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能如此随便,那这样吧,先生也还是司业,不可拒绝了。”
孔颖达当即点头:“安王办学此举宏大,亘古之未有也,若是我不参与,岂非对不起先人,对了,安王的大学也开经义?”
“开,国子监有的我这里都有,国子监没有的我这里还有!”
“不愧是安王,手笔总是如此豪迈……”
孔颖达已经心驰神往了,“对了,安王的大学建在何处,就叫大学?”
这可是扭转乾坤的一个人,林凡赶紧拉住他:“我正要去乡下看看,校址就建在林家庄里,陛下也批了不少地,先生是否要一同前往?”
“什么,在乡下?”
“先生为何惊讶,教学不能在乡下吗?”
倒也不是不行,孔颖达被这一反问,也觉得自己的问题很有问题……
在哪里不可以,古来先贤有的还隐居山林呢,怎么了,不见繁华不能学习了吗?
于是他对林凡又有了好感,就兴起一同上了马车。
马车上,林凡还问孔颖达的建议:“我本来打算称为长安大学,先生以为如何?”
“长安大学……似乎直白了一些,但也无不可,现在教师人够了吗?”
“还不够,不过在我这里,有没有名师不是那么重要。”
“这怎能不重要,哦……有人是在传谣言吧,放心,安王,我会替你说明的!”
“先生仗义,不过呢,那毕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
林凡严肃地说:“因为我的目标,就是让学生进来学了东西,出去还能用。”
这就是后世的想法了,你不能学了东西一个人隐居起来自嗨,那和百姓有什么关系呢,花钱花时间培养出来,竟不能给百姓带来任何好处。
学完了得就业,如果没地方去,所学不能有用,那不是浪费了时间?
而且,虚度时间之后,回去还是游手好闲,那就真是不好办了。
但林凡的这个思想,对孔颖达来说确实比较新鲜,他点点头:“嗯,若是教了那么多人,无处安置也是不行的,科考的话……其实也收不了那么多人。”
人闲是非多,读过书的人是非更多。
“所以,我开的一些科目,或许以前从未有过。”
“哦,就是传言安王要开农科?”
孔颖达也听到了,“这是好事啊,此乃国家之本,只是这个……该请些什么人来教?”
他也不懂,一个人学文再深,种地方面也不如一个老农吧?
林凡的想法有点超出时代,现在并不好解释。
“这个以后再说,现在校园才开建呢,正好让先生提点建议。”
“这能有什么建议,有个地方就行,关键是教出好学生。”
看看,严谨的人从来不苛求环境,但林凡也得创造点条件。
很快,他们就到达了林家庄,旁边的大片土地也被李世民划拨给林凡建校了。
但是地方实在太大,和长安城里寸土寸金不一样,这里地不值钱,李世民随便就划了一大片,有人在破土动工。
跟着广阔的地比起来,这点人简直有点寒酸。
但孔颖达第一眼就看到了林凡立的石碑: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