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底,文瑜本性比大房的人都好,文奇这几年若稍微尽点心,他的儿子说不定也能多条活路。
在死亡的威胁下,文殊已经认定了这个世界的黑暗,认定了自己的阴谋论。
但现在即便猜到前因后果又如何,文瑜已经被养废了,他的身体也已经垮了,当务之急:能活一天是一天,赶紧把活干了,回去即便学业不能继续,他还有家产可以继承。
文殊不知道自己身边到底哪里有问题,也不太了解这个bug时代的规矩,吃穿又都被别人掌控着,他费尽脑细胞能想到的办法,唯有一躲了。
他承认这个办法很怂,但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他现在一具身体扛着两条命加一户二房,需要先把命保住,韬光养晦,以谋他日。
那么江南,是不能呆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喜欢。
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002谋划
二房能在文家高出一等,文殊的母亲林氏也是有功的。
自古官商不分家,商户在官场没有人脉几乎是走不下去的,文奇能这么顺利的行商,在上面自然有人,这人不是别人,正是林氏的娘家。
林氏是户部侍郎林潜的庶女,吏部尚书林京的庶孙女。
户部管国家钱粮,吏部管各地官员任免,关系网涉及到南朝角角落落,文奇走哪都不会困难。
这样的家族怎么会把女儿嫁到商户?原是因为林氏的母亲只是个外室,是不曾入过族谱的,所以林氏甚至连庶女都称不上。
但就是这样上不得台面的身份,文家却没人敢招惹她。
因为南朝重农抑商的制度。
文家再繁荣,也是商户,林氏身后可是站着管家人的。
不过文家再怎么敬重林氏,文殊在文家的身份再怎么高,林家也不会收留一个外室女的儿子,甚至林氏亡故的时候,林家也不曾派人来问过什么。
人命的高低贵贱,在这里显露无疑。
跑路不能没钱,次日文殊找来王嬷嬷说了自己的想法,王嬷嬷虽然震惊,但也觉得是个办法,只是去处不好办,林家不收人正常,文家放不放人还两说呢!
“少爷不用担心,虽然林家与夫人不亲厚,但是嫁妆却是不曾少与的”,王嬷嬷说起林氏来一时伤心,一时眼里又冒着精光,样子颇为喜人。
林家要与商户来往,即便是个外室女,但该有的礼数也不曾少,不然文家怎么能感受到林家的诚意呢。
士农工商,农工对商户倒是没太大的敌意,但做官的,尤其是大家族,多半都不怎么看得上商户。文殊清楚的记得,这是《夺位》的一个背景,他看书时还气得不行,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没有介意男女主的年龄差。
原书中有一段,女二与女主相争,女二因瞧不起商户,辱骂文殊,倒是女主对商户颇多维护,论断有理有据,更是得男主侧目。
这么看来,这林家倒也不简单。
林家的基因大概都不错,林氏似乎也料到会有这么一天,早早的留了后手,她近一年来卧病在床,没办法做太多,只悄悄把自己的嫁妆藏了起来,给文家的几个铺子做了假账,让文章以为铺子常年亏损,然后派人买了下来。
铺子散落在南朝各地,文章也不可能全都顾得过来,并没有发现什么。
二房里人不多,眼线却不少,王嬷嬷匆忙来回,用宽大的袖子挡着才夹带了两本账册,一本林氏收的店铺账本和一本嫁妆本过来。
文殊快速翻了一遍,随后又翻了一遍。
“上京有没有店铺?”文殊突然抬头问。
文殊这副沉稳的样子并没有引起王嬷嬷的怀疑,林氏向来是个有担当的,二爷也是个能干的,他俩的孩子,自然是差不了。在她眼里,文殊也不曾软弱过,只是有人护着,自己不愿招事罢了。
如今二房就剩他撑着,沉稳些也是应该的。
“有的”,王嬷嬷思索了一会儿才道,“二爷知夫人命苦,曾给过夫人一间上京的成衣铺子,说是夫人可给姨娘捎信,有机会也可回去看看。”
王嬷嬷口中的姨娘便是户部侍郎那个外室,也就是他的外婆,只是不知道现在人还建在不。
文殊只微晃了神,很快想到,成衣铺子是不错的,他一个现代人,知道很多促销手段,但要是只卖布匹,他还真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嬷嬷,你觉得,我们去上京如何?”文殊沉默了一会儿问。
“不可,少爷现在还在孝期”,王嬷嬷连道。
文殊:“......”好嘛,他都没想到。
两人正沉默,门边响起细碎的声音,文殊猛地一摆袖子,宽大的袖袍盖住了账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