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有的!两位姑娘请随我来。”
重桂楼位于上京城中心,地段金贵,由于新建的缘故,楼层足足有三层,比周围建筑都高上一节。
尤其是处于重桂楼楼顶的包间,设计者的精心构筑,独具匠心,宽而大的木窗毗邻街道,夏日时清爽的风会吹拂过脸庞,冬日又可赏纷纷扬扬的絮雪。
秦知渟坐在窗边的枕席上,此处俯瞰,可见灯会盛举,街道被灯笼的余辉点缀起来,可见行人悠悠地穿行其中。
杜若溪倒是拿起菜谱,认真点起来:“酒醋蹄酥片,金腿烧圆鱼,嗯?”
杜若溪一时也没了主意,抬眸脆声问道:“渟渟,要不你看看,有没有什么想点的。”
秦知渟对菜肴也没什么研究,接过菜谱,匆匆扫了几眼,就直接问小二:“有没有什么推荐佳肴?”
小二连声附和道:“有的有的,我们这的翠玉豆糕,皮薄透亮,晶莹剔透,尤其得世家小姐们得喜爱。”
“嗯,那就点这个吧。”
很快,小二就端过来热气腾腾的菜肴,杜若溪一看到美食两眼就发光,不愧是个吃货。
杜若溪先尝了口翠玉豆糕,笑吟吟地说道:“哇,这个糕点真好吃,皮酥薄嫩,爽弹可口,倒是不太像上京中的做法,更像是南边来的。”
秦知渟也拿竹筷夹起,也赞叹道:“确实好吃,糕点的铺设也极具美感,让人耳目一新。”
窗外传来彩炮的响声,随着上京城第一发彩炮的奏响,初雪灯会才真正开启,各大楼台人流更加潮涌。
吃完后,杜若溪说想一睹灯笼彩绘的风采,去定台楼凑凑热闹,秦知渟也没有异议,便随她离开了。
初雪灯会最吸引她的,是烟火盛典,烟花与人群共喧嚣的时刻。
离烟花绽放之时,还有一段时间,倒可以逛一逛。
灯笼彩绘,设立在离广吟楼稍远的定台楼,这里常年空闲,平日里人烟甚少,只有在办理某些仪典之时,人气才旺些。
两人走进一楼的人群里,站立凝神看向主厅,灯笼的展示点就在主厅中间,两旁还有灯笼师傅在展示自家的制灯技艺,时不时引人喝彩。
秦知渟不由自主地被中间展台的灯笼吸引住了。
展示的三盏灯笼样式都十分新颖,里面的烛光跳跃着,照亮纸上的彩绘,有丹青描画,有文人诗句,造型都十分的雅致,三盏灯笼各有风采,不分伯仲。
“也不知道今年的彩灯得主是哪家呢?”秦知渟心想,让她选的的话真不知道该怎么选。
欣赏完彩灯后,秦知渟眼角一瞥,总感觉周围有人若有若无的盯看着她,明眸扫视一圈,却没有看到什么可疑的人。
是自己的错觉吗?
甩走心里的胡思乱想,秦知渟便打算抽身离开了,彩灯虽好,但是她还是更期待烟火盛典。
跟杜若溪打个招呼后,杜若溪表示还想看究竟是哪家夺了彩头,两人只好分开,相约汇合时间后,秦知挺就带着贴身侍女素心离开了。
行走沿途是熙熙攘攘的闹市,摊贩们摆放着新奇的玩意在外招揽生意,时不时喊几声。
路上多是成群结队的人,欢喜地跟有人交头接耳,十分有节日的喜庆,说起来,离新年也近了,又要长大一岁了。
秦知渟放慢了脚步,目光所及是一把木梳,挂列在摊前。
她步履轻盈地走向这个卖簪饰的摊前,问道:“店家,这个木梳还有其他样式吗?”
摊主憨笑一声答道:“有的,姑娘稍等。”
随即弯腰从下方的盒子里拿出好几只木梳来,摊放在秦知渟面前,均是檀木梳子,只是雕花都很简约。
秦知渟双手拿起一只竹字雕花的木梳,细细端详起来,梳齿圆润,雕花虽简约却别有一番韵味。
“就这个吧,麻烦帮我包起来。”
听到公主的示意,素心也利落地掏出银子付账。
秦知渟手执着木梳,余光却瞥向侧对面的毛笔摊铺,刚刚那种被人注视的感觉又来了。
是刺客吗?还是自己近日沉闷,有些心神不定了,出现错觉了。秦知渟举棋不定,犹豫着要不要上前,一探究竟。
“殿下。”侍女素心见她久久不动,着急地说:“烟火盛典快开始了,我们再不走就赶不上了。”
“那走吧。”
秦知渟放下思绪,也不再追究,还是先赶去护城台那边看烟火吧,可不能错过一年一度的美景。
而在她离后不久,毛笔摊前的一位男子,身材清瘦,放下手下的毛笔,嘴角带着一抹笑意,随即悄悄跟上,身影逐渐消失在黑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