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崇祯上台除阉党_新视角读明史_奇书网
返回

新视角读明史

首页
72、崇祯上台除阉党(1 / 1)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

崇祯上台除阉党

魏忠贤一手遮天,阉党势力遍布朝野,貌似十分强大。可是,崇祯皇帝一上台,就轻松铲除了魏忠贤,阉党势力便迅速灰飞烟灭了。

公元1627年8月的一天,皇帝朱由校在魏忠贤、客氏的陪同下,到西苑游船戏耍。朱由校玩兴正浓,突然狂风大作,掀翻了船,朱由校落水,从此得了病,身体每况愈下。大臣霍维华进献一种仙药,说能治百病。朱由校服用之后,却浑身浮肿,不能起床了。

朱由校自感来日不多,召见内阁成员和朝廷大臣,安排后事。《明史》说,朱由校直到临死,都十分信任魏忠贤,对大臣们说,魏忠贤、王体乾二人,对国家忠心耿耿,一切大事都要与他们商量。为了表示恩宠,朱由校还封魏忠贤的侄子魏良栋为东安侯,而魏良栋还不满一岁,尚在襁褓之中。

朱由校没有儿子,兄弟只有一个,就是信王朱由检。朱由校便留下遗诏,由朱由检继承皇位。朱由校安排完后事就死了,年仅二十三岁。

《明史》评价说,明朝自万历以后,纲纪衰颓,已到了极点,即便有英武贤明之君,也难以振兴了,何况朱由校庸懦,宦官专权,滥施淫刑,忠良遭祸,万民离心,即使不想灭亡,也不可能了。

朱由检继承了哥哥的皇位,登基称帝,成为明朝第十六位皇帝,也是末代皇帝,被称为明思宗,年号崇祯。人们一般称他为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是明光宗朱常洛的第五子,十一岁时被封为信王。明光宗一共生了七个儿子,五个早夭,只剩下朱由校和朱由检两个了。所以,朱由校死后,按照继承制度和血缘关系,只能由朱由检继位,别无选择。当时,朱由检只有十六岁。

崇祯皇帝的生母姓刘,原籍江苏连云港,后移居河间府,被选入太子府,成为太子朱常洛的淑女。刘淑女不讨朱常洛的欢心,在崇祯五岁的时候,不明不白地死了。有人说是被朱常洛打死的,有的说是被逼上吊自杀。朱常洛怕万历皇帝怪罪,影响他的太子地位,要求太子府人员统一口径,对外一概说是病死的。

刘淑妃死后,以宫人的身份,草草葬在了西山。当时崇祯幼小,朱常洛把他交给受宠的李选侍抚养。李选侍不久生了个女儿,不爱管他了,朱常洛又把他交给另一个姓李的选侍抚养。朱常洛当时有两个选侍,都姓李,分别称作西李、东李。西李后来抚养了朱由校,但经常虐待他;崇祯比哥哥的运气好,东李对他照顾得不错。

崇祯十多岁的时候,慢慢知道了母亲惨死的事情,十分伤心,悄悄向太监打听母亲下葬的地方。但他不敢去祭祀,便恳求侍从替他去祭扫母亲。

崇祯登基以后,追封生母为孝纯皇后,以隆重的礼仪将她从简陋的坟墓中迁出,光明正大地与父亲合葬在了一起。

崇祯皇帝思念母亲,请画师按照别人的口述,绘了母亲的画像,悬挂于宫中。崇祯皇帝时常跪在母亲画像面前,失声痛哭,泪如雨下。

从这件事来看,崇祯皇帝比哥哥强得多,不仅很有孝心,而且敢作敢为。而朱由校母亲被打死的时候,他已经十五岁了,却没有任何作为,甚至当了皇帝以后,也不敢为母亲报仇,活像一个窝囊废。

有的史书说,朱由校在临终前,再三嘱咐弟弟,一定要重用魏忠贤。《明史》虽然没有这样的记载,但却记载了朱由校向大臣们交待,国家大事要与魏忠贤商量。所以,这个可能性是有的。可是,崇祯皇帝会听哥哥的话吗?

朱由校在临终之前,还把他宠爱的张皇后托付弟弟照顾。张皇后却提醒崇祯,让他一定要提防魏忠贤。其实,崇祯皇帝聪明睿智,早就知道魏忠贤的劣迹,而且心里正在盘算着如何收拾他呢,只是表面上不动声色。崇祯皇帝对张皇后十分佩服和敬重,生活上照顾得无微不至。

魏忠贤当时权倾朝野,朝廷内外遍布他的死党。“五虎”之首的崔呈秀,是兵部尚书,手握兵权;“五彪”之一的田尔耕,执掌锦衣卫,负责保卫皇帝安全;魏忠贤亲自统领东厂,手下爪牙众多。

崇祯皇帝入宫的当天夜里,十分警惕,一夜没有入睡,取来宦官身上的佩剑防身,并且牢记皇嫂张皇后的告诫,不吃宫中任何食物,只吃自己袖中私藏的麦饼。在几天之内,崇祯皇帝陆续把信王府的侍卫、宦官、宫女调入宫中,安置在自己周围,他才略微放心了一些。

