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叔停止吃饭,惊奇地瞪大眼睛,说:“什么?现在太阳这么大,下午会下雨?怎么可能?”/p
樊叔的儿子说:“少东家,没什么?就算下午下刀落枪,咱们父子也照样耕作不误。”/p
诸葛亮不再劝说樊氏父子,他在广袤的田野上走动,遇到许多坐在田埂上吃饭的农夫,一一通知他们吃完饭,回家带蓑衣斗笠再来田野上干活,大家全都不相信,而且嘲笑他。/p
一位年轻的农夫看着天空,天蓝云白,太阳金晃晃,几朵浮云如白莲般,悠然绽放。/p
这位农夫就指了指天空,对诸葛亮说:“诸葛先生,你看看天这么蓝,云这么白,太阳这么亮,这样的天气也会下雨?你是不是有……”/p
他省略了神经病三字。/p
诸葛亮也用手指着天空,说:“大家看,天上的云虽然白,但带有钩状,谚语云: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p
坐在田埂上的农夫们闻言,抬头看天,天上的白云果然微微卷曲,略带钩状,但他们很难把这种云与雨联系在一起。/p
诸葛亮又说:“不知大家注意到了没有?今天早上西天出现彩色的云霞,谚语云:朝霞在西不出门,晚霞在东行千里。这就是说,朝霞在西,近两天会下雨,大家最好不要出门,而晚霞在东,近两天晴朗,大家远行千里也没事。”/p
农夫们都不相信诸葛亮的说词,纷纷说:“先生,你说的这些都是书上的话,书上的话哪里当得真?”/p
“先生,你是富人,别捉弄我们穷人。”/p
“先生,等下午下了雨再说,要是今天的天气被你说中了,我们就认你是神仙。”/p
“是神仙当然好,可别当神经病,哈哈哈……”/p
诸葛亮见自己的劝说无效,也就懒得继续劝说下去了,和诸葛均一起回到草堂里,吃完中饭后,休息片刻,又和诸葛均带上给樊氏父子遮雨的蓑衣斗笠,出发了。/p
两人一到自家的私田边,就看见了樊氏父子正在田里耕耘,在与自家私田相连的其他诸多田亩上,在中午不相信下午会下雨的农夫都在辛勤地劳作着。/p
忽然,狂风四起,漫天扯起乌云,太阳隐形,暴雨突降,哗哗哗哗,击打着田野,将农夫们浑身淋得透湿。/p
而樊氏父子在暴雨来临之际,跑到田埂上,接过诸葛兄弟及时送来的蓑衣斗笠,披戴好,所以身上就没有被暴雨淋湿。/p
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大约半小时后,天放晴了,太阳重出,白云重现,一切仿佛恢复到半小时前的样子。/p
农夫们站在田埂上,让太阳晒干衣物,再次看见诸葛亮,眼光变得异样,许多人围到诸葛亮身边,纷纷说:“你果然说对了,我们没听你的话,吃了大亏,瞧,一身湿透,不知何时能干?耽误许多干活时间。”/p
“你真是神仙,能算准天气。”/p
“诸葛先生,你为什么算得那么准?”/p
诸葛亮说:“我上午不是跟你们讲过吗?我早上观天象,见西天出现朝霞,中午观天象,见天上出现钩钩云,所以预知下午会下雨,我的预言果然应验了,这说明书上的智慧没有错,请大家记住两点:一,朝霞在西不出门,晚霞在东行千里。二,天上钩钩云,地上雨淋淋。”/p
农夫们一致称颂诸葛亮:“先生,你真是神仙,上知天文,下懂地理。”/p
樊氏父子已卸下了蓑衣斗笠,对在场的农夫们说:“我们的少东家,不仅知天知地,还会唱歌。”/p
诸葛亮对农夫们说:“我闲来无赖,聊作歌一首,大家感兴趣的话,我就教大家唱一唱,大家以后偶尔唱歌解乏,干活就不累了。”/p
大家都佩服孔明的才智,也深深被他快乐的气氛所感染,就纷纷跟着他学习唱那首《隆中隐居歌》:/p
苍天如圆盖,陆地似棋局。/p
世人黑白分,往来争荣辱。/p
荣者自安安,辱者定碌碌。/p
南阳有隐居,高眠卧不足!/p
歌声一遍又一遍地响起,在襄阳隆中的大地上飘荡,表达一种与世无争,自得其乐的志向,这是隐士的情操,也是农夫的品格写照,它洗涤着尘世的污浊,召唤着高洁的灵魂。/p
后来,刘备前往隆中聘请诸葛亮出山相助,一到隆中,就听到了农夫唱这首歌。/p
这是后话,暂且不提,且听下回分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