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萧希盼想了想,“清和要是沉睡了,那封印会松动吗?”
“不会,不会,清和只是沉睡了意识,管封印的是我那法则,我只是能随意调动。”清和连忙摇头摆手。
“那就按照清和的意愿来。”萧希盼说道。
“嗯嗯。”清和笑得连连点头。
第二天。
萧希盼被东王公叫去商量计策,没休息好的萧希盼顶着个鸡窝头,来到一个帐篷,里面已经满员了。
“**来了,找地方吧。”东王公看到萧希盼,就说。
萧希盼还是手脚被不知道材质的链子锁住,一动就会发出沉闷的哗啦拉的声响。
在这个帐篷里有一席之地的都是实力交强的神,虽然萧希盼都没听说过,但在神灵之间,各个鼎鼎有名。
萧希盼倒是心中窃笑,就这实力,还要去拦截命?这不是痴心妄想?
据萧希盼所知,
早期道教经典《太平经》就将神仙分为六等:一为神人,二为真人,三为仙人,四为道人,五为圣人,六为贤人。并称:“神人主天,真人主地,仙人主风雨,道人主教化吉凶,圣人主治百姓,贤人辅助圣人理万民录也,给助**之不足也。”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论仙》引《仙经》将神仙分为三等:天仙、地仙、尸解仙。称:“上士举形升虚,谓之天仙;中士游于名山,谓之地仙;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又把神仙分为七阶:玉清、上清、太极、太清、九宫、洞天、太阴。
而北周的《无上密要》则从得道成仙的层次出发,将神仙分为:得鬼官道人、得地仙道人、得地真道人、得九宫道人、得太清道人、得太极道人、得上清道人、得玉清道人。其中“得鬼官道人”为人死后的仙鬼安排,表明死后也有升仙的希望与机遇,从而说明南北朝时已有“鬼仙”的说法。
唐时的《天隐子》又将神仙分为五类,称:在人称人仙,在地称地仙,在天称天仙,在水称水仙,能神通变化者称神仙。
宋张君房《云笈七签`道教三洞宗元》“三清”条目中则将神仙分为九品,称:“太清境有九仙,上清境有九真,玉清境有九圣,三九二十七位也。”九仙为:上仙、高仙、太仙、玄仙、天仙、真仙、神仙、灵仙、至仙。真、圣之号亦以上、高、太、玄、天、真、神、灵、至为次第。这与《太真科》的分类方法大致相同。
而在这远古时期,也就是洪荒时期
基本普仙阶段:天仙、玄仙、真仙。
然后就是太乙阶段,大罗阶段。
最后是洪荒级别:准圣阶段,圣人阶段,大道及以上阶段。
而萧希盼见到的这些神,基本只是大罗阶段,连准圣都不够杠。
东王公是圣人阶段,西王母也是圣人阶段。
命的话,应该大道阶段了。
而萧希盼自己,他自己也不清楚。
“诸位,今日商讨之事,至关重要!还请诸位慎言慎行!”
东王公穿着那明亮又沉重的铠甲,透着威严。
“东王公,吾等不与小儿同席!”一位阴柔气息的大罗对东王公说道,这话未免有些阴声怪调。
得,一位公公!萧希盼匿笑。
“小儿?”东王公嗓音一压,“你们可未必打得过他!”
完!就这一句话,东王公替萧希盼得罪了一帐篷的神。
萧希盼暗自苦笑,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青提前辈,**暂且告退。”萧希盼抬脚就要走人。
“慢着,你就是命底下那个所谓的童子?”一老者形象的大罗叫住了萧希盼。
萧希盼没有停下这脚下的动作,那不知道材质的链子连连发出沉闷的哗啦拉的声响,在这极其安静的帐篷里,已经有些回响。
就这样,在东王公镇压的场面下,萧希盼大摇大摆地走出了帐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