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老爷子的好友兼家庭医生马先生讲,人老了普遍呈酸性。为什么?先生不讲明,惠子聪明不过人,当然也不会傻呵呵地贸然发问。即便问出个答案,也要辨其真伪。敏而好学,不耻下问,道理很通透。但是,下问着实不敢,上问也得因人因时而异。不等不靠,惠子遍学古今中外,得了些皮毛,集腋成砖,先抛出去再说。简言之,酸性乃加速腐朽之表象;掰开了讲,是腐朽诱发酸性,酸性催化腐朽,且孪生出气味;节外生一枝,在人间啥气味都能相投吗?找骂;静默……骂够了吧。嗨,都听说过“加龄臭”这词儿吧,是不是有一针见血的感觉。不愧是专业人,言简意赅,直导“愈老愈朽,愈朽愈臭”因果。静默间有过一番反思,予人玫瑰手有余香,这样的气味可相投。一只鹦鹉在天上学舌:专业亦有其局限性,但缺失的是人文关怀,直接无限出局为盼。一只蛤蟆趴在地上呱呱:学的那家的舌,咬文嚼字倒是很专业。哈,请别见怪,是惠子的左右手。好没生的,她俩掐起来了。鹦鹉反唇:“叶落归根”多好的词儿;归根的落叶终会腐化成泥,滋养根系,孕育新叶,散发出新的芳香;这是借落叶来比喻人归人去,进而隐喻人类的生生不息,代代相传;懂吗,学着点儿吧。蛤蟆鼓肚:“驾鹤西去,永垂不朽”这词儿,透着学问,超自然的诗一般的。得嘞,老爷子有动静了,回头再聊吧。
老爷子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缓慢地伸出左手。小桌,快上,殷勤点儿,前后、上下、左右移动,迎合好这只好闲的老游手。不知是为了不辜负小桌的殷切期待呢?还是为了展示其艺术表现力?僵硬的手指在空中拼搏,时而操练“托玛斯盘旋”,时而巧拙小燕高飞。大概是想表现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吧。嘿,差不多就行了,小桌要累坏了,就要上气不接下气了。来,给主人“哈啊,哈啊”两声。有效驱动怜悯之心,游手总算抓起了一张纸巾。小桌完成了既定服务任务,再周全点儿,赶快道谢:“哈啊,多谢赏光。”不错,声调疲惫,机械无情,对傲慢有降温作用。
揩拭掉钟乳石的残骸,老爷子仰起高傲的下巴,眼睛对天花板产生了兴趣?真够浓厚的,迟迟不肯离去。完成既定任务的纸巾,又被委派去眼角转了一圈,而后腾空而去,就这样被抛弃了。
“醒了,要不要补点儿水呀?”还是让啰嗦打前锋,探探虚实。
“滚”这是老爷子表达对啰嗦的不满。不要紧,只说了一个“滚”,抒发一下小情绪而已。
“水停了,开始漏气。底气满满,动作有张弛,弛8张2。”啰嗦阴阳怪气,就是不好好听人话,捡起落在地上的纸巾做大旗,展开阵前叫号。
“啰嗦又惹您老生气了,回头儿我收拾她。”惠子一边收回左手,一边搭讪。至此,双簧戏达到预期,该落幕了。
“喂,哈喇子,谁教的?”反刍开始了。
“还不是您说吐露嘴儿了”惠子辨识出老爷子嘴角的微妙翘起,微妙到人眼难以察觉。看来呀,照这路子聊下去,有望心情大好。
“唉,我,me,おれ,俺吗?when,いつ,什么时候?”老爷子开始卖弄他的语言天赋,不出意外,心情会持续向好。
“您又来考我了,中、英、日文混搭多语言切词吗?”稍作停顿,等待反馈,无果。惠子再忽悠一句:“不拍您老马屁,是您发音好,人家才能听得真切,断得准呀。”惠子极力把声音柔和到做作的程度。
“哈哈哈,什么马屁不马屁的,回答问题。”嫌惠子的回答不够详尽,这是要追根寻源。平铺直叙,时间、地点、人物,3w方式(whenwherewho)一一交代清楚。
“昨天,就在这儿,惠子给您清理口水。您即兴讲:这琼浆玉液俗称哈喇子,又称垂涎。”他老人家记性不差,刚过不到两天,不会不认账的。
“哈哈哈,还好还好没有用垂涎,否则还以为老子看上她了不是。”老爷子扯哪儿去了?
“看上就看上了呗,为什么要垂涎,嗯,流哈喇子干什么?人间的因与果呀,好怪。学习再学习,惠子一刻也不能停下脚步。您就等着瞧好吧。”
学以致用。啰嗦上,飞到老爷子面前,迎面喷:“垂涎已久,垂涎已久,哈喇子不朽。”
“滚滚滚,什么乱七八糟的,啰哩八嗦的,管你什么事!”老爷子虽然加强了语气,但没关系,语调很欢快,心情好着呢。
“底气十足,口齿清楚”让啰嗦给老爷子点儿正面评价,以资鼓励,以兹激励斗志。
这个评价还算准确,老爷子80多岁了,咬字可算清楚的了。这得益于一口好牙齿,洁白整齐无一缺失,准确地说,九颗半是植入的,其他牙齿作了表面涂层处理。身体上的其他部件虽有过小修,并无器件更换,也无插件植入,算原装人类--囫囵个儿的人。
“人人垂涎,垂涎无止”惠子的学习体会对吗?亲爱的老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