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想好事。临安那边现在是里忧外患,哪里顾得上咱们这些小人物。你家大郎也就一个小小巡检。就算老头子到处活动,将那个什么承奉郎办下来,那也是个芝麻小的虚职,起不了什么用,也带不了千军万马。”刘远自然明白刘雄说的是什么。
老头子一直在四处活动,帮刘远谋个出身。若成了,几个兄弟自然能水涨船高。
“嗯。”刘雄有些沮丧。
“不过,据临安消息,朝廷上有好些人建议让各地招聚义兵了。”刘远笑了笑,道。
“真的?”刘雄惊喜道。
“现在还没有确切的消息,不过按目前情形也是必然之事。若蒙古人南下,朝廷还指望着大批的义兵勤王救驾呢。”刘远撇了撇嘴。
后世都说宋朝强文抑武,可朝廷的军费开支每年可不少,养着上百万的禁军。危及之时还会下旨招聚义兵。不过,这义兵可算是没编制的,民间自行招聚,自行供养,是吃不上皇粮的。对这个王朝,自已可没有什么感情好言,不过,若到那时候,打个勤王的名义,聚个几千上万人,干自已的私活还是不错的。
“哈哈,这就好。咱们就聚得个几千上万人会会那蒙古人。”刘雄喜不自胜,挥着手道。
“几千上万你,你来养活啊。”刘远翻了翻白眼,“别想有的没的了,咱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踏踏实实做,先把本事练好了,将巡兵队训好了。否则一群乌合之众,就是真给你几千上万,你觉得上得了阵,败得了蒙古人?”
“呵呵。有本郎这话我就踏实了。回去后我就好好做,将巡丁队先训出来”刘雄笑道。
“哼。自已也长些本事吧。”刘远撇了撇嘴,“以后我招些秀才相公过来,你跟着学学。”
“学那个做什么。战阵之上,讲得是刀枪剑戟,十八般武艺。跟那些读书相公能学得了什么?”刘雄不以为然道。
“你那是只会撕杀的莽汉。想出人头地,不读书不认字行吗?”刘远气道,“不读书不认字,你看得会兵书,识得了舆图?你不要和我说,哪天你当了将军,懂不得兵法,连军令也认不得吧。”
“不是有参军嘛。”
“参军,有参军你就不管不顾啦,不动脑子啦,万一参军死了、失误了或起了异心了呢,你不得抓瞎?”
“呵呵。”
“以后,咱们兄弟都得学,学认字,学兵书,学着动脑。否则,那就只能一直当个小兵,由着人指来指去,卖命撕杀。”刘远冷冷威胁道。
“好吧,好吧,都依大郎。”刘雄讪笑道。
“少给我嬉皮笑脸,我说的可是认真的。”刘远板着脸道。
“呵呵,大郎放心吧。既然大郎发了话,兄弟们哪个敢不听,那就是和我雄子过不去,我雄子第一个不依。”刘雄挺着胸脯道。
“这还差不多。”刘远点点头道。
“大郎,即然有了消息,咱们要不要多招些人过来一起训着?”刘雄话锋一转,提起了巡兵招收的事情。
“一下子招过来拿什么养活?”
“是啊。钱倒是个大问题,要不回州城找员外好好说说。”
“暂时没戏。”刘远摇了摇头,“不过,这事你别管,我来想办法。”
“只是招巡兵这事?”
“按说好的来。先招二十个人,分成两队。我已在林家村招了十个了,明天就会过去。你再招些,凑足二十个。”
“嗯,这个好办。”刘雄点点头。
“以后这些人,分成两队,你和江子各带一队。张权做教头,你们管兵。我和山子、林子给你们做善后,弄吃弄喝弄兵械。”
“呵呵。大郎将巡兵队交给我们,你尽可放心。”刘雄傻笑道。
“放个屁心。你这样子能让我放心吗。我还是巡兵队总队长。”刘远狠狠瞪了刘雄一眼。
“嘿嘿。这总队长就得大郎当着。”刘雄傻笑着。
“丑话说在前面。平时咱们兄弟在一起,打打闹闹,嬉嬉哈哈都成,但做起事来可不能论什么兄弟,出了差错板子照打不误。”刘远正色适。
“明白。在家为兄弟,授事为君臣!”刘雄笑脸一收,肃然应道。
“你什么时候这么斯文起来,都出口成章了。记得在学堂时你最顽皮。”刘远奇道。
“呵呵,茶楼听来的。那里不是常有人讲古嘛。大郎说的是不是这意思?”刘雄傻笑道。
“差不多吧。”刘远点点头,“咱们现在做的事也算公事。在公事上,以后不论兄弟,不扯亲情,也不论资排辈,就论能力。能者上,庸者下。你和江子各领一队,定期搞下比拼。比识字,比军纪,比操练,甚至可以斗一斗。以后咱们肯定要扩兵。有能力的上,没能力的下。若你不行,别说队长,甚至连当巡兵可能也不成。到时,可别怪大郎我不顾兄弟情义。”
“这自是应有之事。自己不争气,哪不能怪大郎。”刘雄点点头。按着话锋一转,得意地笑道:“不过江子得吃苦头了。就他那样哪能是我对手。我指定打趴下他。”
“小心别被他打趴下吧。就你这身板,能扛得住江子?”刘远笑道。
“大郎说的是带兵,又不是让我和他撕打,他一个人再壮实,再能打又顶什么用!”刘雄不服气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