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之前在乔府翡翠干的也是下人的活儿,但乃乔府三少爷的大丫鬟,把乔纪维伺候好就是她的分内之事,远没有如今这般繁重,又是煮猪食又是给公牛喂花生秧,还得搂着篓子到后山割茅草。一天下来累得她腰酸背痛,但她也不喊累,坚持了一些日子,愣是熬了下来。
随后在干这种活也不觉得累了,毕竟这种活跟农活比起来也轻快。
平日里她见钱母一直都对乔纪维没好脸色,所以也不太敬重她。若是钱母故意找茬,她还会顶两句嘴回敬。
至于钱大永,夜里跟她少爷睡在一张床上,可见少爷也是中意他的,平时也对她多有照顾,又不是主仆关系,没有那种天然的距离,所以三个人中翡翠跟他最为亲切,唤他“大永哥”。
第32章
乔纪维又教翡翠做鱼豆腐,在闲暇的时候,翡翠就跟村人一道把制出的鱼豆腐拉到县城里卖。临行前乔纪维特意叮嘱她一定要和村里的男人相伴而行,不能落了单。
翡翠怀揣着赚来的钱驾牛车赶回钱家,此时乔纪维正煮着染料,钱大永也收完地里的粟回来。
“全卖完了?”见翡翠回到家,乔纪维抬起头来说道。
翡翠道:“是!”
她把衣兜里的钱全拿出来要交给乔纪维,但他却只拿一半。这差不多也就是成本钱。另一半放回了翡翠手中。
翡翠不解,给乔纪维看手上的另一半钱,“少爷,这……”
乔纪维笑了笑,“留着自己花。”
翡翠哑然:“可我也花不了这么多啊,也就买个头饰衣裳什么的。”
乔纪维找了个棍子在锅里搅:“那就留着作嫁妆钱,也能替自己觅个好夫家。”
“少爷,你……”被自家少爷提这档子事,翡翠不禁有些气恼,但既然他如此说,她也不再顾忌自己的言语,“我从府里离开的时候夫人正张罗大少爷的亲事,这时候少夫人肚子里差不多也有了。我看啊,少爷不过几年也要娶妻,再生个小少爷。到那时我方可惦记我的嫁妆钱。”
言者无心听者有意,钱大永把翡翠的话全都听进了耳朵里,心里酸酸甜甜的不知道是个什么滋味,此刻脑子时充盈着“少爷娶妻”四个字,挥之不去。
乔纪维嘴上也不饶人,“到这儿嘴越发的刁钻了,没大没小的,也不知跟谁学的,出了师。”
翡翠“哼”的一声,“自然是主子您喽。”随后蹦蹦跶跶地走进屋子里,又被钱母好一顿训,说没个姑娘家样。
钱大永朝着乔纪维温情脉脉地说:“小维,跟我说实话,你打算何时娶妻!”
乔纪维一愣,没想到钱大永这么老实的人也揶揄起他来了,定是翡翠起的头,他也跟着效仿。于是也学起翡翠,调笑起钱大永:“当然是家里的‘大哥’娶了媳妇之后。”
钱大永没听出来乔纪维话中的不明意味,继续垂眼追问:“若是我一辈子不娶呢?”
“这……”乔纪维答不上来,钱大永的问题怎么就突然沉重起来了呢。
但往深里一想,觉得跟钱大永搭伙过一辈子也无不可,此人待他各个方面也没有他嫌恶的地方,也无任何坏肠子,于他是个理想的伴侣。
但他不懂钱大永问这话的用意,是要继续调笑他还是正经话。刚要回应钱大永的问题,突然外面响起了异地口音:“有没有人在家?”
乔纪维走到外面打开门,看到外面站着三五个男人。一个人手上正提着一大把东西。
一个汉子汉子首先开口:“这是钱家吗?”
乔纪维点头:“是。”
“买你家点鱼豆腐。”
乔纪维指指村里有做鱼豆腐的人家:“那里有。”
来人买鱼豆腐不能称作借口,只好说明来意,原来是要花重金买鱼豆腐的方子。
听来人说这些人是从晋地那边来的,乔纪维率先在脑海里浮现出杏花村酒,以及唐代诗人杜牧的名句“牧童遥指杏花村”。
这么说这伙人便是晋商了,这伙人这些年走南闯北,最近刚好在这儿落榻,也好卖些东西收些原料,能把生意拓展到这么远的地方,想必手段也是有的。
如今突然对染色麻衣产生了兴趣,想必也是看到了里面的商机。
换作普通人,卖方子断然不会同意,毕竟方子就意味着一辈子安身立命的饭碗。但乔纪维却不这样想,既然有人要买,他便卖,但却绝不是用重金作为代价。
乔纪维端正神色:“要方子可以,但必须拿酿酒方子换!”
这才叫“等价交换”,众晋商一惊,直觉眼前这少年不简单,看得远。
但交出汾酒方子可非同小可,几人还要回去与东家交待,看一看东家的意思。
第二天东家亲自造访,同意把酿酒的技术教给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