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日皇帝凡是空闲皆在时不时翻话本子,话本子里讲得爱恨情仇,缠绵悱恻。
连翻几本,里面无一不是男女主角思念对方难耐,见面互诉衷肠。
其中有一段青楼女子和纨绔少年的对白,两人门第差异悬殊,男方家门力阻女主进门,这日是男方偷溜出门与那青楼女子约会。
“思君不见君,我心如刀绞。”
“公子念着奴家,喜着奴家,奴家便已心生万分欢喜。”
——不见则念,见之生喜,恨不得时时黏着胶着,方足以慰我爱慕之心。
皇帝合上书,闭目倚在圈椅上。
须臾后,又连忙起身翻找藏在书架格子里的东西,一一摆在书桌上。
被他剪成病猫的老虎,狐狸面具,纸上的墨迹鱼水。
画面闪过,是她一脸骄傲自信的模样,是她捂嘴憋笑,眼睛弯弯闪闪,幸灾乐祸,是她在星光灯火下,含笑踮脚给他戴上狐狸面具,夸着好看。
皇帝觉得,他,应当是喜欢上他的赵婕妤了。
不见则念,见之生喜。即便只是两眼也要奔赴着去看。
皇帝觉得他把自己给坑了。
在杨迁提出那日赵相逢好像是有意问他雪化之事时,他由于疑心不禁侍寝试探,她装作淡定却不知他早已看透,只是没有戳破。那晚温香软玉醉人怀,皇帝食之有味,餍足不已。
后来看到赵相逢手脚并用培土,亮着眼睛讲着原因,他又忍不住好奇,好奇她是如何在宫中安然无恙度
过六年。
四角垂香囊,皇帝看透了她在走巧讨好他,也看透她的小心思,只是或许是在那股好奇劲儿的加持下,或许觉得她讨好得不错,他勉为其难给点儿回应,总之他破天荒起了捉弄的心思配合着她拙劣的演技。
凡事有了开头,后续发展再也刹不住,配合着她,回应着她,他逐渐停不下来,记住了长信宫那位时不时讨好他,时不时自信着看他仿佛求夸求赏的赵美人。
只是,鱼水,她为鱼,汲字带水,鱼水向来分不开,可不是他二人本应如此,自当如鱼水般,结连相伴。
或许上天注定如此。
皇帝想通了,心情说不来的舒畅,他将东西珍视着收好,却在放回匣子时碰落了顶上的东西。
那东西跌落在地,徐徐铺展,露出半个人身,温婉恬静,巧笑嫣然,上方题词——吾妻苏芜。
传言皇帝贺汲生母苏芜是先帝德宗帝一生挚爱,死前下旨特许尚是苏妃的苏芜死后与其同棺,并入圣祖祠。
“欢儿,母亲只一个要求,死后骨灰洒江河,宁守大燕江山,誓不入帝陵。”
耳畔是虚弱却坚毅的声音,他的母亲病卧在榻,眼角还含着听到德宗帝驾崩时不经意溢出的泪花。
然而在听了圣旨后,安静躺在床榻上的她却死死抓着他的衣袖,哭着摇头恳求她死后的安排。
明明他的母亲爱着父王,但却如此排斥这段感情。
皇帝贺汲完全铺展开画卷,记
忆也随之翻飞。
他在未登基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两个重要节点。
九岁,十二岁。
九岁之前父王母妃似神仙眷侣,恩爱情深,自己也备受宠爱。而这幅美人图便是当时父王所作。
九岁之后,他被母妃接到身边亲自抚养,那年贵妃娘娘失德押入冷宫,后来父王又纳新妃子。母妃似乎刻意不让他和父王接触,整整四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