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员外夫妻二人急得不行,却无计可施。
为此还请了许多名医,结果都是:“令公子并无发音障碍。”
贵人语迟。应家夫妻俩只能这么安稳自己。
事情转折在应辞七岁那年。
那一年,宣承寺的方丈下山普法。
宣承寺的释空方丈是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少时出家,普法那年已达八十高龄,据流传的古籍记载,那是一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大师。
南泽一百七十二年,长空方丈在皇宫祈雨,那场雨在三年干旱的南泽国下了三天三夜。
后来皇帝追问其既有如此神通为何不早早施雨,释空方丈留下了一句话:“上位者无德,但,百姓何其无辜。”
南泽一百七十二年,冬,皇帝驾崩。
记载上位者生平的史籍落笔却不显色,众人百试无果。
最后释空方丈入宫亲自执笔,在史籍上了写下了撩撩几句:
南泽国第十七代国主,生于南泽一百二十七年,卒于南泽一百七十二。
在那供奉着历代皇帝的皇陵,出现了史上第一位连名字都不配提起的皇帝。
事情已过四十年。
那位被释空方丈称为无德的皇帝具体做了什么,现在的人已不知。
但释空方丈却因此事一战成名。
普法当天,正是中秋佳节。
应员外携妻儿游走在人群中。
长街之上,灯火通明。孩童在大街上奔跑打闹,少女在成群嬉笑,热闹声中还有学子在猜着灯笼的谜底,各式各样的灯笼笼罩着整个上城。
普法地点就在上城最大的广场-与众间。
素金的华台之上,便是来宣讲佛法的长空方丈。
释空方丈面容慈祥,认真的传道,虔诚者盘腿席地而坐,洗涤自身,聆听佛法。
那是应辞第一次看见和尚,坐在华台之上,光着头的和尚。
眼睛注视前方高台之上的长空方丈,应辞说了他活到七岁最多的一句话:“若人生百岁,不见生灭法,不如生一日,而能得见之。”
应员外惊喜万分!
这还是第一次听到自家儿子说出超过三个字的句子!
应员外抱着儿子携着妻子向家奔去。
华台之上的释空方丈顺着三人离去的背影递去了目光,然后收回视线继续宣讲佛法。
再见时已是三日后,而此时的释空方丈已被驱赶在应府外。
“此子与我有缘,不如随我回山,待成年时在还俗。”
在此番话未出之前,释空还坐在应府的大堂座椅之上,此话一出,变被应员外礼貌的“驱赶”去了应府。
应夫人看着正在气头上的应员外,想想被逐出去的释空方丈,左右为难。
七岁的应辞站在门后,手里紧紧攥着一物,是刚刚方丈走之前塞到他手上的。
------题外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