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章:巫医_道姑翾楚_奇书网
返回

道姑翾楚

首页
第四百一十章:巫医(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萧天枢说:“巫医是一个具有两重身份的人。既能交通鬼神,又兼及医药,是比一般巫师更专门于医药的人物。”

吕洞宾说:“巫医,即巫师和医师,古人多求救助于鬼神以治病,故巫医往往并提。唐韩愈师说:“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巫医春秋之时,巫医正式分家,从此巫师不再承担治病救人的职责,只是问求鬼神,占卜吉凶。而大夫医生也不在求神问鬼,只负责救死扶伤,悬壶济世。殷周时期的巫医治病,从殷墟甲骨文所见,在形式上看是用巫术,造成一种巫术气氛,对患者有安慰精神支持的心理作用,真正治疗身体上的病,还是借用药物,或采取技术性治疗。巫医的双重性对医药的应用与阻碍决定了其对医药学发展的参半功过。”

萧天枢说:“那巫医证明包含了最开始的道教和医生两种人的,后来慢慢道士又有道医,来炼丹就方便多了……”

吕洞宾笑道:“神农本草经是战国秦汉以来药物知识的总结。这部书里就带有明显的方士和仙道的色彩。它把药物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药一百二十种,久服可以轻身益气,不老延年。中品药百二十种,可以抗御疾病,补虚弱。下品药百二十五种,可以除寒热邪气,破积聚。葛洪引神农四经说:“上药令人身安命延,升为天神,遨游上下,使役万灵,体生羽毛,行厨立至。……中药养性生,下药除病”。抱朴子仙药可见上药就是修道求仙所追求的,这些药物大都出战国秦汉时方士所传,其中对好些药物都说:“不老神仙”,“长生不老”就是证明。在汉书艺文志里就把“医经”“经方”“房中”“神仙”四类书同列于方技略,正说明古代迷信与科学是互相杂糅混在一起的。在上品药物中列于首位的就是历代方士奉为仙丹妙药的丹砂。葛洪说:“仙药之上者丹砂”。抱朴子仙药“丹砂烧之成水银,积变又还成丹砂,其去凡草木亦远矣,故能令人长生。”抱朴子金丹葛洪在炼丹中做过这样的实验,把丹砂,加热离解出水银,水银和硫黄反应,加热升华,又生成丹砂。道士们不理解其中的化学反应,把它看得很神秘,视为仙丹,结果许多人服之中毒而死。李时珍批判道:“水银乃至阴之精,禀沉着之性。得凡火锻炼,则飞腾灵变,得人气熏蒸,则入骨钻筋,绝阳蚀脑,阴毒之物,无似之者。……抱朴子以为长生之药。六朝以下贪生者服食,致成废笃而丧厥躯,不知若干人矣。方士固不足道,本草其可妄言哉”本草纲目卷九水银条”

萧天枢说:“说起炼丹,就不得不提葛洪……”

吕洞宾笑道:“葛洪283363年丹阳句容江苏句容县人。他“综练医术”,晋书本传是著名的医药学家。葛洪医药方面的著作有玉函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神仙服食药方十卷,黑发酒方一卷等。他感到医药的方书卷帙烦重,加以选辑整理,编撰成玉函方一百卷。又将方便经验方编撰为肘后要急方,用以救急,便于携带,可以悬于肘后,故又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它包括传染病慢性病外科眼科小儿科及兽医等各方面。对各种病的起源病状治疗方法都有所叙述。如其中关于痘症天花流行和结核病的记述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记载。又提出用狂犬脑敷贴伤口来治疗狂犬病的方法,这也为后来科学证明狂犬脑里含有抗狂犬病毒的物质。肘后方经陶弘景增补为肘后百一方,“取佛书人有四大,一大辄有一百一病之义名之”直斋书录解题。以后金代杨用道又取唐慎微证类本草中所附药方,加以增补,名为附广肘后备急方,足见这部书为历代医学家所重视。”

萧天枢说:“还有陶弘景456536年丹阳秣陵江苏南京人。弘景知识广博,是南朝著名的道教学者。史称其尤明“医术本草”。梁书本传他的医药学著作有本草集注,增补葛洪肘后方为肘后百一方,还有药总诀效验施用药方集金丹黄白要方服草木杂药法灵方秘奥等。”

吕洞宾笑道:“由汉代结集的一部古代药典神农本草经载有药物三百六十五种,分为上中下三品,这一分类法受炼丹方士的影响,认为上品药服之可以成仙,显然是不科学的。本草经过汉魏晋以来的历代传抄,字义残缺,品次错杂,弄得很混乱。陶弘景是精通药物学的,他在本草学上的贡献是:一整理了神农本草,陶弘景在本草集注中改变了把药物按上中下三品分类的方法,他根据药物种类的不同分为玉石草木虫兽米食果菜及有名未用七大类,这种分类法显然比三品法更科学更明确一些。以后唐代的新修本草和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的分类都是在这基础上加以改进的。二根据汉魏晋以来几个世纪许多名医用药的经验加以提炼总结,于神农本草三百六十五种药物之外,又增补了三百六十五种药物,取名为名医别录,把本草中药物发展成七百三十种。三对药物的性能形状特征产地都加以说明。对于一种药物有多种性能的,就以它主要的功能为本。中医在用药上本有君臣佐使的分别。但在神农本草中则以上品为君,中品为臣,下品为佐使,这种机械的划分显然是受了炼丹家方士的影响。陶弘景以药物主治之病来确其性能,如治黄疸病的药有茵陈栀子等,祛风的用药有防风防己独活等。这是对本草学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四在药物的配伍使用上,以主治之药为君,辅助的药物为臣佐使,又根据人的老少男女身体的虚实以及各地的生活习惯环境的不同进行辨证论治,发展了本草学。”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