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于谦保卫北京_新视角读明史_奇书网
返回

新视角读明史

首页
43、于谦保卫北京(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于谦保卫北京

瓦剌听说明朝立了新皇帝,知道明英宗的利用价值降低了,十分恼怒,出动大军,气势汹汹地向北京杀来,一场轰轰烈烈的北京保卫战打响了。指挥北京保卫战的,是著名民族英雄于谦。

于谦是杭州钱塘人,出身官宦世家。他从小勤奋好学,很有志向,长大后满腹学问,为人正直,性情刚烈。于谦崇拜民族英雄文天祥,把文天祥的画像悬挂于座位之侧,几十年如一日,天天瞻仰。

于谦二十四岁的时候,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当时正值仁宣盛世,政治清明,皇帝知人善任,于谦很快脱颖而出,入朝当了御史。

汉王朱高煦谋反的时候,于谦跟随明宣宗出征。朱高煦无奈投降之后,明宣宗让于谦数落他的罪行。于谦义正词严,声色震厉,一条一条地列举他的罪状。朱高煦被骂得抬不起头来,趴在地上不停地发抖。明宣宗十分开心,重赏了于谦。

明宣宗知道于谦有才干,越级提拔他为兵部右侍郎。后来挑选巡抚的时候,明宣宗亲自写了于谦的名字交给吏部。于谦代表朝廷,先后巡视山西、河南等多个地方。他轻车简从,深入民间,体察民情,监督吏治,纠正冤狱,大得人心,被百姓称为清官,名声远扬。

在王振专权时期,于谦不肯与他同流合污,被王振捏造罪名,关进监狱。百姓们听说以后,数万人联名上书,为于谦鸣冤。王振怕把事情闹大了,编了个瞎话,说有个罪犯与于谦同名,搞错了,把于谦放了出来,但降低了他的职务。后来,于谦担任了兵部左侍郎。

土木之变之后,于谦升任兵部尚书,掌管军事,成为朝廷的中流砥柱。在稳定局势、清除王振党羽、拥戴朱祁钰称帝、筹备北京保卫战等方面,于谦都发挥了重要作用,深得孙太后和明景帝的信任。

按照明朝体制,兵部尚书是不能直接指挥军队的。明景帝专门下诏,命令京城各营将士皆受于谦的节制,并授予于谦先斩后奏之权。于是,于谦成了京城军队的最高指挥官,担负起了保卫北京的重任。

于谦知道,瓦剌迟早会来进攻的,他夜以继日地谋划筹备保卫北京事宜。为了弥补兵力不足,于谦奏请明景帝下诏,紧急从外地调兵入京,使京城军队达到二十二万人;为了适应防御作战的需要,于谦把军队分成十个团营,形成了依城为营、以战为守、内外夹击的作战部署。于谦重视后勤保障,补充了大量火器,军粮充足,还给每个士兵预支了半年的军饷。于谦做好了各种准备,决心给来犯之敌以迎头痛击。

公元1449年10月,瓦剌挟持着明英宗,大举南下,兵分两路,直扑北京。一路进攻居庸关,从正面吸引明军;首领也先亲自率领主力骑兵,经大同进入紫荆关,迂回攻击北京。

明军在土木之变中损失惨重,尤其是心灵受到重大打击,许多将士惧怕瓦剌骑兵,士气低落。而瓦剌军队则士气高涨,耀武扬威,一路攻关夺隘,势不可挡,只用十多天时间,就抵达北京城下。

在瓦剌军抵达京城之前,许多将领建议固守城池,不要出城作战。于谦不同意,认为那样是在示弱,会使敌人更加猖狂,于是采取了背城决战的方略。于谦把二十多万兵马阵列于京城九门之外,严阵以待,摆出一副与敌人决战的架式。

也先在土木之变中大获全胜,有些狂妄,他原先以为,明军遭受重创,京城必定人心惶惶,混乱不堪,但他率军来到北京城下,却见数十万明军背城列阵,刀枪炫目,旌旗蔽日,威武严整,不觉有些气馁。

也先把明英宗押到阵前,大叫道:“大明皇帝有旨,令于谦、石亨前来拜见。”明军将士见了,皆面面相觑,不知所措。

于谦对将士们说:“社稷为重,君为轻。如今大敌当前,顾不上君臣之礼了。”于谦、石亨等高级将领,下马哭泣着遥拜明英宗,但并不前去。他们知道,如果去了,肯定就回不来了。

也先见于谦等人不上当,只得下令攻城。瓦剌军队没有明军人多,不能四面攻城,于是集中兵力攻打德胜门。因为皇帝在敌人手里,明军束手束脚,不敢施放火器和弩箭,只得退入城中,关门坚守。

第二天,于谦心生一计,佯装战败,把瓦剌兵诱入德胜门,而事先埋伏好了神机营。神机营是持有火器的部队,威力巨大。瓦剌骑兵狂叫着冲入德胜门,正好陷入神机营的包围圈。随着一声令下,无数火器同时发出愤怒的火焰,进入城中的瓦剌骑兵全部被歼灭,无一生还。

也先见德胜门坚不可破,又去攻打彰义门、西直门,同样碰得头破血流。于谦事先准备的大量火器弩弓,这个时候发挥了巨大作用。明军分作两队,前队持火器,轰击远处之敌;后队持弩弓,专射近敌。瓦剌骑兵被打得人仰马翻,损失惨重,也先的弟弟也被火器轰死了。

也先连续攻城十多日,毫无进展,白白丢下一片尸体。北京城就像铜墙铁壁一般,屹立不倒。也先无奈,又以明英宗相要挟,打算与城中谈判,索取财物。可是,城中并不理睬。

也先无计可施,只得下令撤兵,灰溜溜地返回了塞北。北京保卫战取得完全胜利,大明王朝转危为安。于谦对此功莫大焉。

也先回到塞北以后,又羞又怒,觉得明英宗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想要杀他泄愤。也先手下也有聪明之人,说杀了明英宗没有任何好处,不如把他放回去,引发明朝内部争斗。也先觉得有道理,便无条件地把明英宗放了回去。

后来,瓦剌内部分裂,也先被暗杀,瓦剌势力衰落,对明朝构不成威胁了。

明英宗被放回来以后,明朝出现了两个皇帝,果然引发内部争斗。于谦在皇位之争中无辜被杀,含冤而死,享年六十岁。

于谦得到后世高度评价,他与文天祥一样,被誉为民族英雄。于谦的著名诗作《咏石灰》流传至今。诗曰:“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于谦就像他的诗作一样,忠心报国,清白做人,名垂千古,受万世敬仰。

于谦之所以能够成功保卫北京,是因为他得到了明景帝的全力支持。明景帝是在危难之际当上皇帝的,他为明朝转危为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