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各国内政(2)_月满前川_奇书网
返回

月满前川

首页
第58章 各国内政(2)(2 / 2)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据说,叔孙豹出去会面之前,指着两阶之间的大柱,感叹说,‘虽然憎恶这根柱,难道可以去掉吗?’叹了口气,仍旧出去见了季武子,两人算是和解。”

“有抱怨是人之常情,不得不原谅却是迫于无奈。”赵武说道:“堂上之大柱,乃屋宇之依赖,无此大柱,房舍倾倒,大厦崩塌。鲁国之支柱是季孙氏,即便他嚣张任性,谁能为之奈何?”

“季孙氏占据鲁国高位已久,叔孙、孟孙均无法抗衡。更何况,叔孙豹其人又谦让宽厚。”叔向说道:“不过,假如追溯前事,叔孙氏也有对不起季孙氏的,岂能一一计较?”

叔向说的是晋厉公时期,叔孙侨如与鲁成公的母亲宣姜通奸,欲借这层关系驱逐季孙氏、孟孙氏,以便叔孙氏一家独大。当时季孙行父为鲁国执政,陪同鲁成公与晋国会盟。当时郤氏贵盛,三卿五大夫,如日中天。叔孙侨如与郤犨关系紧密,郤犨也想借此操控鲁国内政为自己累积更多的政治资本,于是听从叔孙侨如的建议,扣押了季孙行父。

为救季孙行父,鲁国国君派子叔声伯到晋国求情。时任执政是栾书。韩厥为子叔声伯一腔爱国热忱打动,向栾书建议释放季孙氏。恰巧栾书也想借机打压郤氏的气势,于是就采纳了韩厥的建议,将季孙行父释放。

季孙行父回国后清算叔孙氏,叔孙侨如被放逐,逃亡到齐国。其弟叔孙豹一度流落齐国,鲁国便将其召回担任叔孙氏的继承人。

“与我劝楚国释放叔孙豹同理。”赵武点头道:“恩怨相交,如要一一较真,恐怕世上几无可交往之人。”

五百年前我们都是一家人,不料沧海桑田,斗转星移,成了仇雠。不打不相识,坐下一聊竟颇为投契,于是恩怨一笔勾销,成了朋友。接着又反复纠缠,怨气兴盛,情谊淡薄。如此循环往复,账目混乱,是非早已无法厘清。只有糊涂的活着,才是生存之道。

“楚国令尹本来执意要叔孙豹的命,幸得执政大人据理力争,否则又要多一桩冤案。”叔向感慨道:“后来令尹设宴招待执政大人,想来一定是借此表达对执政大人的心悦诚服。”

“非也。令尹大人的心声,并不在此。”赵武摇头道:“令尹赋《大明》首章言志,对我坦露心迹。”

“明明在下,赫赫在上。天难忱斯,不易维王。天位殷适,使不挟四方。”叔向道:“此乃《大明》首章。如果在下所料不错,令尹之志应是‘明明在下,赫赫在上’。”

《大明》是《大雅》之“文王之什”的第二篇,其主旨在追述文王之明德。‘明明在下,赫赫在上’意思是——伟大光辉照耀人间,光彩辉映于上天,何等气势?楚国令尹引此言,坐实了其谋夺大位的意图。从前是表于仪仗,如今是形之于言,看来距离行动不远了。

“看来令尹是把执政大人当成知交啊,否则怎会如此坦诚毫不做作?”叔向调笑一番,接着又问:“不知执政大人如何回应?”

“各敬尔仪,天命不又。”赵武缓缓说道。

赵武所说,来自《小雅》之“节南山之什”的“小宛”第二段。其意为:请各自谨慎举止,天恩不会再降临。

“执政大人是提醒令尹谨言慎行,希望他能好自为之。”叔向说道。

“诸侯各国大多知晓楚国令尹之图谋,宴会上他又如此公开直白。不知太傅以为,令尹可否成事?”赵武问。

“楚王弱,令尹强,应该能成事。虽可为王,恐怕难得善终。”叔向想了想说道。

“却是为何?”赵武问。

“恃己强而安心于杀弱者,强而不义。不义而强,其毙必速。”叔向分析道:“《诗》曰,‘赫赫宗周,褒姒灭之’。宗周虽强盛,然幽王行不义,最终身死国破。一旦令尹得位,必会寻求诸侯拥护。只要我国稍弱,诸侯都会投靠楚国。楚国强大,令尹必暴虐更甚,百姓如何忍受?其人如何善终?”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