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吧,反正能烤熟就行。”陈小帅对自己的要求不高。
“那看来今天我得露一手了。”李川笑着道。
“怎么滴?你还学过烧烤?”陈小帅诧异道。
“那倒没有,不过我爸以前开过烧烤摊,我以前试过几次。”
“那到时候看吧,看谁考的好。”陈小帅不服气。
结果,一烤出来,立马分出了山下。
陈小帅烤的不是焦黑就是有些没烤到,再看李川烤的,色泽金黄,光看颜色,就强出一大截。
“咦!你这烤的能吃吗?”黎晓彤看了一眼陈小帅的杰作,嫌弃道。
“你别看卖相不好,吃起来肯定是没问题的!”陈小帅嘴硬道。
“要吃你自己吃吧,我吃李川烤的!”黎晓彤果断背叛了。
“别这样啊,晓彤,你这样我会很伤心的。”陈小帅装出一副伤心欲绝的样子,惹得同组的人大笑。
话是这么说,第一份烤完,黎晓彤还是先从陈小帅烤的里面选了一串看着还不错的鸡翅来。
“怎么样?”陈小帅满怀期待地问道。
“还行,就是有点咸。”黎晓彤皱皱眉。
“额……没事,多喝点水。”
“呀,这怎么还是红色的。”黎晓彤想再咬一口,发现了不对劲。
“哪里哪里?”几个同学凑上去看。
鸡翅微糊的表皮下,骨头处,赫然还有鲜红的血丝。
“意外,意外。”陈小帅尴尬一笑,一把抢过来,递给李川:“兄弟,再加工一下,剩下的都靠你了,看来我实在没有这个天分。”
“好。”终于有了用武之地,李川也很高兴。
李川的手艺真的还不错,和一般的烧烤店也差不了多少。
同组的人吃的不亦乐乎。
时老师也过来吃了几串,赞了几声。
再看看其他组,有些都吃的差不多了,有两组捣鼓了半天,灰头土脸的仍然一点头绪都没有。
没错,那两组一组是带鱼竿的同学所在的一组,另一组是带电饭锅来的那组。
最后还是时老师发话,大家匀了些食物过去才让他们吃上午饭。
“我说你们什么时候开始的。”陈小帅瞅了个机会把余浩拉到一边,两人蹲下来,吃着烤串,他突然问道。
“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余浩拿着串正要往嘴里送,闻言不解道。
“装,继续装。你和王璐君,我都看到了!”陈小帅奚落道。
“哪有的事,我跟她清清白白的。”余浩不肯承认。
“啧啧,清清白白地都拉上手了?”
“我跟她真的没有什么,她体力不行,我就拉她一把。”余浩强辩道。
“可拉到吧,那我怎么不见你拉其他同学?”陈小帅根本不相信。
“我…我就是最近跟她组了一个学习兴趣小组,说话才变多了。”余浩吭吭嗤嗤地道。
“高,实在是高!”陈小帅一挑大拇指,转头对李川说道:“大头,你学到了吧?你喜欢哪个同学,也去和她组个兴趣小组。”
“我这么单纯,怎么可能早恋!”李川正义凛然地道,眼睛却不自觉地瞟了一眼人群里的周雪。
“你就扯吧,我们三人里,就你最闷.骚!”见话题被转移到李川身上,余浩赶紧上来踩一脚。
“对,那种书你租的最多!”
“你们这是污蔑,根本没有的事!”李川死也不肯承认。
三人闹了一阵,同学们差不多也都吃喝完毕了,把垃圾都收拾了一下,开始嬉戏打闹起来。
这一回,那位带鱼竿的兄弟的面子立马挣回来了,一群人排着队等他的鱼竿,旁边还围着一圈人在看。
下午三点多,同学们坐上车,唱着歌,返程。
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值得纪念的一天,下一次聚会,就要等到毕业吃散伙饭的时候了。
时老师也答应了,到时候一定过来。
、
十月底,剽窃官司有了结果,骆致远败诉。
登报道歉,象征性地赔了点钱。
这些对于他只是次要的,更大的打击是,他因为这件事被学校开除了,名誉扫地。
陈小帅忙着上课、练琴、练声、练形体,几乎没有多少空闲时间。
写书暂时搁置了,太快了会让人怀疑的。
另外,【红楼梦】随着每一期报纸的销售,也开始传播开来,等待时间的发酵。
因为这本书不是完全的白话文,不少年轻人看到这种文体扫了几行就放弃了。
而感兴趣的少部分人因为每期的篇幅所限,还没有看到精彩处,一些细节也需要他们慢慢去推敲,来回琢磨、品味。
毕竟,他们的层次不可能都像杨景明夫妇那么高。
这份报纸的销量也随着故事的展开,一些朋友圈的传播,缓慢地增加着。
因为每日增长的不明显,直到月底统计的月销量的时候,总编熊锦才注意到这个事情。
他开始没想明白,到底是什么原因。
随着网络的发展,整个报业从几年前开始,就开始慢慢走了下坡路。
每个月的销量都在缓慢下降着,可以说这已经是个日薄西山的行业了。
订阅报纸的人以单位和中老年人为主,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很少有阅读报纸的习惯了。
为此,熊锦特意开了个会,研究此事。
不少人也是一头雾水,搞不明白怎么回事。
有些人则是漠不关心,销量高了分到他们头上的奖金也没多少。
一个年轻的编辑突然站起来道:“熊总编,我想,我可能知道原因。”
“哦,方想啊,你说。”熊锦和蔼地道。
方想:“是这样的,熊总编,从这个月中旬开始,就有人打电话来,要求我们每天给【红楼梦】多放一些字数……”
“这也不能说明什么,每天都有人打电话来催更的。”一人说道。
“你继续往下说。”熊锦不置可否。
“好的,这本来也很正常,可是其他连载书籍的催更电话都很稳定,一天最多也就十个左右。
但是催更【红楼梦】的电话每天都在增加,我统计了一下,昨天一天,报社一共接到了九十六个催更【红楼梦】的电话。”
“这么多?”熊锦诧异了。
他跟陈泽是老朋友,这本书是经他手才在华文都市报上连载的。
书无疑是好书,不然他也不会给那么高的稿费。
但他更多的是担心当今的人不喜欢这种文体,不喜欢这种故事性较弱的小说,看不明白,琢磨不透,这种情况根本没地方说理去。
“对,这个数字不会有错。所以,我建议以后每天给这本书多放一些篇幅出来。”方想镇定自若地道。
有些人不太同意这个说法。
“这太可能吧?一本连载小说怎么可能影响这么大?”
“是啊,这肯定是我们编辑们的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发行部也出力不少,没日没夜的跑渠道,腿都跑细了一圈。”
……
熊锦抽着烟,一时没有说话,一根香烟抽完,才敲了敲桌子。
众人立马安静下来。
熊锦沉吟着道:“这样,先把【红楼梦】在原来每天两千字的基础上加一千字,看看效果再说。”
“主编,有这个篇幅可以多放好几个广告了。”广告部的一位负责人说道。
“听我的,就这样!”熊锦一言而定,又对方想说道:“年轻人,要多挑点担子,以后就由你来负责和这本书的作者沟通,怎么样?”
“谢谢总编,我一定会做好的。”方想喜出望外。
众人纷纷向他投去羡慕的眼光,都知道方想是从此入了熊主编的眼了,前途一片光明。
陈小帅接到报社电话并没有太意外,也没太纠结,能早点连载完出书,这是一件好事,同意下来。
而此时的时若兰,来到了省城,迎来了自己第一场舞台赛,一场决定她能不能在电视前露面的重要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