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绵绵,清风拂面。屋檐下,一个瘦小的身躯匍匐在墙角,衣衫单薄,看似不过五岁的女娃,头发杂乱,面容污黑,眼睛却似有光,手里捧着一个破角的瓷碗,见行人停驻便磕个头,五岁的女娃这等行乞,也不知能否支撑过这个春寒季,行人一想至此便怜悯的阁下一个铜板走了。
雨落村,又名李子村,座落在青城山脚下,一个盛产李子的地方。青砖瓦房排列在小道两边,小小的村落并无闹市,仅在特殊的日子里才会聚集会市,比如今日逢九,便有零星的摊贩摆卖,有卖鸡鸭,竹篓簸箕,镰刀锄头,布匹油伞,即便是细雨潇洒,也是热闹的。一名衣着灰袍,肩跨药箱的中年男士,匆匆走向那卖汤面的摊位,卖汤面的是一位中年大婶,一见变开朗道:“百道长,可好些日子没见你哩,可是去镇外行医才回来?真真是救世的好人,上次你给的治风湿的膏药,我用了可好些日子没犯腰痛。真的感谢。”
中年男士被夸的有些内敛,连忙笑着坐下回应:“李大婶,你真是神机妙算,在外行医月余,这次回来,不过最想念的还是李大婶做的鸡蛋面呢,而且才三个铜板,来一碗。”李大婶连忙应声着好好好。
百道长,名锦春,是青城山的道士,了解的是青城山很少弟子下山,但百道长却隔三差五的下山行医义诊。李大婶对这个温和儒雅的百道长了解不多,只知他擅医理,观星卜卦不知,预测天气倒挺准的,临行前便说过一阵会春雨绵绵,便提前给开了药膏,还交代了御湿寒的注意事项,李大婶对其甚是和蔼和亲。百锦春卸下肩上的药箱放在桌子上,瞅见旁边墙角匍匐的小小身影不解问了问:“李大婶,话说我们雨落村民风向来安逸,自给自足,衣食无忧,纯无偷盗打砸抢之事,这旁边的女娃所为何事?”李大婶一听,也随着百锦春目光瞅了瞅那女娃,那女娃也机灵的抬头看了他俩一眼,目光便低下来继续看向那会市的摊贩,百锦春看了看,那摊贩摆卖的是草绳编制的蜻蜓,蚂蚱,还有兔子。想着这女娃倒是孩子心性,便听到李大婶长叹了一声,缓缓道:“这女娃子,说来命中带克似的,是村里李大富的女儿,这李大富的媳妇生下这女娃便难产而死,李大富丧妻之后便酗酒,这大男人哪里晓得照顾孩子,便把这女娃托付给他妹妹李小娥抚养,恰好李小娥未生儿育女,便欣然答应,可哪晓得这女娃养到四岁,李大富便酗酒过多而死了,这个李小娥的丈夫本就因李小娥无生养,且酗赌欠人钱财过多,便扬言要把李小娥给卖了,李小娥一听,自家哥哥死了没了庇护,自己的丈夫如此待己,不堪受辱,便服毒自杀,这便留下这个女娃子一人。这女娃尚不会说话,还不知叫啥,每当有人与她说好话吧,她便咧嘴笑欢喜的看着你,说她不好的话吧,她就看着别处有意思的事物。我觉得这女娃倒是机灵的。你说她怜悯吧,可我这许久看到她,便觉得她是个希望。”百锦春听完,好奇的走向女娃,女娃见来人穿着灰袍,长着儒雅干净的面容,眼睛光芒更甚,愣是忘了磕头,百锦春惊奇了一翻,这女娃确实奇的很,此等境遇,眼中并无害怕跟惊慌,眼中似乎对事物喜胜于悲。或是那李小娥护的好?还是这女娃子慧根浅,傻傻呼呼不知自身境遇?还是说,难不成这小小女娃天赐玲珑心?思绪之中,认真瞅了瞅女娃一眼眉间,天煞孤星?罢了,祸兮福所倚,算是有缘,俯身柔了柔女娃的乱发,柔声的道“小姑娘,你以后就叫百无双吧,我带你上山,以后冠绝天下,就跟我一样。”说完,不等女娃反应,便抱起女娃走回面摊子,一起吃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