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应该认识我们自己。”
苏格拉底缓缓开口说道。
“而认识我们自己,就是认识我们心灵中的内在原则。”
“也就是德性。”
“人的德性,也就是人之所以为人的本性。”
“具体而言,我相信,在这世界万物中,都有自己的‘善’。”
““善”是自然万物的内在的原因,以及目的。”
“具体到我们人身上呢,也就是“德性”。”
“德性是神平均的赋予给我们每一个人的,因此,我们每一个人都具有德性。”
“但是,这种拥有,并不是指我们现实的拥有,而是潜在的拥有。”
陈慕仔细的听着苏格拉底的话,生怕错过了一个字。
“你说,人本性中有德性,和人有德性,是一回事吗?”
突然,苏格拉底开口问道。
陈慕自然的摇了摇头,回答道:
“当然不是,我们本性中有德性,但是不去唤醒它,我们在现实中就不会拥有德性。”
苏格拉底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那,我们如何唤醒本性中的德性呢?”
陈慕思索了一番,回应道:
“用思维。”
“什么样的思维?”
“思维中的,反思的能力。”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能力?”
“理性的能力。”
“那么也就是说,只有我们在理性的指导下,才能去认识我们潜在的德性,从而让他表现出来喽?”
“是的。”
“那,德性表现出来是什么样子的呢?”
“......”
在苏格拉底的不断追问下,陈慕陷入了沉思。
“表现为人的善。”
最终,陈慕回答道。
苏格拉底笑了笑,没有否认,而是继续问道:
“那,人的善,究竟是怎么通过理性表现出来的呢?”
“是通过,反思呀?”
“那反思,是怎么能够得以实现的呢?”
“反思,就是审视我们的生活,去认识我们自己。”
“那么,一个初生的小猴子,能反思吗?”
“那当然不能。”
“所以,你想想,我们究竟,为什么能够进行深刻的反思呢?”
陈慕有些迷茫,片刻的沉默后,陈慕眼前一亮,回答道:
“因为我们具有小猴子没有的知识!”
“正是知识赋予了我们反思的能力!”
苏格拉底满意的点了点头,继续问道:
“所以,知识就是善,就是人心中的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