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父母陪伴,赵红阳无比舒适及惬意。
屋子里燃起了熊熊烈火,散发出的火光几乎盖过了灯光,这光芒很和谐,很温暖,一股如饮甘露的心情涌去赵红阳的心头,他半开嘴,笑意不停的往外流,明亮的火光,将他半开的嘴唇透得通红。家里的气氛总是很融洽,赵红阳时常感叹时光飞逝,留不住所有美好的片刻,他很珍惜与家人在一起的每分每秒。
他很享受家里的甜蜜时光,每当在外面受到别人的嘲笑,他都会想念家人及家一牛一犬,还有那颗高大魁梧的榕树。这样的环境塑造了赵红阳的心理,他觉得,没有任何地方比较更温馨了,也没有任何人比家人重要,他唯一的爱只来自家人,唯一的欢心也只来自家庭。而每次离开家人,他内心就会无比的依恋不舍。
火光与灯光交错下,母亲炒着刚采摘的竹笋,莎莎的炒菜声夹杂着竹笋的香味,这声音如同人间最美妙的音律,让找红阳久久回味,每当回想起来,如同又回到那样的场景,浸泡与父母无微的爱中。父亲借着光照,光着膀子擦拭着肩上红肿的伤痕,一条条,横七竖八,纵横交错。伤痕如同咧开的嘴唇,从中吐露着父亲伟大而又无微的细爱,这是父亲对子女爱最好的证词。
赵红阳看着母亲忙碌的身影,父亲身上那纵横交错的伤痕,他联想了远方深处的竹林,父母惆怅而又焦急的背影,雨水打湿了大地,打湿了他们,他们匆忙的身影,依然未敢稍作歇息。
夜色慢慢沉寂,浓雾苍茫与灯光镶嵌,透过门窗,村里的灯火在雾霾李零零散散,隐隐约约,所剩无几,风吹斜了落雨,一股股冷气透过门窗袭背而来。空气中夹杂着太多不平静,如同赵红阳的心事,云起暗涌,一阵阵冲击着他心头,这样的夜晚,总让他浮想联翩。家人随夜色睡去,仔细聆听,隐约可以听到父亲规律的鼾声,关上卧室的门窗后,赵红阳躲进被窝觉得世界突然安静了,安静得他可以清晰听到自己的呼吸及心跳声。
他以前便不知道,家里的人会为他如此付出,似乎他背负着家里人所有的希望,而他能做的,也便是背负着这艰巨的重任不顾一切的去达成使命,此刻的自己似乎没不那么心甘情愿的,似乎对父母所作所为又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感觉,当全家人的希望都寄托于自己的身上之时,自己的就已经提前过完了那份肆无忌惮的童年,他便不知道自己喜不喜欢读书,但是他明白,他必须读书,而且还得努力的读书。他明白父母的苦衷,也明白父母的用意,有时候也会抱怨,因为他也想要一个可以肆意玩耍、嬉闹的童年,他不想回忆里的童年只有忙碌及疲倦。
当他再一次想起父母沧桑斑驳的脸庞时,心情又沉重了许多,那些不情愿的想法也即刻消逝,赵红阳的心情如同天上的云,千变万化,也如同浩瀚无边的海洋,无边无际,潮涨潮落,错乱得难以形容。
他的心情宛如窗外的漆黑的夜,布满了重重浓雾,那些原本存在的东西,已经被掩去而变得虚无缥缈,新欣起的东西,也将会慢慢的被吞噬不见,无尽的愁云惨雾,无尽的暗影新伤,很快,他又如同云彩失去了原来的方向,随风飘沉
(本章未完,请翻页)
,最终也迷失了最初的自己,更多的时候,他就如同一个失去灵魂的躯壳,仿佛只是为了别人而来到这个世界。他认为,父母应该更清楚他该做什么,自己应该对父母的话百般依顺,只是他不曾想,这样沉重的负担,而不是会让他变得更加坚强,或许终将被无处不在的压力压垮,从此如同行尸走肉,失去生活中的色彩。
时间终将消逝,学期如期而至,赵红阳正如家人所期盼,顺利升学,而他却不知该喜该悲,因为他将背负着家人太多的希望,他应该为自己努力刻苦最终达到目标而开心,可他却开心不起来,他已经没有一颗简单的灵魂,即使微笑了,也更多是沉重。
与家人一番道别后,随着父亲前往学校,父亲扛着行李大步向前走着,似乎完全不在意赵红阳是否追得上他的步伐。他们走过了村里一个又一个拐角,慢慢离家乡远去。赵红阳时不时的回过头,家乡的全景尽收眼底,而他总能一眼看出自己的家,因为他家庭院旁,那颗高大魁梧的榕树格外显眼。
赵红阳内心默默想着,此去只能等过年时候才能归来,他很害怕这漫长的时间,对那陌生的环境有很多未知的恐惧,孤独感又不知觉的厚厚一层。他很害怕,步入喧闹的人群中,内心却可以很平静的孤独着,犹如一湾承载垃圾的死水潭,无比的低沉及落寞。
赵红阳的童年,似乎已经没有了友情,或许是内心过于自卑或者天生的愚钝,他不知道怎么能让自己变得好起来,却知道怎么能让自己很悲伤。如此,他唯一的依赖便是亲情了,在他眼中,没什么会比亲情更高贵的了。每次短暂的别离,他都无比沉寂,内心的情感无法释然,他只会低头不语,脚步匆匆,只有在走动之中,他才会觉得更好受一点,或许这就是提前成熟所要付出的代价。
天空没有太阳,天边灰沉的云彩,好像在酝酿着一场倾盆暴雨,赵红阳出了一身汗水,呼吸有些急促,慢慢的像学校靠近,父亲似乎有些心事,也便不多说话,只是简单的交待两句:“你要好好咧读书了,不要跟同学打架咧.....吵架咧。”
“嗯嗯....”。赵红阳有些不耐烦。
路面凹凸不平,溅起的泥巴滴落于父亲的小腿上,赵红艳撸起裤腿,小心翼翼的走着。鞋底沾满厚厚的泥巴,整个空气中只有噼噼啪啪的脚步声,时不时飞起一只鸟,很快又消失于远方。
赵红阳止不住的幻想着学校的样子,赵红艳与父亲来到候车处,等着去往镇上的客车。
上中学都是要去镇上,赵红阳的家乡离镇大概三四十公里的山路,交通不便,条件艰辛,每次返乡,只能徒步三到四小时,村里很多人就此而辍学。父亲内心很担心赵红阳,他希望下学期村里有人能上中学,好与他做个伴,他嘱咐赵红阳:"星期天咧你就在学校好好看书,伙食费我会托人送来给你了咧,回家路远,你走不住那么多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