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谦记忆最深的是上学那会儿从这里花三十买了件短袖,从初三一直穿到了高三。后来大学时候要带去学校的时候爷爷说那件衣服都泛黄了,也不好看,多给了林谦二百让他进大学前给自己买一身像样点的衣服。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那时候爷爷不缺钱。只是从爷爷的消费观里,一身二百多块钱的衣服已经是最好的衣服了。
一进步行街,就看见了道路两旁摆设的各种摊子。小摊的尽头还站着两个警卫,瞧见车子过来了,伸手拦了下。
林谦按下车窗,一个警卫打量了一眼林谦。瞧他穿的干净,气色又好,一看就是家境殷实的人,说话也客气了些:“前面不让过车。买东西的话车停这里就行,我们帮你看着。”
林谦跟何阳轩对视一眼,拔了车钥匙下车锁好门,带了两包压缩饼干进去看看。
放眼望去,摆摊的什么人都有,看得出来,这差不多是一个跳蚤市场。卖货的多半都是家里用不着的旧货。这时候棉被、棉袄比较多,都用纸板写着价钱,价格不算高。
二人走走停停看了两圈。商品五花八门什么都有,从日常百货到各种实用工具应有尽有。
林谦还瞧见一对父子俩摆摊,父亲卖的是一些旧书,孩子卖的是一些玩具。
小男孩看着七八岁的样子,一张小脸红扑扑的,状态不错。
林谦走过去,看看书摊上,是几本世界名著和一些有些深度的历史方面的书。瞧着有些旧了,但胜在干净。
这年头,喜欢看书的很少了,所以这个摊子前没什么人。
何阳轩对摊主问了下可以拿起来看吗?获得应允后,扫了一眼,拿起来一本《万历十五年》。
打开,里面还贴着几个便利贴,上面写满了标注和感想,而书里头文字有的地方也有标注的小字。很显然,这本书很受重视,也被很精心的读过。
“卖了可惜了。”何阳轩道。
“这书留着也没用,家里头饭都快吃不上了,要是能卖几斤粮食也挺好。”摊主苦笑道。
对于爱书的人来说,亲手将自家的书卖出去,其实也挺残忍的。
何阳轩看他一眼:“那怎么卖?”
第96章末世现状【已捉虫】
那男人看看那书,也有些为难。
“其实这书真要卖也卖不上多少钱,毕竟是旧书了,可这本也是增订的纪念本。三斤粮食,行吗?啥粮食都成。这本书挺好的。”
何阳轩点点头:“压缩饼干收吗?”
男人一愣,连连点头:“收收收,那是好东西。”
尤其是在大冷天燃料珍贵的时候,一块高热量的压缩饼干实在太需要了。
何阳轩又挑了几本书,林谦看看玩具,想想蹲下身子挑了两个积木。
孩子一看要买他的玩具了,一笑露出缺了门牙的小牙床。
林谦当然用不着这些玩具,不过邻居家还有个小雨点儿呢。孩子这么大,玩过的玩具也就是那个死去的哥哥剩下的玩具。林谦是看着她长大的,左右玩具不贵,买点给她玩玩。
买了几本书,外加两套积木,总共才花了一包压缩饼干。其实这对于摊主来说都算是占便宜的了。
又往里头转了两圈,也没看见什么喜欢的。
只是有所感慨,不论到什么时候,人总是离不开交易的。用自家多出来的东西换取需要的东西,这是不知流传了多少年的行为,也能保证不论多么恶劣的环境,都尽可能的提升人们生活的质量。
出了跳蚤市场,车子在城里又转了两圈,没什么收获,就开车往回赶了。
冬天所有人都减少出行,这时候想热闹起来都很难。
回村以后,刚把车开进车库,爷爷那边从小楼里的门进了车库,跟他们道:
“你们走的时候村长过来来着。不是说要挖阶梯井,去年有两户人家非要赔偿不然不搬。有一户人家降温的时候死绝户了,另一户人家家里也只剩下三口人,去村长那签合同了。村长过来告诉一声,差不多工程来年农忙之后就能开始了。等弄成了以后,可能会尝试在水里头养几条鲫鱼,到时候政府给送过来一个过滤的机器,要是成了,这么个阶梯井养出来的鱼也能有点创收。”
去年还叫嚣着让政府给赔偿的人家,一场降温就死光了。如果说是报应有些残忍,只能说是造化弄人。
“那鱼苗应该后年才能用上,来年做好了未必存得上水。”林谦也没把这事放心上。
“嗯。反正咱有一个准备就行。”爷爷跟着俩孙子一块回屋。
何阳轩道:“不过政府的过滤装置卖的话咱们买一个也行,这样地里头的蓄水池就能养点鱼了。”
“看看再说吧。”
林谦二人去县里给亲妈送份子回来的第三天又降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