魏忠贤也在观察、提防新皇帝,他像对付朱由校一样,对崇祯嘘寒问暖,曲意奉承。崇祯面露喜色,似乎很受用。魏忠贤又送上美女和珍玩,崇祯皇帝一概笑纳。魏忠贤也有点放心了。

魏忠贤还要试探皇帝的态度,他上了一道《久抱建祠之愧疏》,请求皇帝下诏,取消各地为他建造的生祠。崇祯很聪明,下诏说,已经建好的可以使用,没建的就不要再建了。此诏不温不火,意味深长,既抑止了朝野对魏忠贤的崇拜,又不致于引起魏忠贤的怀疑和恼怒。魏忠贤无话可说,猜不透皇帝的心思。

大臣们自然也在观察、猜测新皇帝,他们很快发现,崇祯皇帝与朱由校大不相同。朱由校很少露面,有事都是通过魏忠贤传旨;而崇祯则亲自上朝处理国政,他虽然年轻,却虑事周全,处事果断,群臣都很佩服。特别重要的是,崇祯皇帝似乎有压制魏忠贤的意思。群臣中反对魏忠贤的仍然大有人在,他们开始跃跃欲试了。

阉党也不是铁板一块,他们之间为了争权夺利,时常狗咬狗。有个叫杨维垣的御史,是山东威海人,进士出身,投靠了魏忠贤,成为魏忠贤的亲信。杨维垣与崔呈秀同属阉党,却有着很深的矛盾。崔呈秀也是进士出身,是魏忠贤的智囊和第一死党。

杨维垣上书弹劾崔呈秀,而美化魏忠贤,说魏忠贤一心为公,委派崔呈秀重任,崔呈秀却不思报国报恩,贪赃枉法,收受巨额贿赂,证据确凿。崇祯皇帝果断下令,免去崔呈秀的兵部尚书,让他回家守制。魏忠贤有苦说不出,他的一条臂膀被砍去了。

驱逐了魏忠贤的“五虎”之首,大臣们明白了,深受鼓舞,他们暂时还不敢针对魏忠贤,便纷纷上书弹劾魏忠贤的亲信死党。崇祯等的就是这个机会,他要先翦除魏忠贤的羽翼。于是,皇帝一面暂时稳住魏忠贤,一面干脆利索地免去一批其亲信的官职。魏忠贤感觉情况不妙,但已经晚了。

崇祯皇帝登基三个月之后,魏忠贤安插在重要岗位上的亲信大部分被清除了,接下来,崇祯就要对魏忠贤下手了。魏忠贤预感到危险,惊恐不安,但毫无办法。

就在这个时候,国子监贡生钱嘉征,上书弹劾魏忠贤十大罪状,说他与皇帝并列、蔑视皇后、搬弄兵权、目无圣人、滥加爵赏、掩盖边功、剥削百姓,但没有提到迫害东林党之事。钱嘉征最后加了一句:“新君登基,国家有希望,我死都不怕了。”

崇祯皇帝立即召来魏忠贤,让太监念钱嘉征的奏章给他听。魏忠贤趴在地上,战战兢兢,汗如雨下,他知道大势已去,请求引疾辞官。崇祯立即批准,命他到凤阳祖陵司香。

魏忠贤迫不得已,只好离开京城,南下凤阳。魏忠贤走了以后,崇祯皇帝立即命锦衣卫前去逮捕,押回北京审判。魏忠贤走到阜城的时候,得到亲信李永贞飞马密报,知道难逃一死,便在南关一家客栈里痛饮到四更,喝得大醉,然后上吊自杀,终年六十岁。

锦衣卫把魏忠贤的尸体带回来,崇祯皇帝下令,将尸体肢解,砍下头颅,悬挂示众。崇祯命人斩杀魏忠贤和客氏的家人,鞭死客氏于浣衣局,没收其家产。百姓奔走相告,拍手称快。

魏忠贤死了不久,崇祯皇帝组织专门人员,对阉党进行彻底清算,共涉及二百五十八人,分别定罪处置。王体乾、霍维华等一批阉党被革职罢官,许显纯、田尔耕、李永贞等人被处死。崔呈秀自缢而死,被戮尸。杨维垣本应定罪,因弹劾崔呈秀将功补过,被贬到淮安府任职。后来,清军攻打江南的时候,杨维垣全家死节,表现还不错。

就这样,一个十六岁的少年皇帝,一举粉碎了庞大的阉党集团,表现出崇祯皇帝的机智和果敢作风。

与此同时,崇祯皇帝为东林六君子和被冤死的人平反昭雪,追赠官职,并大量起用东林党人。在崇祯前期,东林党人又扬眉吐气了。

崇祯皇帝年轻有为,励精图治,一心振兴明朝。可是,大明王朝已经千疮百孔,病入膏肓,崇祯皇帝能够挽救明朝灭亡的命运吗?

最新网址:www.qisuu.inf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