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青山不可思议的盯着沈念恩:“沈大姑娘………”
沈念恩也不好意思的笑了笑,解释道:“家父在世时曾教过我们姐妹几个一些功夫。”
“大家快来喝点水呀”秦氏也出来招呼道。
一群人也热热闹闹的喝起了糖水。
“沈夫人,虽然你们是流放到这边的,但我们不会把你们当犯人看的,沈将军是我们心中的英雄!如今他为国战死邶阳,你们既然来到了我们百望村,就是我们村的一员,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地方,沈夫人尽管开口就是。”
楼氏颇为感动的向吴北朗点点头,她夫君战死,李妹妹殉情,全家人流放,小四病死途中。她感觉自己此生或许就如此了,本想也随夫君而去,没想到,到了这里,这里的人这么好。而吴北朗是百望村的里正,
沈思妤也悄悄的溜到吴北朗身边:“吴伯,小女有句话不知道当问不当问?”
“沈二姑娘请问。”
“不知我们百望村可有教书先生?”
吴北朗叹了口气“我们这个村是信阳最贫困的一个村了,种的粮食刚够自己吃,哪里还有闲余的银子给孩子请先生啊。之前但是有个李秀才在村里教孩子们,后来中了举人,也就走了。”
“如果吴伯信任我,村里的孩子,有多少我收多少,一个月只要一文钱的束脩。”
吴北朗惊奇的看着沈思妤,沈思妤也笑了一声:“也请里正莫要嫌弃我是个女儿家。”
“沈先生说的是哪里的话,那我就替村里的孩子先谢谢先生了。”如此便是同意了沈思妤的话。
沈念恩也端着碗走了过来:“我看村里的地大多都是在种着的,按理说百望村不至于是穷困的啊。”
吴北朗叹了一口气:“沈大姑娘有所不知啊,我们村里种的地是信阳最多的,可粮食的产量也一直上不去”
产量低?要么就是种子的问题,要么就是地的问题,要么就是种植方式和气候问题。
想到这里,沈念恩又跟着问了一句:“那么村里是不是,今年种的是麦子,明年这块地还是种麦子?”
吴北朗挠挠头,有些不解:“自然是还是要种麦子的。”
“我有一个小建议,吴伯或许一试,今年种麦子的地,明年就不要种了,换做其他的种子,兴许有用。”
吴北朗虽有疑惑,不过换地,问题也不大,就还是照做了,不曾想,沈念恩的随口一说,却也真的小小的解决了一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