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心神震动,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听到百姓对于变法之事的评价了,可每一次听说,心中对上怀玉的敬佩就多上一重。
之前他或许还认为李世民尊称上怀玉为圣人,会不会有些过高了,毕竟孔孟之圣,乃是教化万民著书立传才成的。
但现在,看到百姓们如此充满希望的状态,他忽然明白了。
上怀玉若当不起这第三圣人,还有谁能够当得起!
著书立传固然足以名留青史,可上怀玉这是真的让天下所有人,无论门第,不看身份,真正拥有了一条希望之路啊!
李世民心中也是感慨不已。
他发现自己的眼界和帝师相比,真的是差了太多了。
他看重的是教育政策对朝廷的作用,却没想到,自己看的太窄了。
只有亲身知道百姓的想法,他才知道上怀玉的这条教育之策,乃是给大唐奠定了无比稳固的基础啊!
百姓充满希望,人人奋发向上,这样的大唐不成为最伟大的帝国,简直天理难容!
深吸一口气,李世民又看向一旁的少年,笑着说道:“少年郎,你也想去学堂读书吗?”
少年扬起下巴,一脸理所当然的说道:“当然啦,读书可以出人头地,可以让爹娘不用再这么辛苦,还可以报效朝廷,更可以见到帝师啦!而且帝师还说啦,只要努力读书,还能获得奖学金,这样就不用爹娘头疼学费了,我要努力读书,获得奖学金嘞!”
听着少年质朴的话,看着他那明亮的眼眸中隐现而出的希冀。
李世民真的是无比欣慰,无比开怀。
他摸了摸少年的脑袋,说道:“大唐会因你们这些少年郎,万寿无疆!而你们,也会与国齐名!”
“帝师送给你们的《大唐少年说》你知道吗?”
“当然知道!我可是背下来啦,我们村所有孩子都背下来了!”
“哦?能说给我们听听吗?”李世民感怀说道。
少年仰起头,在爷爷一脸欣慰的注视下,说道:“当然可以,这可是帝师送给我们所有少年的!”
“大唐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的声音,在这夕阳映衬下的田间地头,郎朗而起:“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雄于天下则大唐雄于天下。”
“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潜龍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奇花初胎,矞矞皇皇。”
少年的声音,于地头响起,渐渐传到了周围,而这时,李世民等人忽然听到在远处,也有声音传来。
他们转头看去,就见许多正在帮忙割地的少年们,都站了起来,一同吟诵起了这少年大唐说。
“干将发硎,有作其芒。天戴其苍,地履其黄。纵有千古,横有八荒。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无数少年的声音,仿若蕴有这世间最震撼人心的力量,轰然喷射而出!
“美哉!我少年大唐,与天不老!”
“壮哉!我大唐少年,与国无疆!”
少年吟诵完毕,所有的少年都重新低下了头,继续帮着家里农忙。
可李世民、李承乾、房玄龄等人,此时却只觉内心震撼,心中的震动,宛若滔滔江水,滚滚不停。
他们下意识转头看去,看向那个坐在远处的青衫少年。
只见上怀玉站了起来,夕阳映衬之下,宛若天神一般,圣绝而飘渺……
这一瞬间,所有大臣心神俱是宛若滔天一般震动不已。
听着少年们自信勃发的吟诵,看着他们脸上那充满希望的双眸,这一刻,李世民忽然有种前所未有的激荡内心。
他知道,大唐有这些充满希望的少年,何愁未来大唐不盛,何愁大唐不强啊!
只要再过几年,等这些少年真正成长起来,他们……必会真正成为大唐的肱骨啊!
而这一切,只因一人而起!
那就是帝师上怀玉!
是自己三顾茅庐请出的帝师,上怀玉啊!
李世民直接大步迈出,走到了上怀玉面前,然后他一言不发,直接向上怀玉一躬到底!
不用说话,不需要任何的言语,只是他的行动,就已经证明了他对上怀玉的感激与内心的震动了。
其他人见状,也都纷纷向上怀玉躬身到底。
秋风吹过。
树叶沙沙。
一些枯黄的树叶落下,飘落在上怀玉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