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科目一再次没有通过的消息在当天的晚上就告诉了我,并称这是第一次,一边看着我一边叹着气说“不知道怪啥,一到考试的时候我就紧张”。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没通过是很正常的一件事,再加把劲儿就好了,别灰心,反正下一次也不见得就能过,哈哈哈”,他狠狠地白了我一眼。
他科目一第三次没有通过的消息在当天的晚上还是没有告诉我,但这一次是被我发现了的,开始的时候他死不承认,我是在他的表情上把这件事给实锤了的。
我突然间想起了他对我说的那句“不解释”,我笑嘻嘻的趴在他的床头边问他“你给我解释一下呗”。
“哎呀,去那的路太远,晕车了,下车的时候迷迷糊糊的”,这次的声音被他拉的很长,语调是有气无力然后逐渐下降的那种。
我忍不住的笑出声来并说“你干啥呀,还想考几回呀,你是不是成心不想过啊”。
“头疼啊,我睡觉了”,很粗鲁的回答我这么一句,之后两手抓住了被子用脚蹬了蹬后把头缩在了里面把身体转向了冲着墙的那一边。
几天之后我俩在一起的时候,他弱弱的对我说“要不你陪我考试去吧,我越来越害怕了”。
我计算了一下日期后发现那一天和我的事撞了车说“那天不行啊,真去不上啊,我也得去某某地参加自考”。
听到我这么说之后他一点儿精神也没有了,我们两个去食堂吃饭,无论谈到什么话题他都没了兴致,包括他最喜欢的。
第四次和第五次的结局并没有更改,答案依旧和他低落的心情一样,他几回科目一的成绩和正在涨着潮的海岸边的浪花是相似的,每一次都确实有所突破,但就是前进的幅度不大。
(本章未完,请翻页)
后来我也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不怪罪于他的智商,也不怪怯考场的心理和容易晕车的身体,以他的能力也不是考不到90分,就是时间和次数太少了,也不知道是谁定的这个科一考了5次就不让考的规则。
他行的,如果再让他多考5次的话。
面对真正伤了心的人你是想不出那么一句非常贴切的能够安慰到他内心的话,因为只要你在他身边就会被他身体散发出来的悲伤磁场所感染,你也一样会伤心的。
我在他的面前破口大骂这个定考5次规则的人。
“青豆,别骂了,我感觉你骂他的同时好像也是在骂我,反正心里不是滋味”,他用手由上而下的摩擦着自己的脸。
“你脑子里面有点儿逻辑呀”,然后我就在一边没皮没脸的笑个不停,我知道这时候的我很是烦人,但就是憋不住,黎明君小脸发白的躺在床上告诉我他心累,情景和上一次的一模一样。
我知道他不累,所以我没有走,我知道我此时肩上的胆子很重,兄弟不开心我哪能转身离开呢,可是任由我使出100种办法,他的心情就像一颗外表上布满了贝壳的礁石一样矗立在那里,不为所动。
没办法,我只能叫来更多的兄弟来帮助他排解忧愁,并和大家一五一十的说出了事情的原委,我是在担心大家get不到他的伤心点。
他没曾想,我出去后又回来了。
我没曾想,大家听到了这么开心。
他没曾想,我把这个事说了出去。
我没曾想,这样就治好了他的心烦。
他没曾想,青豆会开这么大的玩笑。
我没曾想,能够吸引来这么多人。
他没曾想,精神一瞬间恢复的这么快。
我没曾想,他起身就要下床打我。
他没曾想,我能反应的那么快。
我没曾想,因为人多没有跑的出去。
他没曾想,我能记到现在。
都没曾想,这成为了一段如此难忘的记忆。
都没曾想,这就是“青春”呀。
玩归玩儿,要真的叫起真儿来我还不如人家黎明君呢,就拿大学里自考的事来说吧,我是一个十足的专科生,因为年代的问题那时候就是这样,公安类的院校大部分都是专科的,而在两年之后摇身一变大多的警校都升级为本科了。
因为我们毕了业是专科的学历所以在学校里大部分的人是很热衷于在校外自考本科的,于是就衍生了以此而作为谋生手段的教育机构,我就是他们大肆宣扬的战果。
我到现在也没有整明白自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每一次的考试地点都要那么远,第一次就是在武汉,在一个冬日里的周末乘着大巴车就去了,虽然河南和湖北接壤,但在车上也足有六个小时呢,更让人不能理解的是费那么大的周折去一次还只能考两科。
我报的公安管理总共有10科,全部及格以后会下发一个好像是叫成人本科的证书,在某种不严格的意义上来说我就是本科生了,也仅在基于不严格的角度上才能这么叫。
班级里面去了很多人,但我只记住了和我一个宾馆的顽皮君和风宇君,前天晚上到了之后他们俩就约着上网去了,然后没有拿捏好游戏与睡眠之间的平衡,果断的选择了包夜,第二天考试自然是没有去的,我在当时就特别佩服他们两个这种敢说就敢干的性格,发自真心的。
那个傍晚我自己去参观了位于武昌的“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光是打车去那里就花了七八十块钱,当我到了的时候景区都已经关了门,也恰好是这样的情景给了我“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的感觉。
呆望了片刻之后去了“中华第一枪”的景点儿拍了二三十张的照片,当时就能洗出来的那种,仔细的观赏周边景色之后心满意足的打车回去了。
碧天边云归岩穴,鸿雁一行飞去。
便芒鞋竹杖行秋,问底是青帘舞处?
一个人出门游玩其实是很无聊寂寞,但在当时的那个年纪却是极享受的,那种感觉我不知道在无情的岁月的浪河里在何时丢失在了哪里,想要刻舟求剑都是不能。
小时候的课本里我们都在哈哈大笑着“刻舟求剑”这个故事,可突然有一天发现故事里的楚人那失去所爱时的不甘,不就是我们都有过的样子吗。
那两课我全都过了,一百分的卷子我的成绩都是九十多,这功劳不归属于我的努力和智商,而是花好几百块钱买的答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