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凡并没有随船回泉州,在山东登岸,一路优哉游哉地回来。
他并没有限制渊盖苏文的行动,只是让他跟着队伍,有人盯着就好了。
没有捆绑,也没有坐什么囚车。
因为林凡知道,渊盖苏文愿意跟着回来,他一个人就不敢搞事情。
人口,也是林凡操心的事情,他甚至觉得李世勣迁民的效率太低了。
他的西域贸易分为海上和陆地,现在人觉得林凡的贸易规模很大了,可现在才哪儿到哪儿,这个规模不足以让大唐进入巅峰。
什么时候才算盛唐呢,历史上那得开元,下个世纪了……
李世民不愿意等,林凡又愿意吗?
可是倒推回去,要有庞大的贸易规模,首先你得物产丰富,贸易的是高附加值产品,手工业得发达,比如瓷器一类的赚钱货。
手工业想发达,农业就必须发达,这是基础。
不然怎么会有人不愁吃穿地搞手工业,最终回到立国之本:农业。
但是农业要发达,光是林凡搞的这些高产作物还不够,要有足够多的农田。
农田要有足够多的人去开垦,回来了,又回到人口问题了……
关于贞观之初有多少人,后世也不确切,但林凡估计千万都不够。
要把这个人口变成八千万以上,近亿,确实不是几年十几年能做到的。
而现在,高句丽才几万户人迁至内地,就有点容纳不下了。
所以林凡自己也很不满意。
回到长安,李世民再一次出城相迎,这再次彰显了林凡的地位。
秦以来,似乎没有哪个君王如此对待自己的大臣。
不,现在林凡似乎算不得什么大臣,都异姓王了,情同兄弟。
这样的关系,在长安再一次让林凡的声望沸腾,加上人人都知道,他搞来的稻种救了大唐,让灾民不至于饿死,那皇帝如此对待不是理所应当的吗?
李世民甚至都等不及回宫,在城外礼仪过后,就直接开问。
“先生,如今大唐之灾情,你可有办法化解?”
“什么,如今大唐灾情很严重吗?”
林凡错愕,不至于这样吧,有了他提供高产作物,撑肯定能撑过去的。
对了,因为这个“蝗虫”,在玄学说法的人眼里跟皇室有关吧?
李世民大概讲了一下灾情,微微叹气:“虽没有造成大灾,可亦是人心惶惶,有的百姓甚至不愿耕地,见有蝗灾来立刻逃难而去!”
林凡大概了解了情况,心想这已经很好了,比历史上的情况好太多。
李世民上位也没几年的,就在前几年,颉利可汗打到长安城下的时候,内部造反的势力都搞不清楚,现在也有很多人心存幻想。
“陛下,蝗灾不会造成大灾,请放心。”
对于这次的灾情,林凡很确定,让李世民别担心。
可是,如果有人想捣乱,那吃饱饭只能让人更有力气憋坏。
李世民道:“我也与众臣商讨过,确实无碍,只要撑到明年即可,冬日时可深耕去虫……只是这次灾情范围极广,百姓多有惶恐啊。”
“其实,陛下专门处理一下这件事,也是好的。”
“请先生教我。”
没有太多技术含量,想要也没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