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得好,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山沟沟里长大的孩子,对山里的一切都有种自然的亲近感。
小时候的我,喜欢爬山,溜坡,上树,采野果。
而与之相对的,就是不喜欢一动不动的坐在教室里,咿咿呀呀的读书。
读书有什么用,读书能填饱肚子?
这一想法,在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被打破了。
因为脑瓜子好使,鬼主意多,我一直是班里的第一名,也是孩子们的老大。
那一年我们的小破学校,来了一位支教老师。
他为我们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从那以后,我们对山外面的世界也充满了好奇。
支教期满,他要离开了,临走的时候告诉我们!
“读书是山里孩子走出大山的唯一出路!”
那个时候,我们都不懂,离开大山,用走的不就可以?
我们走个二三十里地,不都是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直到后来,我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县城的中学,又考进市里的高中,才对他说的“走出大山”有更深刻的理解。
我给他写了一封信,简单介绍了下我现在的学习情况,然后表达对他的感谢之情,按照当初他留下的地址,邮寄了出去。
至于能不能收到回信,我并没有期待。
当初和我一起上学的小伙伴,有的去当了服务员,有的在家务农,有的早早结了婚,有的因为意外离开了。
我一个人在市里,只是“随波逐流”的机械学习,老师夸我脑袋聪明,也旁敲侧击,说我不刻苦!
山里的孩子,能够真正走出大山的少之又少,走出大山后,有能有什么改变,我不知道。
不久以后,收到回信,他的字里行间满是对我的夸赞与鼓励。
从那以后,我们的交流更加密切。
而我在他的引导之下,终于知道用功学习,成绩突飞猛进,排名年级前十。
按照这个成绩,重点是稳妥的。
但是可能就差了一点什么,高考成绩出来,录取线公布,低于一本录取分数线五分!
那个时候,我还不能体会,重点与非重点的差别。
只知道,分数不低,我很知足!
至少我肯定是这么多年,我们那一片唯一考上大学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