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叫什么?”/p
不用青年回答,路上又来了一波人,打头的老者,一脸精明地扫了王掌柜一眼,问那青年:“大憨,这人谁啊?”/p
青年:“不知道谁家的,从最里头出来的。”/p
老者立即知道了:“是童四姐的亲人吧?”/p
王掌柜又不是傻子,立即否认:“我不是,我是代人来上坟的。诸位,我还有事,先走一步。”/p
松开缰绳,跳上马车,王掌柜驾着马车,脚底抹油一样,溜了。/p
因为不知道老者的家里在哪,时间又不早了,王掌柜直接把老者拉到了食为的后院。跳下马车,王掌柜一边交代事,一边问铺子:“开门了吗?”/p
“还没樱”/p
“什么时辰了?”/p
“巳时刚过一刻。”/p
只晚了一刻,还好。/p
王掌柜松了口气,忙活起来,把老者丢到脑后。冬祭是大日子,家里地方大的,还可以一起吃个饭什么的;对于普通的城内住户来,并没有那么大的地方,外食是很好的解决办法。/p
食为除了美食外,还特供了院,单独的院落,十几间屋子,极为阔绰。当然,院子的包场价格不菲就是了。有贵的院子,也有平价的大包间,可供二十人三十人同时用餐的那种。/p
四个院子六个大包八个包,早已预定了出去。/p
挣到钱很开心,但这三大处的人都不好伺候,也是不争的事实;王掌柜上下仔细检查了一遍特包的卫生,又将留侯这十来处的二再次叮嘱了一番,王掌柜终于去了那重中之重绝不能落下的后厨。/p
今日准备的多为素菜,完全是考验大厨技巧的时候。/p
还好,食为最可靠的便是厨子,王掌柜一脸满意地走出后厨,进了前堂,镇守在自己的位置上,开启了一日的站台生活,趁着等贵客来临的功夫,苟延残喘片刻。/p
巳时两刻到午时过半,一个时辰内,十八家“贵客”全部到齐,食为上下忙作一团。忙中没出乱,却出事了。/p
一个时辰前,鼓楼大街上的风家,大来了三十二位。大包间三十个位置都没够,额外添了两张凳子才解决。他们午时不到就点好了菜,十八个菜,这会儿陆陆续续上了十二个。可是,一柱香前开始,就有人跑茅房。当第十一个去茅房而没地方的时候,风家那些正在喝酒的爷们,意识到问题。/p
“怎么都坏肚子了,会不会是,饭菜有问题?”有人猜测着。/p
“肯定是!走,下楼找掌柜的算账!”/p
做就做,一行人浩浩汤汤地聚集在一楼的大厅,口内嚷着:“掌柜的在哪?你们家的饭菜有问题!”/p
午饭时分,大堂的客人再少,也不是没人。风家这一通嚷嚷,所有人都停了筷子。有为食为作证的,也有那爱占便夷,想趁着机会赖漳,立即附和:“肯定有问题,我肚子也不舒服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