战到他家去。
有一天,他放学回家的时候,总觉得怪怪的,好像有人在跟着他。到现在王一博的粉丝还蛮文明客气的。
她们在学校门口等他,送他礼物,请他签名,拍他的照,都没有做过什么过分的事。有一次有好几个女孩跟着他上公交车,王一博微笑跟她们说“回去吧”,她们就乖巧地在下一站下车。而今天从上公交车的时候,王一博就感觉到有人在看着他了。转头都看不到什么。公交车那时候人很多,王一博又戴着口罩、帽子、围巾,如果不是真的注意,不会有人发现他就是正红的学生演员。
可是下车以后,王一博真的看到有一个阿姨在跟着他。他走,那个阿姨也走,他停下来,那个阿姨也停下来,眼睛一直看着他。这里离他家太近了,现在即使他跑回家,那个人说不定也能跑到他家的旁边,知道他家差不多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