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让聚义瓦岗寨
提起瓦岗英雄,几乎无人不知,因为有一部小说,叫《隋唐演义》,在民间流行甚广。唐初许多名将都出自瓦岗,瓦岗军是隋末农民起义中力量最强的一支,对摧毁隋朝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而最早聚义瓦岗寨的,是河南人翟让。
翟让,河南滑县人,为人仗义,心胸豁达,武艺高强,善交朋友,属于英雄豪杰,很像《水浒传》中的晁盖。
当时,翟让在东郡当法曹,是个司法部门的小官。不知道因为何事,翟让犯了罪,被打入死牢,只等开刀问斩。在这危急关头,有个叫黄君汉的狱吏,佩服翟让是英雄豪杰,决心要救他的性命。
到了夜里,黄君汉悄悄来到牢房,给翟让打开枷锁,对他说:“天下大乱,豪杰四起,正是英雄大显身手的时候,怎么能在监狱里等死呢?赶快逃命去吧。”
翟让身陷囹圄,本以为必死无疑,不料意外获得重生。翟让感激不尽,流着泪拜谢黄君汉,却不肯走,说:“黄君大恩,翟某自当心领,可是,我如果走了,您怎么办呢?我不能为了自己贪生,而把您置于危险之中啊”。
黄君汉着急了,说:“我觉得您是一个大丈夫,可以拯救黎民百姓,所以才冒死相救。您怎么能像个女人一样,哭哭涕涕,瞻前顾后呢?您快走吧,不要管我!”翟让只好再三拜谢,含泪告别。
翟让出了牢笼,却无处安身,又要躲避官府追捕。这个时候,王薄已经举起义旗,天下响应。翟让索性纠集了一伙志同道合的人,上了瓦岗山,占山为王,起义反隋。
瓦岗山,在今河南滑县南边,方圆数百里,易守难攻。翟让揭竿而起,附近百姓纷纷前来投奔,很快聚起大批人马。起义军根据山势,构筑了方圆二十余里的宏伟寨墙,十分壮观,形成了著名的瓦岗寨。起义军依据山寨,多次打败官府围剿,势力日渐壮大。闻知翟让起义,四方豪杰纷纷归附。那个救了翟让性命的黄君汉,也上了瓦岗寨。
黄君汉,是河南新乡人,侠肝义胆,见识超群,他放走翟让以后,也随即逃匿。黄君汉听说翟让聚义瓦岗寨,很合心意,便前去参加。翟让见救命恩人来到,异常高兴,对他委以重任。黄君汉为瓦岗军的发展壮大,做出了很大贡献,并独自率军镇守重镇柏崖。后来,瓦岗军失败,黄君汉归顺了唐朝,因战功卓著,被任命为上柱国、怀州刺史,封为虢国公,五十二岁病逝。
翟让举起反隋大旗,许多英雄聚于麾下,其中著名人物之一,是大名鼎鼎的徐世勣,就是隋唐小说中徐懋功的原型。
徐世勣,字懋功,是山东东明人,迁居到滑县,与翟让结成了朋友。徐世勣智勇双全,尤其善施计谋,在小说中被描写成诸葛亮似的人物。隋朝名将张须陀,就死于徐世勣的计谋之下,可见徐世勣的才能,远在张须陀之上。徐世勣是瓦岗元老,为瓦岗军发展壮大立有大功,是瓦岗军核心人物之一。后来,徐世勣归降唐朝,成为唐朝开国功臣,被赐姓李,改名李勣。李勣活到七十六岁病逝。
瓦岗寨的另一位元老,是忠义双全的单雄信。单雄信,是山东曹县人,与徐世勣是生死之交,两人一同投奔了翟让。单雄信和徐世勣都是富户,他们捐出家产,招兵买马,扩大瓦岗势力。单雄信擅使马槊,勇力过人,作战凶猛,被称为虎将。后来,单雄信死不降唐,被唐朝所杀。
瓦岗寨聚义的人越来越多,粮食成了大问题。徐世勣对翟让说:“我们都是当地人,兔子不吃窝边草,不能侵扰当地百姓。荥阳和梁郡,是汴水流经的地方,来往商船很多,我们可以到那里取得财物。”翟让认为徐世勣说得对,于是率众进入荥阳、梁郡境内,抢劫来往商船,以解决军需问题。
瓦岗军初期,属于绿林好汉,劫富济贫,颇有些水浒梁山的味道。翟让豪放粗犷,没有大的谋略,也没有夺取天下、登基称帝的野心。后来,关陇集团贵族李密的加入,给瓦岗军带来新的生机。李密胸怀大志,谋略过人,使瓦岗军有了明确的战略目标,而且势力愈来愈强,成为反抗隋朝的主要力量。
在隋末大乱的时候,不仅农民起义风起云涌,统治集团内部也有人反叛,最著名的是杨素的儿子杨玄感,竟然也举兵造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