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了北辰的讲述之后,嬴政的心中也是不由的浮现出了许多想法。/p
虽然对方的比较简单,但科举的格局却是呈现在其眼前。如果真的能够施行成功的话,对于秦国来绝对是一场巨大的变革。/p
甚至从某个角度来,科举制度的出现,比起商鞅变法所带来的影响或许更大。/p
当初的商鞅所实行的那一系列改革,让秦国成为了战争的利器,于边陲之地崛起,渐渐的成为了一个强大的国家。/p
此变法的效果很明显,甚至可以是秦国强大的重要基础。/p
但它的影响更多的是表现在战乱年代,但如今的大秦已经一统下,已经没有那么多的仗要打了。/p
自然也就不需要将所有的重心都倾向于军事上。/p
相比培养强大的士兵,现在更重要的势如何稳定民心,发展国家的各个方面。/p
简单来,之前重视的是武功,而现在需要放在首位的则是文治。/p
北辰所提出的科举,完全是属于开辟出一条前所未有的官员选拔制度。/p
可想而知,一旦将这一制度落实,将会涌现出多少的人才。/p
不过这样的做法,无异于是在斩断贵族对于这一方面的垄断,可以想象,一旦那些人知道了此事,肯定是会炸毛的。/p
但从另一个角度上来,能够多提拔一些寒门之人,对于自己这个皇帝来却是件好事。/p
毕竟那些百姓们没有什么根基,就算是身居高位也威胁不到统治者,这样更方便管理。/p
在思考了一番之后,嬴政已经决定了要实行科举制度,不过有些话还需要清楚。/p
随即,他看向北辰问道:“关于科举朕已经有所了解,但这件事与之前所的问题又有何关联?”/p
北辰闻言道:“科举制度的主要作用有三个。”/p
“其一,就是多收揽下各个阶层的人才,让他们为帝国效力。”/p
“其二,就是收拢下百姓的民心。”/p
“上千年来,那些官位一直都是被有权有势的人把控着的,普通的寒门之人即便是有真才实学也很难出人头地。”/p
“而科举无疑是给了所有人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如此一来下人岂不是皆是感恩戴德?”/p
“只要下万民认为您真的是一位好皇帝,那么对于所颁布下来的诏令自然会欣然接受。”/p
听到这里嬴政点零头,然后接着问道:“那第三点呢?”/p
北辰拿起桌案上的水杯抿了一口,随后道:“凡事都有两面性,无论是什么制度,其本质意义都是一种束缚。”/p
“比如科举,看上去是给了读书人一条飞黄腾达的出路,但实际上也是在将很多人绑在了这个制度之上。”/p
“打个比方,身边有着一群猎犬,虽然暂时被慑服了,但依旧有可能随时扑上来。/p
为了避免其山我们,最好的做法就是扔出一块骨头,让所有的猎犬都去争抢。这样一来,它们的攻击性就会被转移,不会再生出事端。”/p
“百姓们都是很淳朴的,只要还有一条出路,他们就不会干什么出格的事。”/p
听到这里,嬴政也明白了对方话语中的意思。/p
科举的意义不仅仅在与选拔贤才,更多的是要给下的百姓指明一个方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