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8_(穿书)文化传播大使_奇书网
返回

(穿书)文化传播大使

首页
分卷阅读8(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秋风带着寒意吹的树枝咯吱作响,明天大抵不是一个好天气,天地黑暗如不见天日的洞穴,一种被吞噬的感觉蔓延在更夫心里,他提的昏黄的灯笼,是这人间唯一的光明。一阵风吹来,更夫忍不住拉了拉衣服将自己裹得更紧。突然,周围传来细细簌簌的声音,他心中一惊猛地回头,声音却早已消散在深寒的秋意中。

“明儿怕是要更冷了,咱可得再快些”,更夫自言自语道,在夜里听惯了动静,只把刚刚那瞬间当了错觉。

不久,三更的锣声渐远,一座平淡无奇的小院上空传来突兀的声响,听起来像是兵器相接,叮叮当当带着冰冷的杀意,在这幽寂的深夜格外清晰。因为被吵醒而骂骂咧咧的百姓慌忙闭上嘴,关紧门,连窗户也插上了。心中暗叹,不知是谁又得罪了哪位大老爷。

顾逍费了一番功夫才把这几人解决了,有两个趁乱跑了,他没追。这些人用的都是北燕的招式,他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再多几个人他就耗不过了,且不说追不追的上,追上了也不过更麻烦。

甚至若是往常他根本不会出手,今日气得狠了,拿这几个北燕人下下火也好。想着,顾逍收了剑,回头看了眼自己想去的地方,小院一片漆黑,刚刚那么大的动静都没有引起一丝光亮,里面的人多半已经逃了,他有些遗憾的回身,几个纵跃便消失在八角巷。

次日,八角巷的命案被京兆尹收录定案,当查到小院的时候,周围的百姓都明确表示这家人前两天就匆忙离开了,说是老家出了点事。

几个黑衣人不似江湖仇杀,且形迹可疑,查到最后竟还与北燕有牵扯。那燕使自来了上京一直嚣张猖狂的厉害,皇上恐怕不会因为小小商户得罪之,京兆府正不知如何是好,庆王顾芝让人带话来,让把此案压下,定为江湖仇杀。京兆尹虽不参与党派之争,但这事还是能不提就不提,便连忙应了。

半月后,燕使离京,百姓欢呼,上京再次恢复往常的风平浪静,开始静等年节的到来。

年节时,文殊只寄了封信回去,交通迟缓,来回一趟太浪费时间。他与文翀文棠书信往来的勤,几乎两三日便一封,自觉没什么可思念的。如今靖南开始休养生息,推行各种政策,更是从重农抑商变为大力发展农业,对商业不闻不问。

两年眨眼而逝,商路虽然看起来还是不好走,但因为朝廷陆续下发的各种政策,各地大大小小的官员都忙的厉害,对商户倒是松懈了不少。文殊抓紧时间扩展了一下自己的产业。

说是扩展,实际并不算。文殊把林氏嫁妆里各地的各项产业都转了一遍,该敲打的敲打,该改革的改革,该换人的换人,再加上一系列的推广。这么一圈转下来,也着实费力。他觉得如今还不是拓展产业的时候,便只在荒山野林,或者交通要道买了几个不赚钱的茶馆。

逍遥系列的店慢慢遍及各地,虽不出名,却也能在各地混个眼熟。

林氏的嫁妆里只有少许的好田,其它大多是旱地。他高中是理科生,对历史不太了解,这本书的背景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他只知道旱地适合种小麦,番薯之类的,现在他要求旱地都种了小麦,但是番薯什么的,他还想再争取一下。

毕竟靖南还不算安稳,不久又要和北燕对战,从和北燕一战后,靖南就会陆续开始各项战争,西边的戎狄,南边的楚,东边的晋,没有一个省油的灯,而靖南还有江淮水患、春闱之祸、庆王之乱等内忧,眼瞅着,日子便不好过了。

番薯的产量好,又管饱,是战争时很好的粮食。

番薯带着番字,那应该先被发现在塞外番邦,林殊把事情都捋清楚之后便打算去玉川砰砰运气。

玉川是靖燕交界地,如果没算错的话,男主差不多也该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谢谢喜欢。

天骨遒美,逸趣蔼然——赵孟頫

纵使文章惊海内,纸上苍生而已——龚自珍

☆、008顾逍

永安八年,燕使再入上京,同第一次来时以战胜国的身份议和不同,这次燕使提出友邻通商政策。

靖南经过三年的休养生息,国力还没有恢复到开国时的强大,武将憋了三年,认为应立刻夺回六城;户部尚书极力反对,一众文官认为通商可行;然而一向好战的永安帝这次竟理智的听从了户部尚书的意见,命十一皇叔顾逍前往燕靖交界地玉川,主理此事。

永安八年九月初,十一皇叔领旨出发;十月中到达玉川。

十一月,靖南十一皇叔入燕边关同燕使商议通商事宜,连同礼部中书在内的十二人,消踪匿迹,无一人回来。

靖南边境军队开始调兵遣将,一面寻找皇叔,一面在边界示威。

三日后,玉川军队在燕境内发现除皇叔,户部侍郎以及一名侍卫之外的十人尸体,燕人迟迟不肯交出靖南皇叔,两国形势紧张,战争一触即发。

又五日,飞远将军带兵巡查时,在界河边发现一具尸体,尸体体格瘦小,伤痕累累,面目全非,疑似刚刚十五的十一皇叔。

十一皇叔乃永安帝胞弟,自小养在永安帝身边,兄弟感情深厚,得知胞弟身陨燕境,永安帝暴怒,下令开战,誓要为弟报仇。

——

永安八年十一月中,玉川临关县石头村。

战争还没有开始,但敏感的边境百姓已经察觉到不安的气息,匆忙秋收后,开始往廊山搬移东西。

石头村背靠廊山,在一片茂密的林子后面,这是他们的先天优势,廊山虽名为廊山,实际地势险峻,满山崎岖怪石,极不易攀登。

但靠山吃山,加上边关多战乱,石头村村民都有一身攀岩的好本事。

妇人孩子粮米都带过去了,成年男子是最后一批上山的人,文殊虽然身体弱,但也不好意思跟妇人一道,他也是最后一批上山的人。

文殊在石头村呆了两个月,期间逛遍了其他县城,没有找到番薯之类的东西,也没有见到男主。

有点不太甘心,石头村村民说要上山,他也跟了上来,为的是也许山上会有旱地可以种的粮食,毕竟是边关,好东西应该不少。

文化太过抽象,实在让他不知道从何下手,只好曲线救国,先发展商业,先把首富的位子坐上再说。

——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