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处靠水的摊子上,围了一圈人。
“三郎,我该怎么办,我妻子嫌弃我不下地干活、不能考取功名,她要把我给休了。我该怎么办呐。”
一个文文弱弱的瘦子一把鼻涕一把泪,也不嫌丢人的自曝家丑。
这种家事,杨知先也管不了,只好建议:
“你去踏实做一份工,我介绍你去福来客栈当个账房先生怎么样,他们那原来的账房先生回家守孝了,位置空出来,待遇不错,你去做就踏实做,我给你介绍。之后你妻子也无话可说,你再好好陪
(本章未完,请翻页)
她就是。怎么样?”
那瘦子,愁起个眉头,也没主意,还是咬咬牙:
“行,我去!就先谢过三郎了。”
这边说完,又有一个中年妇人挤上来:
“三郎,临湾坊的李家铺子十月收了我家的布匹,钱一直没给结清,去了几次都是拖,这马上过年再拿不到钱,没年过呀。”
杨知先平时最恨不讲信誉的人,也是不满李家铺子的做派:
“有这事?真是岂有此理,做生意讲究信誉,连信誉没有还做什么生意。杨婶婶你放心,你明天再去要钱,我保证李家铺子一个铜板都不少的给你。”
这边围着的人也是吵吵嚷嚷,说李家铺子不厚道。
不知说了多少话,三郎嘴里也是口感舌燥,正要去茶楼要一壶清茶。
走到茶楼柜台,茶楼掌柜反手遮一封信递给杨三郎,嘱咐道:
“大小姐说,第一件事是搞清楚水手失踪的细节。”
“晓得了。”
杨三郎丢下五个铜板:
“劳烦送一壶清茶来。”
此时正是下午,一个手拿拐杖的汉子快步穿过闹市,正好路过茶楼,往里瞥了一眼,似是认识杨三郎。
这汉子后来东转西转,走进一家阿拉伯人的店铺。
把手中拐杖摆在桌上。
阿拉伯掌柜张眼一看,看到拐杖,惊呼:
“这是曹二舅的拐杖!”
汉子点点头,说:
“你这里准备好一万贯钱。”
“好,稍等。”
阿拉伯人沉默片刻,然后转身走去账房。
半响,阿拉伯人回到大厅:
“一万贯钱已经准备好了,明日之后随时可以来取。”
汉子摆摆手。
“这是半块玉佩,你留着,过段日子,会有人拿着另半块来取钱,别多问,把钱给他就行。“
听完吩咐,阿拉伯人点点头。
见阿拉伯人小心翼翼的把曹二舅的拐杖拿盒子收好,
汉子转身离开了铺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