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新春,诸位便以此为题,赋五言诗一首吧。”建宁帝又随手指了个韵脚,“限时,一炷香够了吧?”
当然是没人敢说不够的。建宁帝又说:“朕与诸位裁决,太子和楚王,你们一个是朕的儿子,一个是兄弟,便由你们俩领个头吧。”
吴君翊和楚王同时起身称是。
果然是提前通过气的题目。吴君翊看着眼前的纸和研墨的太监,心中有些不甘心。比的是诗词,他自认未必会输,这样的作弊,是对他的不信任。
他托着衣袖思索,抹去了脑海中那雕琢已久的词句。
“殿下。”小宦官轻声提醒他,楚王已俯身开始写了。吴君翊抬头看,香烧了一大半,他轻轻笑了一声,接过毛笔,毫不犹豫地落笔,一气呵成。
“太子与楚王,便放在最后。先令宗室的儿郎上来。”
转眼一炷香燃尽,大部分人都写得七七八八,建宁帝便令他们上前诵读,同时手稿也交上来一并展示,顺便比一比书法。
宗室子弟按照尊卑排序上前。打头的就是郡王,各位亲王嫡子、庶子。这些都是自家人。往后是长公主之子李廷带领的外姓人。再后面才是吴氏旁支,国公、郡公等等。
这些人被带到宫宴上来,都是做了准备,再不济也是生生背下几首诗的,只不过到了皇帝面前对话,难免就有些磕磕巴巴的了。
诸位王爷因为涉及到自家儿郎,往往都格外谦虚,口口夸赞别人。建宁帝话不多,偶有诗词或者书法出色的,他才会点点头,说个可字。让那些想一举吸引皇帝注意的小郎们焦心又失落。
李廷因为年少,又是嘉国长公主独子,倒是得了建宁帝温声勉励,“年纪尚小,倒是聪颖,诗词大有长进。”李廷喜滋滋的磕头谢恩,右卫将军也一副与有荣焉的样子。
等一圈轮过来,高公公笔下记了五六个诗词、书画都得到建宁帝夸赞的人。建宁帝看向楚王与吴君翊,“该你们俩了,可不要堕了皇家的颜面。”
这话说得不甚严厉,却又有一番寄予希望的含义。楚王含笑,冲吴君翊拱拱手,“太子殿下先来?”
吴君翊心里有些憋闷,便道:“长幼有序,皇叔先请。”
楚王行至陛前,俯身行礼,太监展示出他那张干净整齐的手稿。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