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的几天里,封梧柢每天都在日出前来到长明殿跪灵,一直跪到日落才会在魏忠的搀扶下离开。
作为一个大病初愈的人,封梧柢这一举动,一时间赢得了无数人的赞誉,坊间更是称其至善至孝,是个德行高尚的王爷。就连各方势力前来吊唁的代表也被封梧柢的孝心所感染,还未接触就对他产生了好感。
但对于封梧柢而言,这些都与他无关,之所以做这些,不过是出于本心。
大乾中兴十七年十月十四日,幽州七郡五十二县各级主要官员亲至北王城,于长明殿外哭灵一日,期间数十位官员因“悲痛”过度而昏死过去。
大乾中兴十七年十月十五日,北王出殡。晴朗许久的幽云城下起了蒙蒙细雨,天色暗沉,长明殿外数百幽州大小官员和势力代表由广场中轴为界,面无表情地分列两边,气氛压抑肃穆。
‘滴滴答答~’
伴着细雨的滴答声,一身白色孝服的封梧柢缓缓来到长明殿外广场上高大神骏的白马旁,轻抚马头后,翻身上马。
封梧柢上马的瞬间似乎是一个信号,站在殿门外的魏忠满眼通红的嘶喊道:
“北王!出殡~~~~~~”
声音阴柔凄厉,悲怆绵长的向远方传去!
嗡嗡嗡嗡嗡~
喊声落下,悲壮宏大的哀乐响起。
北王封栖武梓宫被几十位素色麻衣的壮汉牵引而出,这些壮汉全都是随着北王突围出来的幸存者,大多身有跟饕餮一战后所造成的残缺,断手断脚、瞎眼少耳,少有健全。
为北王封栖武抬灵是他们苦求而来,最初是恳求封梧柢让他们殉葬,到地下陪北王征战,但封梧柢不忍,没有同意,才改为抬灵。
这些军中健卒都想送北王最后一程,他们对封梧柢的原话是“既然北王带他们回来,那他们就送北王离开”。
几十人肩扛龙杠,亦步亦趋,每一步都走得十分小心,每一步都踏得异常轻柔,很难想象,由几十位残疾人组成的抬棺队伍,竟会把梓宫抬得如此平稳。那小心翼翼的样子,似乎怕吵醒了梓宫内躺着的北王。
广场等候多时的众人,见到这一幕,无不灵魂震动,心受触动!
残兵抬灵,北王出殡,丝丝细雨里,多了一抹可以触及灵魂的悲壮!
统治了幽州几十载的那个男人,这次真的要离开了!
踏踏踏踏踏~
天地间在这一刻似乎安静了下来,除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只有抬灵残兵们的脚步在回响,他们的每一步没有踏在地上,而是踏在了在场每一个人的心上。
轰隆隆~
王城东门体仁门大开,出殡路线由此始,横穿幽云城中央路,向东二十里上九龙山。一路灵幡飘扬,黑色铠甲外披着白衣白布的精锐军士绵延数里,纸钱如雪花般洒得到处都是。
在一片哀乐与哭声中,无数僧侣道士引着北王梓宫穿街而过,封梧柢作为孝子面带悲色的骑马在最前方慢慢的走着,魏忠、老天师步行在他两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