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从这个理解上,就让学生打下了极好的基础。
后世我们都知道,断句不一样,容易给文章带来完全不一样的歧义。
林凡立即谦虚道:“陛下,过誉了,我可不敢与先贤相比。”
“哎,先生不必过谦,就如你字,九庸先生,你岂是庸才,此等利国利民之作,足以堪当传世经典!”
李世民给了很高的评价,虽然这三本书看起来简单直接,不像那些辞藻华丽的巨著。
但这三本书对国家的作用,从意义上就不弱于任何一本巨著。
房玄龄和杜如晦对视一眼,都叹了口气,房玄龄亲口说:“有此三本,安王对社稷之功就超越我二人矣……”
“二位过谦,我岂敢与当世大儒比肩,实在是才疏学浅。”
“才疏学浅?哎……安王啊,这书可不简单。”
杜如晦也笑了,“不过大唐有安王,确实是社稷之福,百姓之福!”
他再一次肯定了林凡的成就,两位大儒都觉得,林凡在文治上的成就,都超过了他们。
指的当然是这三本书,简单吗,没有博学的知识,是编不出这种书的,别看里面的内容并不复杂,词句也不深奥,但涵盖极广。
而且充分考虑了百姓的接受度,可以说知识运用之妙存于一心了。
李世民还要接着夸:“我本以为,大唐之武,先生要占八成,这一年来在西域和辽东的丰功伟绩,还有民生上的攻击不可磨灭,没想到,大唐之文,先生也要占到一半啊!”
有才高八斗的味儿了,但这功劳林凡是真不敢领。
“陛下羞煞我了,这书可并非我编的。”
“哦,那是谁编的?”
“呃……世外高人,臣也是偶得一见。”
林凡该怎么说,说那些人还没出生?
这显然在逻辑上是一件更离谱的事,所以推给了不存在的世外高人。
李世民懂,很懂……
“那就世外高人吧,林兄这些年来,际遇可真是让我佩服啊。”
他又回到了以前的称呼,那时相遇还很早,然后两人分别了十年再见,林凡就开始与众不同,那这肯定是有仙师教导过了。
这些书的作者,没准就是那个仙师。
林凡也不想再解释了,说不清,反正你们别乱吹我就行。
而此时此刻,马周也是无话可说,林凡四处杀戮他还可以骂林凡是个莽夫,但有了这三本书,那林凡明显就不是一个只会打打杀杀的蛮汉子。
“安王,我不如你!”
马周干脆就承认了,好像自己哪点都不如林凡。
林凡还调侃他:“在家里,我就是用这些启蒙读物教的依依,马御史觉得如何,是不是会把人教成不讲道理的蛮汉呢?”
服归服,马周还是不接受歪理的。
“安王,你这三本书自然极好,可打人依旧是不对的!”
“冲这三本书,以后你有什么要我办的,我都尽力而为,从此以后……我也不弹劾你了,可道理我还是要跟你讲的,安王不要日日躲着我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